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但洪平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过氧化氢
  • 1篇牙缺失
  • 1篇牙外伤
  • 1篇牙龈
  • 1篇牙龈指数
  • 1篇折裂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评价
  • 1篇树脂
  • 1篇树脂基
  • 1篇前牙
  • 1篇前牙外伤
  • 1篇疱疹
  • 1篇疱疹性
  • 1篇疱疹性口炎
  • 1篇龈沟出血指数
  • 1篇纤维桩
  • 1篇利多卡因

机构

  • 5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但洪平
  • 5篇罗毅
  • 2篇温庆春
  • 1篇王太元
  • 1篇肖红勤
  • 1篇杨随兴
  • 1篇李生柏

传媒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纤维增强型树脂粘接修复活髓后牙牙尖缺损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纤维增强型树脂粘接修复活髓后牙牙尖缺损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活髓后牙牙尖缺损患者150例,共181颗患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纤维增强型树脂粘接修复,B组患者采用二氧化锆全冠修复,C组患者采用铸瓷嵌体修复。比较三组患者修复后6、12及18个月患牙边缘着色、解剖形态、表面质地、继发龋、边缘适应性、牙龈状况。[结果]三组患者修复后相同时间点的边缘着色、解剖形态、表面质地、继发龋、边缘适应性、牙龈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修复后三个时间点的边缘着色、解剖形态、表面质地、继发龋、边缘适应性、牙龈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增强型树脂粘接修复活髓后牙牙尖缺损的效果与二氧化锆全冠修复茚口铸瓷嵌体修复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纤维增强型树脂粘接修复后18个月效果也无显著变化,但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温庆春罗毅但洪平李生柏
康复新液与过氧化氢局部治疗疱疹性口炎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康复新与3%过氧化氢在治疗疱疹性口炎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局部治疗疱疹性口炎的最佳药物。方法:随机将200例疱疹性口炎患儿分为康复新治疗组和过氧化氢对照组,以上两类药分别加入2%利多卡因以2:1配制湿敷口内粘膜3~5次/天,观察各组的治愈时间和有效治愈率。结果:康复新治愈时间为5天,而对照组为7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新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6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新局部治疗疱疹性口炎的疗效明显优于过氧化氢组。
但洪平王太元罗毅温庆春肖红勤
关键词:疱疹性口炎康复新液过氧化氢利多卡因
两种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法对牙根抗折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纤维状表面处理方式对牙跟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的影响,为临床纤维状表面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个纤维桩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个、喷砂组20个和过氧化氢酸蚀组20个,将其固定于经过纤维桩道准备的离体牙内,采用相同树脂成核行全冠修复后,模拟口腔内部环境给予冷热等环境,经相同环境加载后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抗折裂强度,并进行记录。结果:3组离体牙的牙齿长度、牙根长度、颈部颊舌径以及颈部近远中径军无显著差异,无论采用那种表面处理方式,离体牙受硬力后的断裂方式均以牙颈1/3处多见,说明断裂的部位和方式与纤维桩表面处理与否关系不大。喷砂组与过氧化氢酸蚀组的抗折裂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喷砂组与过氧化氢酸蚀组之间的抗折裂强度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喷砂与过氧化氢酸蚀的表面处理方式均能增加纤维桩的抗折裂强度,但两者之间抗折裂强度差异不大,表面处理与否与纤维桩的断裂方式无关。
罗毅但洪平
关键词:纤维桩
填料协同增强增韧光固化树脂基口腔材料的制备、性能及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8
2017年
背景:光固化复合树脂由于色泽美观、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操作简单等在牙科缺损修复中得到应用。但是,复合树脂由于力学性能不足容易引起复合体折断,导致临床使用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目的:探讨填料协同增强增韧光固化树脂基口腔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iO_2-PMMA)改性,获得接枝SiO_2-PMMA,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纳米纤维,以铜网作为接收装置获得具备网格结构的二维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膜。以硅烷偶联剂为原乙酯前驱体溶胶-沉淀法制备多尺度、多维度填料,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改性。将接枝SiO_2-PMMA核-壳纳米纤维、梯形聚硅氧烷材料与光固化树脂基体进行复合,比较两种复合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体积收缩率、毒性、降解性能等。结果与结论:(1)复合树脂断裂形貌的电镜表征:填料接枝SiO_2-PMMA核-壳纳米纤维在光固化树脂基体中能较好的分散,团聚现象相对较少,存在单分散现象;而梯形聚硅氧烷材料在光固化树脂基体中分散不均匀,且在复合树脂中甚至出现团聚现象;(2)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及断裂功:填料接枝SiO_2-PMMA核-壳纳米纤维光固化树脂基口腔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及断裂功显著高于梯形聚硅氧烷材料光固化树脂基口腔材料(P<0.05);(3)体积收缩率:填料接枝Si O2-PMMA核-壳纳米纤维光固化树脂基口腔材料的体积收缩率低于梯形聚硅氧烷材料光固化树脂基口腔材料(P<0.05);(4)性能测定:填料接枝Si O2-PMMA核-壳纳米纤维光固化树脂基口腔材料吸水性及细胞毒性A值高于梯形聚硅氧烷材料光固化树脂基口腔材料(P<0.05),而溶解值低于梯形聚硅氧烷材料光固化树脂基口腔材料(P<0.05);(5)提示制备的填料�
罗毅蒋俊强但洪平
关键词: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光固化树脂生物力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百强固位纤维用于前牙外伤的效果及对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百强固位纤维治疗前牙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牙外伤患者89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采用百强固位纤维联合流动树脂治疗;B组采用钢丝联合树脂治疗;C组采用牙弓夹板治疗。患者术后6个月后复查并评价疗效,并在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6个月对患者的牙龈指数评分(gingival index,GI)及龈沟出血指数评分(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有效率最高,C组有效率最低;3组患者的GI及SBI评分在治疗后6周时明显升高,在治疗后6个月时明显降低,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间点间3组患者GI评分及S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强固位纤维治疗前牙外伤可显著改善患者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但洪平罗毅杨随兴
关键词:前牙外伤临床疗效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