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鑫 作品数:12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大腿内侧与会阴间入路切除耻骨下支肿瘤 被引量:1 2013年 局限于耻骨下支肿瘤罕见。耻骨下支自耻骨联合伸出,向后下外方与坐骨支相接,为扁状形态,外侧面为闭孔膜和大腿内收肌群的起点,包括短收肌、股薄肌、大收肌、闭孔外肌;内侧面有盆底筋膜和坐骨海绵体、会阴横肌等多层肌肉附着,其上、下两缘为6~8mm宽的骨嵴,只有筋膜覆盖,这为采用通过肌肉间隙入路切除耻骨下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何鑫 胡永成 于秀淳 袁斌斌关键词:大腿内侧 肿瘤 入路 会阴 解剖学基础 血红素氧化酶1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综述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研究进展,全面了解HO-1的各种作用及其对干细胞成骨、成血管的影响,分析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O-1的相关文献,并综合分析。结果 HO-1及其代谢产物不但具有抗炎、抗凋亡和细胞保护作用,而且还可以协调多种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及对已经存在的血管发挥保护作用。此外,HO-1对干细胞增殖、旁分泌、分化和凋亡有一定影响。结论 HO-1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但尚需研究各种功能是否具有协同效应,以更好地促进骨修复。 陈晓鹏 胡永成 方成 张荣信 王晗 何鑫 袁斌斌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 骨组织工程 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四肢原发性骨肉瘤30例,病例资料及随访完整的20例患者纳人本研究,男12例,女8例;年龄9~38岁,平均19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7例,肱骨近端3例。根据Enneking外科分期均为IIB期,术前穿刺活检病理亚型:成骨细胞型8例,成软骨细胞型6例,成纤维细胞型2例,小细胞性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2例。20例患者均采用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35.6个月。20例中,保肢手术病例18例,截肢手术病例2例,手术即时保肢率为90%。7例因肺转移而死亡,其中5例死于术后2年内;2例分别在术后10、12个月复发,复发率为10%,末次随访时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Kaplan—Meier分析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6%。末次随访时规范化疗组12例中死亡3例,生存率为75%(9/12);不规范化疗组8例中死亡4例,生存率为50%(4/8)。13例存活并保留肢体的患者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3~27分,平均25.3分。结论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生存率和保肢率尚可,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性应用的骨肉瘤化疗方案。 万宁军 胡永成 黄洪超 纪经涛 王晗 何鑫 袁斌斌关键词:骨肉瘤 骨肿瘤 肿瘤治疗方案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交锁髓内钉辅助一期小切口单皮质固定、植骨治疗股骨干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交锁髓内钉辅助一期小切口单皮质固定、植骨治疗股骨干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交锁髓内钉辅助一期小切口单皮质固定、植骨治疗治疗12例闭合股骨干严重移位、粉碎性... 何鑫 赵立明 张慧林 田东牧 冀勇 王磊 李建鹏 李鹏 胡永成关键词:交锁髓内钉 植骨 成血管因子和溶骨因子在皂泡型和溶骨型骨巨细胞瘤中表达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标本在各临床分级以及溶骨型和皂泡型中成血管和溶骨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为GCT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00年6月~2015年2月来自天津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及河北省第三医院的GCT病例40例,其中典型皂泡征组20例,溶骨型组20例。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所有标本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D34、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及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ligand)的表达,分别按照Campanacci和Ennecking临床分级以及皂泡型和溶骨型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VEGF和PCNA表达在Ennecking和Campanacci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和RANKL在Campanacci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Ennecking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2,11.979;P=0.021,0.018);PCNA、RANKL及CD34表达在皂泡型组和溶骨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皂泡型组表达多于溶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P=0.003)。[结论]VEGF、CD34、PCNA和RANKL在GCT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分级无完全平行的对应关系,皂泡型与溶骨型GCT在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对骨破坏情况上无明显区别,皂泡型与溶骨型GCT在肿瘤血管形成情况上有明显区别,皂泡征型GCT血管形成多于溶骨型GCT。 杨雄刚 王鹏 王丰 刘永恒 赵立明 张慧林 何鑫 苗军 胡永成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4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经会阴旁入路切除耻骨坐骨移行部肿瘤 目的探讨经会阴旁手术入路切除耻骨坐骨移行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耻骨坐骨移行部肿瘤患者3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3.5岁;男1例,女2例。肿瘤类型:1例韧带样纤维瘤术后复发,1例... 何鑫 胡永成 黄洪超 万宁军 袁斌斌关键词:手术入路 天津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筛查结果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天津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B超筛查Graf分型结果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利用妇幼卫生保健三级管理和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操作系统对生后6~8周的婴儿进行早期髋关节B超筛查的资料。筛查采用"初筛-复筛-确诊治疗"的"2+1"模式。统计筛查阳性率和不同年份、不同Graf分型患儿转诊治疗时的年龄,比较不同性别、胎次、胎位、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家族史患儿阳性率的差异,并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DH的危险因素。结果筛查婴儿807889名,检出B超Graf分型Ⅱa型及以上阳性2039例(2841髋),检出阳性率为2.52‰(2039/807889)。异常髋中Ⅱa(+)型685髋、Ⅱa(-)型959髋、Ⅱb型367髋、Ⅱc型262髋、D型227髋、Ⅲ型265髋、Ⅳ型76髋;占比最多的依次为Ⅱa(-)型(33.76%,959/2841)、Ⅱa(+)型(24.11%,685/2841)、D型及以上型(19.99%,568/2841)。左侧髋异常率为2.02‰(1632/807889),大于右侧的1.50‰(1209/807889),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9,P<0.001)。女婴髋异常率为3.27‰(2541/777272),大于男婴的0.36‰(300/838506),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7.87,P<0.001)。男婴DDH阳性率0.50‰(209/419253)、女婴4.71‰(1830/388636),男女婴检出比为1∶8.76,不同性别DDH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10,P<0.001)。不同胎位(头位/臀位)、生产方式(顺产/剖宫产)、出生体重(正常/低体重)、家族史(有DDH/无DDH)患儿DDH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次(第一胎/第二胎及以上)、胎龄(足月/早产)患儿DDH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婴(OR=10.50,P<0.001)和胎位为臀位(OR=3.40,P<0.001)是DD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产(OR=0.91,P<0.001)为DDH的保护因素。各年份不同B超Graf分型患儿转诊治疗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潘蕾 张中礼 张涛 付喆 何鑫 满盈盈 冷俊宏 杨建平关键词:新生儿筛查 超声检查 Ilizarov技术在四肢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4年 良、恶性骨肿瘤可引起四肢骨缺损和畸形,针对此类问题骨科医生总会面临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和骨缺损重建方式。手术切除瘤体骨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常常用假体置换、自体带蒂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而Ilizarov技术可作为一种辅助重建方式。Ilizarov技术有多种重建骨缺损、矫正骨畸形的方法,包括骨延长或骨搬运重建恶性骨肿瘤瘤段骨切除后的骨缺损;延长和(或)矫正因良性骨肿瘤导致骨生长停滞而造成肢体不等长和畸形;二期治疗因其他主要重建方式失败后的骨不连或畸形。本文对Ilizarov技术在四肢骨肿瘤和骨畸形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何鑫 胡永成 黄洪超 袁斌斌 陈晓鹏 方成关键词:ILIZAROV技术 骨肿瘤 骨畸形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比较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GCT)无病理性骨折与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差异,探讨病理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2000年3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等国内五家骨肿瘤治疗中心的膝关节周围GCT病例91例,男40例(44.0%),女51例(56.0%);年龄17-78岁,平均36.81岁。分为无病理性骨折组(53例)和病理性骨折组(38例)。分析两组病例影像学资料中的肿瘤体积、肿瘤到软骨下骨的距离、Campanacci分级、软组织侵袭情况及病理性骨折移位情况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20-40岁年龄段的GCT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8.2%,53/91)。GCT位于股骨远端的比例病理性骨折组(78.9%)高于无病理性骨折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P=0.001);病理性骨折组的肿瘤体积[(98.46±53.35)cm]大于无病理性骨折组[(63.19±34.9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01);病理性骨折组肿瘤到关节面的距离(中位数:0.145am;极差:0.46cm)小于无病理性骨折组(中位数:0.170cm;极差:1.9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3,P=0.004)。软组织受侵袭不同程度在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P=0.004)。结论膝关节周围GcT肿瘤体积大小、肿瘤到软骨下骨的距离及软组织受侵袭程度均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袁斌斌 胡永成 王臻 于秀淳 叶招明 屠重棋 王林森 何鑫关键词:膝关节 骨巨细胞瘤 骨折 放射摄影术 CT血管造影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25-83岁,平均46岁。病灶部位:骶尾部17例,髂骨12例,耻骨5例,股骨近端2例。术前行CTA测量腹主动脉外径、髂总动脉外径以及低位肾动脉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距离,三维重建CTA标记低位肾动脉开口及腹主动脉分叉与脊柱椎体(骨性标志)解剖关系。根据观测结果选择合适型号的球囊以及指导术中球囊定位,均于球囊临时阻断术下彻底切除肿瘤。结果 CTA测量示腹主动脉外径为(1.545±0.248)cm,髂总动脉外径为(1.060±0.205)cm,低位肾动脉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距离为(10.818±1.165)cm。三维重建CTA示,低位肾动脉开口于L1椎体为主(16例,44.4%),腹主动脉分叉于L4椎体为主(22例,61.1%)。术中均有效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例球囊充起后血压显著增高,1例拔出球囊后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手术时间118-311min;术中出血量200-1800mL,21例患者输血,输血量400-1200mL;累积动脉阻断时间为40-136min。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4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个月,按照Enneking提出的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获优9例,良20例,可5例,差2例。术后10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肿瘤复发,3例死亡。结论CTA及三维重建能精确测量髂总动脉外径、腹主动脉外径及低位肾动脉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距离,可指导球囊型号选择以及术中球囊定位。骨肿瘤术中应用CTA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保持术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 方成 胡永成 黄洪超 夏群 陈晓鹏 袁斌斌 何鑫 王鹏关键词:骨盆肿瘤 骶骨肿瘤 CT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