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80岁以上老年腹膜透析22例疗效分析
- 目的评价老年病人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定期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在3个月以上的22例(年龄≥8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透析前后血压、营养性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脂)、钙磷代谢(血钙、磷、...
- 杨杰李开斌余燕蔡明玉何娅妮
- 文献传递
- 9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耐药性分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 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5年间9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资料,总结腹膜炎发生率、致病菌分布、耐药菌株分布情况,分析细菌耐药与预后关系.结果 66例患者共发生腹膜炎91例次,培养阳性71例次,阳性率为78.0%,培养阴性20例次.71例次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2例次,革兰氏阴性菌31例次,混合菌感染1例次,真菌感染7例次.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多为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多者为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阳性菌中对苯唑西林及头孢唑啉耐药高达80.8%,但均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革兰氏阴性菌中对头孢他啶及氨曲南耐药达23.1%~26.9%,对阿米卡星均敏感.退出组对头孢耐药率为66.7%(8/12),复发组耐药率为50.0 (5/10),治愈组耐药率为58.1%(25/43),退出组与治愈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治愈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致病原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在耐药性、抗生素选择、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治疗上应当结合病原学临床特点和药敏,初始治疗方案按照“中心个体化”的主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细菌对经验性使用的抗生素耐药并非患者反复发生腹膜炎及退出的主要原因.
- 杨杰张炜炜万成龚文江余燕何娅妮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耐药性
- 甲羟孕酮治疗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 目的:醋酸甲羟孕酮治疗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方法:31例终末期肾衰长期腹膜透析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疗效指标为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 杨杰张炜炜余燕龚文姜何娅妮
- 低钙与标准钙腹膜透析液对CAP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 杨杰张炜炜蔡明玉谭微张建国龚文江余燕何娅妮
- 新农合医保与城镇医保腹膜透析患者透析质量比较
- 杨杰龚文姜余燕蔡明玉何娅妮
- 儿童心脏病术后急性肾损伤腹膜透析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对17例先心病术后AKI行PD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肾功能、电解质、酸中毒、正性肌力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尿量、PD超...
- 杨杰李开龙张建国李开斌余燕何娅妮
- 文献传递
- 网络随访对腹透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目的 :探讨网络随访对腹透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中心2011年1月~2011年12月行腹膜透析的患者70例,男性39人,女性23人,年龄12-7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人。两组患者在出院前...
- 蔡明玉龚文姜余燕王来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及其原因分析
- 目的:比较单中心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与非糖尿病(NDN)终末期肾衰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下降情况及原因分析.方法:选择2007年至2011年我中心新入的长期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2ml/min)分为...
- 杨杰张炜炜余燕龚文姜何娅妮
-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及其原因分析
- 杨杰张炜炜余燕龚文姜何娅妮
- 不同钙浓度腹膜透析液对长期CAP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影响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膜透析中心行CAPD治疗2年以上的123例患者,根据腹膜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分为低钙腹膜透析液组(LCD组,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和标准钙腹膜透析液组(SCD组,钙离子浓度为1.75 mmol/L),观察不同钙浓度腹膜透析液对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颈动脉厚度、心脏瓣膜钙化及骨痛、皮肤瘙痒等情况的影响。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人口学特征、腹膜转运特性、钙磷代谢等指标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2组患者血钙浓度及达标率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SCD组血钙浓度增幅高于LC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6±0.31 mmol/L与0.17±0.29 mmol/L,t=1.621,P=0.108);2组间治疗后血清钙、磷、i PTH平均水平及其达标率、颈动脉厚度、心脏瓣膜钙化比例、骨痛及皮肤瘙痒累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D组活性维生素D使用比例显著高于SCD组(χ2=6.373,P<0.05)。结论采用低钙与标准钙腹透液治疗2年,对CAP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 杨杰杨聚荣霍本刚蔡明玉张建国龚文江余燕何娅妮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液甲状旁腺激素钙磷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