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琪

作品数:13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PICC
  • 6篇护理
  • 5篇导管
  • 5篇置管
  • 5篇PICC置管
  • 3篇静脉
  • 2篇血管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影像
  • 2篇影像检查
  • 2篇置入中心静脉...
  • 2篇体外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外周
  • 2篇静脉导管
  • 1篇导管护理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余琪
  • 10篇孙杉杉
  • 9篇童瑾
  • 9篇赵洁
  • 6篇冯丽娟
  • 5篇韩学惠
  • 5篇冯丽娟
  • 3篇王峻峰
  • 3篇沈蕾
  • 2篇陈友铃
  • 2篇韩学慧
  • 1篇杨凌艳
  • 1篇曾铁英
  • 1篇丁迎春

传媒

  • 8篇护理学杂志
  • 1篇现代护理
  • 1篇护理研究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护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高压PICC导管在静脉团注中的应用与管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抗高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导管在影像检查的静脉团注中的应用与管理。[方法]对我院42例病人在影像检查中应用抗高压PICC导管静脉团注造影剂。[结果]1例病人非计划拔管,2例双腔抗高压导管出现堵塞后使用尿激酶溶栓后恢复通畅,其余病人导管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完成静脉团注。[结论]抗高压PICC导管可应用于影像检查的静脉团注中。
冯丽娟童瑾孙杉杉余琪赵洁韩学惠王峻峰
关键词:PICC影像检查造影剂
抗高压PICC在影像检查静脉团注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抗高压PICC在影像检查静脉团注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42例患者采用抗高压PICC,通过强化高压注射前的评估、重视注射过程中的观察和规范导管的维护,保证经抗高压导管在造影剂静脉团注中的安全应用。结果42例中1例置管42d后因躁动脱管仅完成1次静脉团注,1例注射碘帕醇注射液后出现过敏性休克仅完成1次静脉团注,2例导管腔内血栓堵塞经使用尿激酶溶栓后恢复通畅,其余导管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完成静脉团注。结论抗高压PICC能满足患者CT或核磁共振增强检查和输液治疗的需求,提高静脉高压团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患者痛苦。
冯丽娟童瑾孙杉杉余琪赵洁韩学惠王峻峰
关键词:导管护理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
婴幼儿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进被引量:6
2016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肿瘤病人化疗、肠外营养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提供了一条生命通道。准确地测量置管长度可以提高PICC穿刺的准确率、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目前在日常工作中,导管的置入长度主要靠体表测量来决定。由于1个月~36个月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身长有较大的变化。在目前PICC置管中,婴幼儿PICC导管置入长度体表测量多沿用成年人的方法,
余琪
关键词:婴幼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测量方法
婴幼儿PICC左上肢置入体外测量法改进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PICC体外测量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90例PICC置管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体表测量方法,观察组60例以婴幼儿身长、月龄、右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的距离、体质量、皮脂厚度、置管肘部至肩峰的长度作为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计算出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并对60例婴幼儿进行临床置管实践,比较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结果两组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方法预测婴幼儿PICC置管长度准确性高,可作为临床实践的参考。
余琪曾铁英冯丽娟孙杉杉赵洁童瑾韩学慧
关键词:婴幼儿PICC左上肢体外测量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45
2013年
对31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渗液好转顺利完成治疗,1例患者拔管。提出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与患者病情、营养状况及护士操作等因素有关,操作时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慎重选择置管静脉,重视穿刺手法、扩皮技巧、送管速度,并进行标准维护,尽可能减少穿刺点渗液导致的不良后果。
童瑾冯丽娟韩学惠孙杉杉余琪赵洁
关键词:PICC改良塞丁格技术护理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PICC置管的安全护理。方法对4例(5例次)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行PICC置管,重视PICC置管前评估,落实置管后X线摄片会诊,多学科会诊协作;置管后正确评估导管功能,加强随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建立置管信息数据库。结果 5例次放置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的PICC功能良好,3例患者已结束治疗拔管,1例继续使用中。结论通过专业团队组织多学科协作,加强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置管前后护理及随访,可保证永存左上腔静脉置管患者的治疗安全。
冯丽娟韩学惠童瑾孙杉杉余琪赵洁王峻峰
关键词:永存左上腔静脉PICC血管畸形护理
体温监测单的设计与应用
2007年
为了能够动态反应发热待查患者体温变化情况,自行设计一种体温监测单,该记录单简单、直观,能直接反映体温变化情况,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余琪
PICC癌症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8
2018年
总结93例患者PICC癌症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包括:皮肤基础条件差致皮肤破溃,贴膜使用方法不当易引起皮肤损伤,药物不良作用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患者自身过敏体质及汗液刺激。对策:皮肤基础条件差的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掌握正确的贴膜粘贴及去除方法,对皮肤过敏患者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使用纱布敷料增加通透性,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物。93例患者针对致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采用相应对策,皮肤状况好转,1例患者皮肤状况未见好转,最终拔出导管。
余琪童瑾孙杉杉冯丽娟赵洁沈蕾韩学惠
关键词:PICC皮肤损伤护理
PICC电子追溯系统在PICC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PICC电子追溯系统在PICC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开发PICC电子追溯系统,利用该系统对PICC置管与维护全程进行追踪管理并定期发送短信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结果实施PICC电子追溯系统管理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ICC电子追溯系统的应用使PICC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利于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余琪冯丽娟孙杉杉童瑾韩学慧赵洁丁迎春
关键词:PICC延续护理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提前局部浸润麻醉在学龄期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利多卡因提前局部浸润麻醉在学龄期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武汉市某医院行PICC置管的学龄期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PICC置管时间将学龄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置管方法进行PICC置管,干预组根据患儿年龄及喜好选择虚拟现实游戏,在置管前5 min佩戴虚拟现实头盔进行游戏体验,置管时选择预穿刺点后提前局部浸润麻醉后再进行穿刺及导丝置入,比较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恐惧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送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88%)、一次送管成功率(92%)高于对照组(58%、66%),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PICC置管中应用VR结合提前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轻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
余琪冯丽娟
关键词:患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虚拟现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