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凡跃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艺术
  • 2篇符号学
  • 1篇杏花
  • 1篇艺术风格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油画
  • 1篇语法
  • 1篇语言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体验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视觉
  • 1篇视觉隐喻
  • 1篇视觉语法
  • 1篇水墨
  • 1篇水墨画
  • 1篇外衣
  • 1篇民族
  • 1篇共同体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侯凡跃
  • 3篇林升栋

传媒

  • 2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现代广告
  • 1篇文史知识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家、民族与国货广告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突破长期以来国货广告研究仅仅停留在史料梳理层面的局限,深入历史语境,通过对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等概念的剖析,借鉴“想象的共同体”等重要概念,解答了作为“纸上推销术”的广告何以能够和家国大义等崇高概念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本文提出,广告从说服越来越转变为建构,这种建构性与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想象性具有内在同一性,使国货广告成为可能。文章接着分析,广告难以摆脱的本质目的即追求商业有效性,限制了广告的生动性。国货广告一开始即面临被滥用的尴尬,使其正当性大打折扣。并且,从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霸权而言,广告创作上缺少有机知识分子支持。这些因素极大约束了国货广告的发展进步。
侯凡跃
关键词:共同体意识形态
主客相融与主客相分:一项中国青年人的水墨画审美实证研究
2018年
"主客相融"和"主客相分"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灵魂。从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方传统油画的审美体验入手,对两个概念展开平行实证研究,旨在阐明不同的文化脉络与审美机制,从而提炼出易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从庄子"物化"及几个关联概念为理论基础和操作中介,通过四个平行实验,直观地证实水墨画中的主客相融是庄周梦蝶式的物我合一。"心斋"和"坐忘"是物化的心理机制。心斋的目的是达致"虚静"。水墨画中的留白(虚),使之比同主题油画,空间上更幽远,时间上更深长,也更易让人产生平静的感觉。坐忘的前提是达到"吾丧我",水墨画比同主题油画,更易让人在观后陈述中减少"我"一词的使用。系列实验实证了中国青年人水墨画的审美体验,并试图让东西方读者进入两种不同的文化脉络,进而在全球的坐标中把握这两个概念的真实意涵。
侯凡跃侯凡跃林升栋
关键词:水墨画油画审美体验
广告披上艺术的外衣——艺术原型与艺术植入的符号学对比
2017年
随着广告的长足发展和后现代语境的推进,广告和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而复杂。本文充分借鉴符号学、Kress & Leeuwen视觉语法、视觉隐喻等多种理论方法,通过对一百多个广告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广告运用艺术的比较常见的手法,共四大类、七小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广告对艺术的运用和'篡改',最本质之处在于,在艺术中加入(或把艺术加入到)产品和品牌信息,从而使表达情感的艺术转而成为传递(广告)信息的载体,二者这个本质性分野,依然难以逾越。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的正是披着艺术外衣的广告。
侯凡跃林升栋
关键词:广告艺术符号学视觉语法视觉隐喻
抽象型标志的意义生成机制
2018年
近年来企业对标志愈加重视,一些老牌企业甚至重新设计了标志,以期吻合时代发展,传达企业新精神。标志可分抽象型和具象型两种,二者不同处在于,具象型标志酷似真物,所指明确,且往往有故事;抽象型标志符号极为简单,有独特的意义生成方式。本文严格选取国内外共53个抽象型标志,结合各企业对其标志的阐释,进行文本细读和符号学分析,研究其意义生成机制。抽象型标志在设计理念和阐释上,不同于绘画的浑然一体,而是被割裂成颜色、图形、关系等几个维度。不同颜色寓意不同精神、氛围、调性等。抽象图形因自身的格式塔特征而形成张力,也传达不同的气质和喻义。简洁抽象的符号距实物较远,视觉隐喻可此可彼,往往需要二次转喻,也就是第一次所指成为新的能指,生成最终的意义,这正是罗兰·巴尔特神话学所揭示的机制。
侯凡跃林升栋
关键词:符号学
杏花满头情满怀——读韦庄《思帝乡》
2004年
说也奇怪,初读韦庄《思帝乡》,无端想起了儿时春二三月间在田野麦地里放风筝时哼的歌谣:“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是巧合?是共鸣?若去掉这首歌词的前四字,成“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则与韦庄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不惟句式相同。
侯凡跃
关键词:艺术风格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