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利涛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临朐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1篇调节激酶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调节
  • 1篇信号调节激酶
  • 1篇术后
  • 1篇切口
  • 1篇组织化学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癌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外
  • 1篇细胞外信号
  • 1篇细胞外信号调...
  • 1篇细胞外信号调...
  • 1篇临床相关因素...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3篇临朐县人民医...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作者

  • 3篇赵光忠
  • 3篇侯利涛
  • 3篇夏博
  • 3篇王斌
  • 2篇李增军
  • 1篇侯俊光
  • 1篇张鹏
  • 1篇吕鹏辉
  • 1篇王兵
  • 1篇焦超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老年患者腹部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382例,分析并比较术后精神障碍在年龄(<70岁、≥70岁)、性别、手术时间(≥90 min、<90 min)、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电解质紊乱、是否担心经济等因素间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例(8.9%)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症状,均得以控制并恢复正常。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在年龄(<70岁、≥70岁)[6.1%(14/230)、13.2%(20/152)]、手术时间(≥90 min、<90 min)[14.5%(18/124)、6.2%(16/258)]、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18.8%(6/32)、8.0%(28/350)]、是否合并基础疾病[14.0%(19/136)、6.1%(15/246)]、术后低蛋白血症[12.7%(9/71)、8.0%(25/311)]、术后低氧血症[35.3%(30/85)、1.3%(4/297)]、术后电解质紊乱[36.7%(29/79)、1.7%(5/303)]、是否担心经济[16.8%(30/179)、2.0%(4/203)]等因素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在性别[7.6%(16/210)、9.9%(17/172)]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OR=2.108,P<0.05)、手术时间≥90 min(OR=6.216,P<0.05)、全身麻醉(OR=5.485,P<0.05)、合并基础疾病(OR=1.470,P<0.05)、术后低氧血症(OR=1.585,P<0.05)、术后电解质紊乱(OR=7.648,P<0.05)、担心经济(OR=4.749,P<0.05)与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OR>1.000)。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腹部手术的术后精神障碍,要预防为主,及早干预。
夏博王斌赵光忠侯利涛李增军
关键词:老年患者腹部手术
胃肠道癌开放手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总结胃肠道癌开放手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21例胃肠道癌开放手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种植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21例,占同期胃肠道癌开放手术患者(520例)的4.04%;切口发现转移病灶距首次手术时间3.0~26.0个月,平均9.2个月;再次手术切除切口转移灶13例均存活6个月以上,存活12个月以上10例、18个月以上8例、24个月以上6例、36个月以上2例;未再手术8例,存活时间均未超过18个月.结论 注重手术切口的保护并不断完善无瘤操作技术可降低切口种植转移发生率;术后加强随访,对切口转移病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针对具体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望延长该类患者的生存期.
赵光忠侯利涛王斌侯俊光夏博焦超张鹏王兵吕鹏辉
关键词:胃肠道癌开放手术腹壁切口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79例,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检测正常结肠组织、癌旁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ERK-2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分析ERK-2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结肠癌组织中ERK-2蛋白阳性表达率[75.9%(60/79)]高于癌旁组织[51.9%(41/79)]及正常组织[13.9%(1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ERK-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60岁、≥60岁)[77.5%(31/40)、74.4%(29/39)]、性别(男/女)[70.7%(29/41)、68.4%(26/38)]、Dukes分期(A、B、C、D期)[73.3%(11/15)、76.7%(23/30)、71.4%(10/14)、70.0%(14/20)]、癌胚抗原水平(〈5μg/L、≥5μg/L)[68.2%(15/22)、64.9%(37/57)]因素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高、中分化/低分化)[82.8%(48/58)、57.1%(12/21)]、浸润深度(未穿透肌层/浆膜或浆膜外)[46.2%(6/13)、72.7%(48/66)]和淋巴结转移(阳性/阴性)[76.5%(26/34)、53.3%(24/45)]因素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RK-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12个月生存率(58.2%)与ERK-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6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24个月生存率(38.7%)低于ERK-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K-2蛋白阳性表达与结肠癌多种临床病理因素有关,检测ERK-2蛋白对结肠癌的诊疗有一定意义。
王斌夏博赵光忠侯利涛李增军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