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正祥

作品数:11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大兴安岭北部
  • 5篇北部
  • 4篇积雪
  • 2篇森林水文
  • 2篇主要森林类型
  • 2篇林内
  • 2篇径流
  • 2篇降雪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兴安落叶松
  • 1篇遥感
  • 1篇遥感估测
  • 1篇樟子松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森林水文学
  • 1篇森林植被
  • 1篇森林植被变化
  • 1篇水平杆

机构

  • 9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9篇俞正祥
  • 4篇蔡体久
  • 3篇盛后财
  • 2篇满秀玲
  • 1篇蒋蕾
  • 1篇刘树义
  • 1篇张福坤
  • 1篇琚存勇
  • 1篇刘玉杰
  • 1篇王树力
  • 1篇高元科
  • 1篇孙晓新
  • 1篇李奕
  • 1篇段亮亮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内积雪及浅层土壤温度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以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内积雪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分析了积雪及浅层土壤温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积雪内部温度差异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积雪厚度在11.36~14.00 cm,气温为-13.10℃时,雪底与雪表温差为6.89℃,而积雪厚度增到27.50~30.00 cm,气温降到-30.20℃时,雪底与雪表温差高达18.87℃,在气温骤降17.10℃过程中,雪表温度相差17.31℃,而雪底温度仅相差5.34℃,这说明一定厚度的积雪具有缓冲冷空气和保持雪底温度的作用,且积雪越厚其保温性越强。2)积雪上层和下层的温度梯度差异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积雪厚度在13.25 cm时,积雪上层和下层的温度梯度相差0.17℃/cm,而当积雪厚度在29.80 cm时,温度梯度相差达0.65℃/cm,说明冷空气穿透上层积雪后对下层积雪的降温作用变缓。3)积雪的覆盖延缓了冷空气向下层土壤的传导,积雪深度11.36~14.00 cm时,气温降低6℃,浅层土壤温度降低2.59℃,而当积雪深度在26.00~34.80 cm时,气温降低8℃,而浅层土壤温度仅降低2.63℃。4)积雪层越厚滞缓冷空气对土壤侵袭效应越明显,12.46 cm积雪覆盖条件下,0~10 cm土层温度梯度为0.26℃/cm,20~30 cm土层是0.13℃/cm,积雪厚度达到30.22 cm时,0~10 cm土层温度梯度为0.31℃/cm,而20~30 cm土层仅为0.12℃/cm。
朱宾宾满秀玲王树力俞正祥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浅层土壤土壤温度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森林类型林内积雪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为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积雪特征,探索雪水文过程机理,选择该地区3种主要森林类型,于2014年10—12月对其降雪截留、积雪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对观测期内12场降雪的大气降雪量以及对林内积雪深度、积雪密度以及雪水当量进行了周期性观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3种森林类型的降雪截留率随降雪级别的增大而增大,相同降雪等级中不同林型的降雪截留率不同。樟子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其降雪截留率为22.54%,是兴安落叶松林的1.9倍,是杨桦林的5.4倍。2)森林类型对林内积雪深度有直接影响,常绿树种组成的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小于落叶树种组成的林型。其中落叶松林林内积雪深度最大,为27.92 cm,樟子松林最小,为23.56 cm。3)不同林型林内积雪密度在观测初期会随降雪的输入而降低,无雪期有相应的升高。其中,落叶松林与杨桦林林内积雪密度变化基本相同,而樟子松林林内积雪密度变化幅度较小。4)不同林型林内积雪雪水当量差异显著(P<0.05),总体表现为杨桦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樟子松林最小,为26.49 mm,杨桦林最大,为39.18 mm。由此可见,不同森林类型的降雪截留效应主要受冬季林分郁闭度的影响。同时,郁闭度对林内积雪深度、积雪密度及雪水当量也有直接影响。
俞正祥蔡体久朱宾宾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降雪积雪
便携式乔木冠幅测量仪
便携式乔木冠幅测量仪,属于植株冠幅测量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冠幅测量的仪器不能适应复杂、危险地形条件下的冠幅测量的问题。它的支架的水平杆内套接水平伸缩杆,水平伸缩杆的伸缩末端固定万向架,冠幅观测传感器、激光测...
琚存勇盛后财蔡体久孙晓新俞正祥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森林类型积雪特征及遥感估测
森林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积雪是固态的水,降雪是森林水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同时,积雪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不容忽视,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高纬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之一具有...
俞正祥
关键词:森林水文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16年
森林冠层对降雨的水量和水质再分配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研究兴安落叶松林下穿透雨的空间分布规律,探究森林冠层结构对穿透雨影响的生态机制,利用在兴安落叶松林下布设38个雨量筒,测定19场不同降雨事件的穿透雨数据(2013年7—8月),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冠层结构各因子与穿透雨的空间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兴安落叶松林穿透雨量为148.3 mm,占同期大气降雨量的80.62%,穿透雨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兴安落叶松林下穿透雨具有较大空间异质性,其变异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以对数方程拟合较好(P<0.01);冠层结构特征是影响穿透雨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冠层复杂程度与穿透雨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距树干距离、冠层厚度、叶面积指数等因素均可影响穿透雨的空间分布,以距树干距离影响最大,其与穿透雨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冠层厚度、叶面积指数则均与穿透雨率呈负相关关系(P<0.01),但拟合效果不佳;从影响穿透雨的生态学机制来考虑,在冠层结构特征因子中,冠层厚度是决定穿透雨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盛后财蔡体久俞正祥
关键词:冠层结构兴安落叶松穿透雨
估测可燃物载量的遥感及地形因子选择探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提高森林可燃物载量的估测精度,应选择相关性小的遥感因子及地形因子组合。本文运用残差平方和法,在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部96.5km处的盘古林场设立样地,调查样地内可燃物载量实测因子,结合实测值对影响可燃物载量的遥感及地形因子的组合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除遥感因子RVI、DVI、SARVI、TSAVI及地形因子ASPECT、DEM、SLOPE外,其余因子对森林可燃物载量的估测影响不大。通过方差扩大因子对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剔除SARVI及ASPECT后,各因子间的多重相关性大幅减小。
俞正祥张福坤高元科刘树义蒋蕾
关键词:林学地形因子
大兴安岭地区天然樟子松林降雪截留及积雪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为研究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分组成天然樟子松林降雪截留及积雪特征,选择黑龙江漠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研究区内3种不同林分组成类型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对其降雪截留、积雪厚度、雪水当量及雪密度进行测量。通过对14场降雪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类型Ⅰ的林冠截雪量最大,其值为16.4mm,占同期降雪量的23.66%。不同林分组成类型对林内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类型Ⅲ内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最高,分别达到37.00cm和79.3mm。在3种林分组成类型樟子松林中,积雪雪水当量和雪密度均表现为10-20cm〉20-30cm〉0-10cm。不同林分组成类型樟子松林对林内积雪雪水当量有影响,但对雪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其积雪雪密度范围在0.217~0.226g/cm3之间。相比于林外空地积雪的保存率(36.04%)来看,类型Ⅲ的保存效率最高,达到57.99%,类型Ⅱ次之,为53.86%;类型Ⅰ最低,仅为50.92%。由此可见,森林具有保存积雪的效应。
李奕蔡体久盛后财俞正祥
关键词:樟子松积雪
气候和森林植被变化对大兴安岭塔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
森林与水之间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森林流域中,气候与森林变化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大兴安岭地区位于我国高纬度寒温带,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同时,大兴安岭既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之一,又是黑龙江和嫩江的发源地,对...
俞正祥
关键词:森林水文学河川径流气候变化植被变化
森林干扰对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小流域径流情势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解大兴安岭森林流域水文过程对森林干扰的响应,利用近配对流域方法,排除了气候变量的时空差异,对比研究了森林干扰后大兴安岭北部典型森林小流域(<100 km2)洪峰径流(High flow)和枯水径流(Low flow)径流情势(Flow regimes)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森林干扰对枯水径流情势影响显著,与对照流域(小北沟流域)相比,森林干扰(占流域总面积的6.74%)使老沟河流域平均枯水径流流量降低了26.58%,平均枯水径流变异系数值增加了36.77%,并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另一方面,森林植被的干扰相对增加了森林小流域的洪峰流量、历时和变异性,但与对照流域相比差异均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说明小面积的森林植被干扰未能引起流域洪峰径流情势的显著变化。进一步对配对流域的径流浮动系数(Flashiness Index)的分析发现,森林干扰显著增加了森林小流域的径流浮动性,研究时段内干扰流域的径流浮动系数为0.078,是对照流域(0.057)的1.37倍。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小流域的天然径流情势(Natural flow regimes)对森林干扰比较敏感,在与水文循环联系紧密的区域(例如河岸带),小范围的森林干扰便可以引起径流情势的显著变化,这在未来该地区森林和水资源的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
段亮亮满秀玲俞正祥刘玉杰朱宾宾
关键词:枯水径流洪峰径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