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纳米
  • 3篇纳米微粒
  • 3篇玻璃体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玻璃体
  • 2篇增生性玻璃体...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术后
  • 2篇体腔
  • 2篇网膜
  • 2篇立体视
  • 2篇近视
  • 2篇壳聚糖
  • 2篇环孢霉素
  • 2篇环孢霉素A
  • 2篇环孢素
  • 2篇环孢素A
  • 2篇病变

机构

  • 4篇南通大学
  • 3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南通大学附属...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兰小川
  • 2篇顾海鹰
  • 2篇陈辉
  • 2篇石春和
  • 2篇徐学东
  • 1篇吴登雷
  • 1篇宫俊芳
  • 1篇梁舒
  • 1篇张芹
  • 1篇管怀进
  • 1篇陈惠英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环孢素A壳聚糖纳米微粒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壳聚糖纳米微粒抑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只健康中华大耳白兔制作的PV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平衡液,B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壳聚糖溶液(含壳聚糖2mg),C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CsA溶液(含CsA0.1mg),D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CsA壳聚糖纳米粒(含CsA0.1mg)。以检眼镜、电生理、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变化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2周及4周后D组PVR等级均明显较A、B、C三组轻,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注药前与注药后4周暗适应闪光ERGb波振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注药后视网膜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一次性兔眼玻璃体腔注入CsA壳聚糖纳米微粒(含CsA0.1mg)能明显抑制或延缓PVR的发生,并具有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兰小川陈辉顾海鹰徐学东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微粒环孢素A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近视眼lasik术后隐斜和立体视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lasik手术对近视患者隐斜和立体视的影响。方法:2005年3月至2005年12月间来我院行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共196例,年龄18~33岁,平均 (22.68±3.88)岁。按等效球镜(SE)...
梁舒陈辉宫俊芳陈敏兰小川
文献传递
环孢霉素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兔眼玻璃体腔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环孢霉素A(Cy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兔眼玻璃体腔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取实验兔20只分别在植入药后1,2,3,5,7,9,11,14,21,28d,各取2只兔(含4眼),抽取玻璃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yA的药物浓度。结果:Cy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体外14d内药物累积释放比率为81%。在注入玻璃体腔内28d均可检测到CyA,11d时为最高浓度1237.7ng/mL,最小浓度在第28d测为448.5ng/mL。结论:Cy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玻璃体腔能缓慢释放CyA,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壳聚糖纳米微粒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用于治疗眼后节疾病。
石春和兰小川
关键词:纳米微粒环孢霉素A玻璃体腔注射药代动力学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观察配戴前和配戴3mo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参差度、同视机双眼视功能、近立体视功能的变化。结果:配戴前平均UCVA为4.0±0.2,BCVA为4.96±0.2,屈光参差度-4.64±1.52D;配戴3mo后平均UCVA为4.97±0.07,BCVA为4.99±0.1,屈光参差度为0.23±0.12D;配戴3mo后与配戴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前拥有同时视者36例、融合功能21例、远立体视功能13例。配戴3mo后分别为40例、36例、23例。配戴后获得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者较配戴前增加,与配戴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框架眼镜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者14例,近立体视异常者26例(13例黄斑立体视,7例周边立体视,6例立体盲)。配戴3mo后近立体视正常者27例,近立体视异常者13例(7例黄斑立体视,3例周边立体视,3例立体盲)。配戴后3mo的近立体视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3mo后,不仅裸眼视力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改善立体视功能。
兰小川石春和
关键词:屈光参差角膜塑形术双眼视觉立体视
环孢素A壳聚糖纳米微粒抑制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自制的环孢素A壳聚糖纳米微粒[CS(CsA)-NP]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CFs)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取第4~6代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CS(CsA)-NP、环孢素A(CsA)原药、壳聚糖纳米微粒(CS-NP)及平衡盐溶液,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对RCFs的抑制作用。结果 CS(CsA)-NP、CsA原药、CS-NP以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RCFs的增生。对RCFs的抑制作用CS(CsA)-NP组显著强于CsA原药组及CS-NP组(均P<0.01)。结论 CS(CsA)-NP可缓慢释放药物,能有效抑制RCFs的增生,随时间延长,作用显著强于CsA原药,可作为缓释药物载体。
徐学东管怀进顾海鹰陈惠英兰小川
关键词:环孢素A壳聚糖纳米微粒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环孢霉素A壳聚糖纳米颗粒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生物降解性的环胞霉素A壳聚糖纳米颗粒抑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在玻璃体腔内的药物动力学。 方法:1.采用离子...
兰小川
关键词:环胞霉素A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
文献传递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及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分析浅前房形成与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36例(142眼)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36眼(25.35%),其中,术后滤过过强25眼(69.44%),结膜瓣渗漏6眼(16.67%),脉络膜脱离4眼(11.11%),恶性青光眼1眼(2.78%)。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滤过过强者为最主要的原因。
吴登雷张芹兰小川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