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庭
- 作品数:65 被引量:221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 2024年
- 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时代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同向发力,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了一套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组合拳”。新征程上持续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要坚持固本培元,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坚持激浊扬清,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要坚持立规明矩,把法规制度贯穿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各方面各环节;要坚持以上率下,以“关键少数”模范带头作用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要坚持继承创新,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改进党内政治生态。
- 关海庭
- 关键词:政治文化党的建设
- 高起点不间断地推进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改革被引量:6
- 2003年
- 北京大学至今已经走过了105周年的光辉历程。人文社会科学一直是北京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改革从来没有间断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在建没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在北大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 关海庭王海欣宋鑫
-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改革教育理念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 继承与超越:毛泽东邓小平政治发展观比较研究
- 2011年
-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政治发展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其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所做的探索不同,因而在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动力、基本途径、特征、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他们的艰辛探索,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给未来的政治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 吴群芳关海庭
-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中国政治发展
- 1935年“中国本位文化建设”问题的论战被引量:4
- 1989年
- 1935年初,陶希圣、萨孟武、何炳松等十位教授发表了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引起国内文化人士的强烈反响,由此而展开了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问题的论战。这次论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很多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次论战的基本问题作以简要的述评。
- 关海庭
- 关键词:中国文化建设文化界全盘西化世界文化论战
- 中俄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转型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中国和俄罗斯在传统政治文化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国家崇拜、集体主义、道德至上等内容构成了两国政治文化的相似性,使得两国在转型进程中具备一些相同的特点和问题。同西方文化的关系和宗教对社会结构的不同影响,则构成了两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差异———前者直接影响了两国对改革模式的选择,后者对提升两国内部"软实力"以推进社会转型的深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因为在传统政治文化上的共性和差异性,中俄两国都需要正视并合理利用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一些固有因素,同时结合自身社会结构特点,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推进转型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 关海庭刘莹
- 关键词:政治文化社会转型
- 中俄(苏)体制转型方式与国家控制能力被引量:2
- 1999年
- 本文认为,中俄(苏)两个大国在由集权向分权、计划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国家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财政能力、维持社会公正能力和国民政治文化的整合能力。俄罗斯采用》激进"转型方式,骤然打断了原有的经济联系,导致生产急剧下降和国家财政能力的弱化;同时,贫富急剧分化、社会统一价值观丧失和国民之间政治文化的尖锐对立,加剧了社会冲突,导致国家控制能力全面下降。中国采用》渐进"转型方式,正确地选择了体制转型的起点、时机和具体方式,使国家的控制能力得以保持和提高,并且为转型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对这两种转型方式与国家控制能力关系的分析。
- 关海庭
-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财政能力社会转型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线索和内在逻辑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政治发展就是不断走向法治化和民主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制度。人主要是社会人,有自身的文化卣观念。制度的设计和形式,则受到人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制度的设计和形式.则受到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这样,就构成了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三大要素.即人、价值观和制度。其中。价值观是基础,包括政治发展的目标等因素;人,主要包括人的发展动力;制度,是发展的主要手段,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治发展目标、动力和手段的统一。
- 关海庭
- 关键词:中国政治发展内在逻辑民主化法治化
- 当代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历史因素分析——以改革前三十年的历史为视角被引量:3
- 2011年
-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治,使党内始终没有形成既得利益阶层,为改革的启动减少了阻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条条"和"块块"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地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改革成功启动的体制原因;前30年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准备了条件。
- 关海庭田巍
- 论“文化大革命”中的精简机构被引量:4
- 1994年
-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扫除存在于各级领导机关中的官僚主义.而精简机构则被视为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文化大革命”的始终,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图考察“文革”中精简机构的起因、发展及社会后果,从这一侧面探求我国当前党政机构改革的正确思路.(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面夺权后建立的新的领导机构,被称做“革命委员会”.在“革命委员会”成立的过程中,中央强调它不仅要与旧时代剥削阶级庞大的官僚机构截然不同,而且要与“文化大革命”前的“旧机构”划清界限.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实行“
- 关海庭
- 关键词:党政机构领导机关社会后果官僚机构
- 当代中国体制改革的环境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其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无疑会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研究中国当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环境和特征,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
- 关海庭吴群芳
-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大革命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