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邯峰 作品数:13 被引量:3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椎板成形术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椎板成形术(LAMP)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LAMP与A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对JOA改善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LAMP与A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7篇,其中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3篇,回顾性对照试验4篇,共433例,LAMP234例,ADF199例。Meta分析显示:LAMP组与ADF组JOA改善率无明显差异(SMD=-0.27,95%CI为-0.65~1.10),而手术时间(SMD=-1.39,95%CI为-2.16~-0.0.62)及术中出血量(-0.63,95%CI为-1.04~-0.33)有明显差异。结论此次Meta分析发现,对于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LAMP与ADF相比较,在3年以上随访的JOA改善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韩成日 熊伟 廖晖 关邯峰 吴巍 李锋关键词:颈椎病 椎体成形术 META分析 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梯度地西他滨对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地西他滨(0、0.1、0.25和0.5μmol/L)处理单核巨噬(RAW264.7)细胞。通过4’,6-联眯-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DAPI)染色和微丝绿色荧光探针(F-actin-Trakcer Green)染色后观察F-actin环的形成即破骨细胞轮廓;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骨板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Q-PCR实验检测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K)和脊髓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m 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地西他滨抑制核因子NF-κB配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F-actin环,降低了破骨细胞的TRAP酶活性,抑制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同时也下调了破骨细胞标志基因TRAP、CK和MMP-9的m RNA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上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地西他滨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和骨吸收能力,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糜宝国 关邯峰 刘常宇 雷琢玮 宋超 刘慧勇 邓杝 熊伟 廖晖 方忠 李锋关键词:破骨细胞 细胞分化 RNA干扰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导航经皮置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导航经皮置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受OLIF联合后路导航经皮置钉固定手术治疗I、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9~77岁,平均(54.1±12.3)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以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腰椎x线,术后6个月行腰椎CT±三维重建及MR检查,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间隙前凸角、腰椎前凸角、滑脱率、椎间融合率等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19.0±23.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7.8±20.6)ml。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2.9±4.8)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l分别由术前(6.7±2.6)分、(6.3±2.7)分和50.5%±18.2%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3±1.0)分、(0.8±1.0)分和14.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36的PCS和MCS评分分别由术前(27.1±13.9)分和(51.O±22.7)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67.3±18.9)分和(81.2±1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滑脱率由术前23.5%±7.4%下降至末次随访时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隙高度、间隙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6.0±3.6)mm、1.8°±6.2°和39.2°±8.4°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0.8±1.7)mm、6.2°±3.5°和45.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和MRI测量椎间孔大小分别由术前(140. 方忠 高放 李锋 刘广武 郭建峰 李勇 徐勇 吴巍 关邯峰 廖晖 曾恒 熊伟关键词: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针对性杀伤K19阳性细胞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价值初探 1研究目的
构建角蛋白19/(K19/)启动子驱动表达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基因/(HSV-TK/)载体系统,探讨其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pK15-Tk来自宾夕凡尼亚... 关邯峰关键词:角蛋白19 肿瘤基因治疗 细胞周期 文献传递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分析膝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方式选择及对比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髁间棘骨折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rthocord缝线固定组21例、钢丝固定组19例、螺钉固定组16例.术前与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均采用Lysholm评分.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1个月.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平均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膝关节X线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其中3例出现前交叉韧带小部分断裂损伤,经关节镜治疗后取得满意恢复效果.结论 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固定方式,术后可早期活动,使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恢复,是值得肯定的有效治疗方式. 严超 常花 刘常宇 关邯峰 陈文坚 赵利波关键词:关节镜 内固定器 胫骨骨折 RANKL浓度对破骨细胞形成与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RANKL对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50、100和150μg/L三种RANKL浓度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态并计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上清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骨板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骨吸收活力。结果 100μg/L和150μg/L RANKL浓度组在破骨细胞数量、细胞大小、核数目,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骨吸收率方面均明显高于50μg/L组(P<0.01),而100μg/L和150μg/L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00μg/L RANKL浓度下破骨细胞形成和活性能力强且相对较经济,是破骨细胞诱导培养的理想浓度值。 李勇 吴婷婷 程豪 谭鹏 糜宝国 张勇 关邯峰 熊伟 廖晖 陈安民 李锋关键词:骨髓细胞 破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配体 角蛋白19启动子介导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凋亡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角蛋白19(keratin 19,K19)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 TK)基因这一载体系统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K19启动子驱动的HSV-TK载体pK19-TK,分别转染鼠转化角质细胞系、人肺癌细胞系和两种宫颈癌细胞系,MTT和流式细胞法检测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出pK19-TK质粒;两种细胞系在转染后产生了对GCV的敏感性,以鼠转化角质细胞系(PAM212细胞系)为例,加入2μmol/L GCV后有19.4%的细胞死亡,加入10μmol/L GCV和100μmol/L GCV分别有44.4%、58.7%的细胞被杀死。结论利用肿瘤细胞的角蛋白19表达特性来诱导细胞死亡在上皮细胞来源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王海平 关邯峰 吴毅平 陈孝平关键词:角蛋白19 肿瘤 基因治疗 细胞周期 退变性脊柱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后路矫治策略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后路手术矫治退变性脊柱侧凸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策略(减压方式及范围,融合方式,截骨方式及部位,固定及融合范围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间后... 方煌 程浩 李锋 林阳 廖晖 方忠 熊伟 曾恒 关邯峰 徐卫国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 截骨 后路矫形 尿酸影响大鼠脊髓损伤后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尿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段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用雌性SD大鼠5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5只,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各25只。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大鼠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造脊髓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单纯切除椎板,不打击脊髓。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大鼠分别于术后8h,24h,72h,7d,14d取材,每时点处死5只大鼠;空白对照组大鼠于术后8h处死取材。对损伤部位脊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细胞指数=凋亡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结果:纳入5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脊髓未见出血、组织变性坏死等表现。与脊髓损伤组相比,尿酸处理组大鼠损伤脊髓出血坏死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②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比较:相同时点尿酸处理组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脊髓损伤组(t=3.057~6.965,P<0.05)。结论:尿酸可以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对损伤脊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刘铁 李锋 关邯峰 周松 胡伟华关键词:脊髓损伤 尿酸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疾病模型 阳离子通道阻断剂-钌红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阳离子通道阻断剂钌红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钌红处理Raw246.7后,50μg/L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6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TRAP+(核93)细胞的形成;TRAP试剂盒检测细胞中TRAP酶的活性;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IT—qPCR)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TRAP、组织蛋白酶K(CK)和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O)mRNA表达量;RT.q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钌红促进RANKL诱导Raw246.7细胞形成TRAP阳性多核细胞,对照组TRAP吸光度(A)值为0.33±0.04,而钌红组TRAPA值为0.43±0.03;同时也上调了破骨细胞标志性基因TRAP、CK和MMPO的mRNA表达以及RANK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各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钌红促进Raw246.7向破骨细胞分化,这一过程与钌红上调RANK表达有关,即与RANK—RANKL轴相关。 糜宝国 关邯峰 吴巍 李勇 谭鹏 李锋关键词:钌红 破骨细胞 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