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仁则

作品数:13 被引量:140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吸虫
  • 5篇血吸虫病
  • 5篇吸虫
  • 5篇吸虫病
  • 5篇虫病
  • 4篇牛黄
  • 3篇血管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培育牛黄
  • 3篇中药
  • 3篇细胞
  • 2篇血压
  • 2篇药材
  • 2篇药学
  • 2篇药学研究
  • 2篇胰腺
  • 2篇门脉
  • 2篇门脉高血压
  • 2篇高血压
  • 1篇胆汁

机构

  • 9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刘仁则
  • 9篇蔡红娇
  • 6篇杨镇
  • 4篇裘法祖
  • 4篇杨荣光
  • 2篇阮幼冰
  • 2篇秦仁义
  • 2篇吴在德
  • 2篇杜佐华
  • 2篇裘法祖
  • 1篇曾繁典
  • 1篇杨榕光
  • 1篇邹声泉
  • 1篇许敏
  • 1篇于昌松
  • 1篇爱德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华人消化杂志
  • 1篇激光生物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 4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培育牛黄的药学研究
目的:解决牛黄原料匮乏问题,为民族医药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牛黄原料药。方法:根据胆红素钙结石体内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体外牛胆囊胆汁内培育牛胆红素钙结石(体外培育牛黄);采用电镜扫描、红外光...
蔡红娇裘法祖刘仁则
关键词:体外培育牛黄促发因素
文献传递
体外培育牛黄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9
1996年
体外培育牛黄200~800mg/kg,ig5~7天,可显著抑制小鼠巴豆油性耳廓水肿,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大鼠巴豆油肉芽囊肿的渗出和组织增生,抑制白细胞游走反应,对抗PGE2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但不影响肾上腺中VitC含量,本品抗炎作用强度与牛黄相似。
杜佐华蔡红娇杨荣光刘仁则曾繁典裘法祖
关键词:中药体外培育牛黄药理学抗炎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急性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表达的免疫组化观察被引量:4
1996年
采用链亲合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法(LSAB)免疫组化法,辅以电镜,观察感染血吸虫尾蚴6、8周小鼠肝脏肿瘤坏死子因子α的表达及分布。结果表明,虫卵周围及肝窦壁均有TNFα阳性反应物,伴炎性细胞聚积及肝窦损伤。结果提示:TNFα可能是引起血吸虫病时肝内炎症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之一。
杨镇刘仁则杨榕光蔡红娇
关键词:血吸虫病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肝硬变患者胃冠状静脉内膜、细胞外基质和平滑肌的变化被引量:22
1996年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形态观察,研究了30例肝硬变患者胃冠状静脉的病理变化。发现其胃冠状静脉内膜受损、中膜平滑肌增殖肥大和向内膜下迁移、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增多,管壁因而纤维化和硬化,且显著增厚。提示“门静脉系统血管性病变”是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改变之一,同时它又可促进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与发展。
杨镇刘仁则杨榕光裘法祖
关键词:肝硬变门静脉门脉高血压
血吸虫病肝内微血管阻塞部位的研究
1992年
本研究采用血管墨汁灌注方法、血管塑料铸型方法,结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血吸虫病鼠(n=10)和兔(n=10)肝内微血管的变化。发现血吸虫病动物肝内门脉分支中断,肝窦数目减少,肝静脉分支扭曲、变形,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肝窦内有白细胞嵌塞。表明血吸虫病肝不仅有窦前梗阻,肝窦内及窦后亦有梗阻因素存在。
杨镇蔡红娇刘仁则杨荣光阮幼冰
关键词:血吸虫病微血管肝内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肝窦毛细血管化灌注方法
牛黄体外制备技术
蔡红娇裘法祖杜佐华刘仁则杨榕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规定临床上使用了数千年的名贵而稀少的传统中药材--牛黄乃干燥的牛胆结石。由于牛体内自然成石率极低,故牛黄药源匮乏,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不能满足我国民族医药工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天然牛黄药源匮乏...
关键词:
关键词:中药材牛黄
血吸虫病鼠肝纤维化早期肝脏细胞外基质的改变被引量:5
1995年
以免疫组化法(LSAB法),辅以电镜,观察感染血吸虫尾蚴6、8周小鼠(n=50)肝脏细胞外基质(ECM)中Ⅰ、Ⅲ型胶原、纤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与分布。发现肝门管区、肝窦壁及中央静脉壁有ECM异常聚积,电镜可见Disse腔有纤维束,可形成门管区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和中央静脉硬化。表明ECM在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杨镇刘仁则杨榕光蔡红娇
关键词: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
一种新型大鼠胰腺癌模型的制备被引量:31
2000年
目的 研制一种普通大鼠胰腺癌模型。方法 切开SD大鼠胰腺被膜及部份胰腺实质 ,深 1mm ,置入 9mg的二甲基苯并蒽 (DMBA) ,缝合胰腺被膜。结果  3~ 5个月内大鼠胰腺癌发生率为 6 5 % (33/ 5 0 ) ,其中 30只为胰腺导管上皮腺癌 ,镜下癌细胞呈腺管样分布 ,腺腔大小不一 ,核异型明显 ,并可见癌细胞巢 ;3只大鼠形成胰腺纤维肉瘤 ,胰腺完全消失 ,被弥漫分布的纤维肉瘤细胞取代。结论 采用较大剂量的DMBA直接置入胰腺被膜下的实质内 ,可在短期内获得较高发生率的鼠胰腺癌模型。
秦仁义爱德邹声泉刘仁则李飞吴在德裘法祖
关键词:胰腺癌二甲基苯并蒽SD大鼠动物模型
白细胞对血吸虫病肝微循环的影响
1992年
本实验在透射电镜下发现:慢性血吸虫病兔(n=10)肝细胞间有大量淋巴细胞,肝细胞膜及超微结构受损。肝窦壁及门管区小血管壁粘附有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窦内皮破坏,血管腔狭窄,窦内红细胞淤滞。巨噬细胞亦增生、肥大。白细胞内胞浆肿胀,富含溶酶体,微胞饮泡活跃。表明粘附、嵌塞和聚集在肝微循环内的白细胞可损伤肝实质及形成血吸虫病性门脉高压症。
杨镇蔡红娇刘仁则杨荣光阮幼冰
关键词:肝微循环白细胞血管腔狭窄血吸虫病性肝细胞膜
用Fluo-3-Am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胰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被引量:16
1998年
用Fluo3Am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胰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刘仁则秦仁义Subjectheadingspancreatilis;pancreas;calcium/analysis;flowcytometry;rats主题词胰腺炎;胰腺;...
刘仁则秦仁义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流式细胞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