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利君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大庆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麻醉
  • 1篇血症
  • 1篇腰麻
  • 1篇腰麻术后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麻醉
  • 1篇术后
  • 1篇苏醒
  • 1篇苏醒时间
  • 1篇酸血症
  • 1篇头痛
  • 1篇剖宫产
  • 1篇七氟醚
  • 1篇七氟烷
  • 1篇鞘内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隙
  • 1篇蛛网膜下隙阻...
  • 1篇网膜

机构

  • 3篇大庆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刘利君
  • 2篇杨雪梅
  • 2篇修晓光
  • 1篇邓海峰
  • 1篇陈庆龙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鞘内辅助注入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的重比重腰麻药液用于剖宫产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对内脏牵拉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例孕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四组:Ⅰ组:0.75%布比卡因1 ml+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10%葡萄糖0.1 ml;Ⅱ组:0.75%布比卡因1 ml+芬太尼0.4 ml+10%葡萄糖0.1m l;Ⅲ组:0.75%布比卡因1.2 ml+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10%葡萄糖0.1ml;Ⅳ组:0.75%布比卡因1.2 ml+芬太尼0.4 ml+10%葡萄糖0.1 ml。选L3~4为穿刺点,注药速度均为0.05 ml/s。观察并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肌松情况、牵拉反应及低血压、寒战等麻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四组产妇Bp均有降低,Ⅰ组、Ⅱ组与Ⅲ组、Ⅳ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感觉阻滞平面Ⅲ组、Ⅳ组高于Ⅰ组、Ⅱ组。Ⅱ、Ⅲ、Ⅳ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麻醉效果、肌松及牵拉反应发生情况与其它三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所有产妇均无明显呼吸抑制,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0.75%布比卡因1ml(7.5mg)+芬太尼0.4 ml(20μg)+10%葡萄糖0.1 ml的腰麻药液,镇痛完善肌松良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消除或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明显,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陈庆龙刘利君
关键词:布比卡因芬太尼剖宫产
伴颈椎病患者腰麻术后垫枕平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神经阻滞术后去枕平卧的意义。方法腰麻后常规垫枕平卧,麻醉作用消失后给予半卧位或嘱下床活动,观察有无头痛。结果全部患者均无低颅压性头痛。结论发生低颅压性头痛,主要取决于穿刺针损伤孔径大小,垫枕平卧对腰麻后发生低颅压头痛无明显影响。
刘利君杨雪梅修晓光
关键词:蛛网膜下隙阻滞头痛
高碳酸血症和过度通气对七氟醚麻醉后恢复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高碳酸血症和过度通气对七氟烷麻醉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正常通气和正常碳酸血症组(对照组)与过度通气和高碳酸血症组(观察组),每组各15例。麻醉维持用2%七氟烷。呼吸频率控制在8次/min,调整潮气量使呼气末二氧化碳维持在33 mm Hg。手术结束时,关闭蒸发器同时增加氧气流量到10 L/min。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增加到16次/min,适当增加潮气量使每分钟通气量达到原来的两倍,在气管导管和呼吸的回路插入设备。呼气末二氧化碳平均值为(46.9±5.1)mm Hg,避免使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超过55 mmHg。对照组保持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不变,氧气流量增加到10 L/min,可导致轻微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降低,平均值为(28.1±4.3)mmHg。从蒸发器关闭开始,记录患者第一次睁眼或者张开嘴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睁开眼睛和张开嘴的时间分别为(5.6±1.8)min和(5.4±1.4)min,对照组分别为(11.9±2.5)min和(12.1±2.2)min,观察组患者睁开眼睛和张开嘴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碳酸血症和过度通气能缩短七氟烷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
修晓光杨雪梅邓海峰刘利君
关键词:高碳酸血症过度通气七氟烷麻醉苏醒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