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哮喘
  • 11篇支气管
  • 10篇支气管哮喘
  • 6篇哮喘患者
  • 5篇支气管哮喘患...
  • 5篇气道
  • 5篇气道反应
  • 5篇气道反应性
  • 5篇气管
  • 5篇反应性
  • 4篇食管
  • 4篇胃食管
  • 4篇慢性
  • 3篇食管反流
  • 3篇球菌
  • 3篇胃食管反流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反流
  • 3篇返流

机构

  • 2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21篇刘启良
  • 9篇江山平
  • 7篇梁永康
  • 4篇廖增顺
  • 3篇李锦梅
  • 2篇戴爱国
  • 2篇蒋宁一
  • 2篇梁九根
  • 2篇李建国
  • 2篇郑东辉
  • 1篇幸连春
  • 1篇吴健
  • 1篇汪得喜
  • 1篇郑光圃
  • 1篇黄志清
  • 1篇黄洪铮
  • 1篇黄子通
  • 1篇曾志勇

传媒

  • 7篇新医学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衡阳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0
  • 2篇198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喹诺酮类抗菌剂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5
1990年
概述在1987年第15届国际化疗会议期间所讨论的新药中有3类药物有重要发展,是现阶段值得注意的:①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主要代表是亚胺硫霉素(imipenem),有强大、广谱抗菌作用,对大多数革兰阳性及阴性需氧和厌氧菌,包括绿脓杆菌。
刘启良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菌剂
核素胃食道返流显像在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被引量:16
1994年
为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支气管哮喘(哮喘)与胃食道返流(GER)的关系,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29例慢支、32例哮喘患者及9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结果:慢支组和哮喘组并GER的发生率分别为51.74%和37.5%,而对照组未发现GER;胃食道核素显像诊断GE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68.42%;慢支、哮喘并GER者与其无GER者之间肺通气功能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核素显像未发现肺吸入返流物现象。提示:慢支和哮喘患者有较高的GER发生率,从而推测慢支、哮喘与GER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戴爱国梁永康刘启良蒋宁一梁九根
关键词:支气管炎哮喘胃食管返流
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9
1998年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检测在良性胸腔积液间皮细胞和恶性胸腔积液癌细胞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恶性、30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细胞涂片行AgNOR染色,观察良性胸腔积液间皮细胞和恶性胸腔积液癌细胞核内的AgNOR数目和形态。另观察6例临床疑诊恶性胸腔积液而常规脱落细胞检查阴性者胸腔积液细胞核内的AgNOR数目和形态。结果恶性组癌细胞平均每核AgNOR数显著高于良性组间皮细胞;恶性组癌细胞核内AgNOR形态以弥散型为主,而良性组间皮细胞核内AgNOR形态以核仁型为主。6例疑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细胞核内AgNOR数目和形态,4例具有恶性特征,2例在良性范围,为组织病理所证实。结论AgNOR检测作为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的一项新指标。
江山平曾志勇廖增顺刘启良
关键词:胸膜积液AGNOR染色
胃食管反流疾病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及哮喘症状的影响被引量:9
1996年
通过食管吞钡X线及食管内镜检查选择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者12例,以支气管哮喘不伴GERD者12例作为对照。两组病人均给予组胺吸入激发试验,结呆显示GERD组的平均PC20-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0.20±0.14g/L,VS0.47±0.29g/L,P<0.05)。用哮喘临床积分法评价两组病人哮喘症状的轻重,结果显示GERD组哮喘临床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3±1.30VS6.67±0.98,P<0.01)。提示GERD有提高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加剧哮喘患者哮喘症状的作用。
江山平刘启良梁永康
关键词:哮喘气道反应性胃食管反流疾病
支气管扩张患者对沙丁胺醇和组胺的反应性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反应性升高与支气管扩张的关系。方法:按照配对实验设计,比较支气管扩张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前后的肺功能变化,以及对组胺的气道反应性。结果: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R)分别上升6.4%、9.7%、8.2%和12.3%,与吸药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11例患者对组胺的气道反应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应进行肺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可逆性气道阻塞,并适当给予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反应性升高,在支气管扩张的形成机理中是一个参与因素。
李建国郑东辉刘启良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沙丁胺醇气道反应性组胺
老年人慢性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5
1998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发AMI40例(A组)的AMI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老年单纯冠心病AMI289例(B组)作对照。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400%)显著低于B组(768%),A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600%与242%,475%与225%(P<001);A组病死率(425%)显著高于B组(183%)。肺心病对其伴发AMI的发生部位无影响。
江山平廖增顺刘启良李建国
关键词:肺心病心肌梗塞AMI
过敏性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与减敏治疗后变化被引量:1
1995年
用单克隆抗体-ABC法检测21例过敏性哮喘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观察其中10例病人在特异性减敏治疗3个月后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①哮喘病人CD8细胞低于正常人(P<0.01),CD4/CD8升高,揭示哮喘病人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现象,②在用特异性减敏治疗3个月后,CD8细胞增加(P<0.05),CD4/CD8降低。提示特异性减酶治疗可纠正哮喘病人的T淋巴细胞失衡。
汪得喜刘启良梁永康
关键词:哮喘T淋巴细胞脱敏疗法
抗反流治疗对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被引量:7
1999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易并发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有研究认为GERD有诱发和加剧哮喘的作用[1,2]。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本研究探讨抗反流治疗对伴有GERD的支...
江山平刘启良梁永康
关键词:哮喘胃食管反流气道反应性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被引量:6
1989年
本文报道并复习国内文献共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除1例根据痰菌阳性而诊断外,9例术前误诊为肺癌或胸腔肿瘤,后经手术确诊。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是形成隐球菌结节;X线表现是局限性团块,直径在3厘米以上者8例。10例均作手术切除治疗,其中6例随访3个月~4年无复发。
刘启良郑光圃黄洪铮幸连春
关键词: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
胸膜腔造影术及对自发性气胸病因诊断的研究(摘要)
本文作者对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了胸膜腔造影研究,以探讨气胸的发病原因, 并作出胸膜裂口的定位诊断。30例中男26例,女4例,年龄22——76岁,均于气胸入院24小时内进行。结果30例均发现胸膜破裂口及溢气征(发现率为...
黄子通刘启良任俊杰黄尚武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