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康

作品数:37 被引量:125H指数:8
供职机构:杜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9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主题

  • 6篇主义
  • 4篇学术
  • 4篇谱系
  • 4篇谱系学
  • 4篇美学
  • 3篇意识形态
  • 3篇文论
  • 3篇文学
  • 3篇文艺
  • 3篇历史化
  • 3篇后殖民
  • 2篇代文
  • 2篇电视
  • 2篇电视剧
  • 2篇电影
  • 2篇英文
  • 2篇詹姆逊
  • 2篇知识谱系
  • 2篇知识谱系学
  • 2篇殖民主义

机构

  • 36篇杜克大学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美利坚大学
  • 1篇美国夏威夷大...
  • 1篇上海文汇新民...
  • 1篇布鲁塞尔自由...
  • 1篇第一财经日报...
  • 1篇视网
  • 1篇上海广播电视...

作者

  • 36篇刘康
  • 6篇刘康
  • 4篇李松
  • 2篇曾军
  • 2篇朱立元
  • 1篇徐炯
  • 1篇胡伟
  • 1篇葛兆光
  • 1篇高瑞泉
  • 1篇刘康
  • 1篇刘康
  • 1篇李辉
  • 1篇何建华
  • 1篇秦朔
  • 1篇陆小华
  • 1篇杨建刚
  • 1篇钟杨
  • 1篇成中英
  • 1篇滕俊杰
  • 1篇曹永荣

传媒

  • 4篇文艺争鸣
  • 2篇世界华文文学...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学术月刊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国际传播
  • 1篇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上海文化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怀旧的合法化:论今日中国的革命题材电影和电视剧(英文)
The subject of revolution,once central to Chinese state ideological apparatuses during Mao era (1949-1976),has...
刘康
大数据与大机遇——第二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英双边对话论坛嘉宾演讲实录
2013年
主办方: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谢耘耕工作室时间:2012年12月9日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浩然楼论坛主席:谢耘耕(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持人:刘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克大学教授)钟杨(美国田纳西大学终身教授.
谢耘耕谢耘耕钟杨刘康高云微(整理)
关键词:新媒体嘉宾
世界的中国:来自南京的学者对话
2019年
2019年3月,我借杜克大学放春假之机,匆匆赶回故乡南京,为在南京降生的孙子刘向原庆祝"宝宝百岁"。南京民间对于这些传统礼仪习俗,还是相当讲究的。孙子和我,都是南京出生,虽然我儿子David(大卫)是在美国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出生。短暂的两周,没好好在家乡停留,却还是跑去了扬州邵伯、上海和北京多处。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林荣教授主持的一个会上,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李良博士不期而遇,实在是参加北京这个小小会议的一个大大收获。
刘康
关键词:礼仪习俗
传媒精英对话传媒学子 上海交通大学远东大讲堂成功举办
2010年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最终动力,新闻行业更是如此,进入新媒体时代,新旧媒体如何融合,如何打造新一代的媒体人日益引起传媒业界的热议。在本届远东大讲堂上,多位业界精英就新闻从业者的素养、新旧媒体共融等话题发表了演讲。
徐炯郭曼陈保平何建华陆小华高韵斐王茂亮周志懿杨晖于威秦朔秦朔刘康李本乾刘康张勇滕俊杰徐浩然
关键词:中国传媒讲堂精英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以学术范式、方法、批评实践为切入点被引量:21
2019年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学术范式与方法和批评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讨论詹姆逊如何运用中国问题的隐喻来建构其文学阐释;阿尔都塞如何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吸纳到他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理论;巴赫金的理论如何从文化转型和文艺批评实践方面与中国形成折叠与对话。
刘康
世界中的中国和西方:“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对谈被引量:5
2021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文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从面对西方理论的焦虑,中西交流的不对等、不平衡状况,到当下中国学者有意识地走向世界,与西方理论界展开对话,把中国问题带到世界和全球问题中去,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体现。鉴于此,上海大学曾军教授约请朱立元、王宁、刘康等三位教授就"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展开对谈,力图超越以往"中西之间"的讨论模式,而将问题设置于"世界中的中国和西方"维度上,尝试接近一种具有范式意义的中国式的研究路径,进而推动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主体性建构。现将对谈精华择要发布,以飨读者。
曾军刘康王宁朱立元
关键词:中西交流主体性建构
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运——詹姆逊与詹姆逊主义被引量:28
2018年
本文以美国理论家詹姆逊为例,对近四十年来西方文艺理论与中国的碰撞、变异、转化,从思想史和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本文分析了"译介开路、借用西方","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背景,分析中国的詹姆逊主义,即围绕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和第三世界寓言这两大主题,建构出的一种顺应中国学术环境和大背景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詹姆逊主义跟詹姆逊的理论本身相差甚远。中国学术界对西方理论选择性的误读和错位,导致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论遮蔽和对话的缺失。
刘康
关键词:误读
美学与“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被引量:3
2022年
美学(感性学)是一种举足轻重的中国现代性话语。从思想史、学术范式与方法的角度来看,中国美学话语可以在“理论的历史化”及其自我反思与批评的“历史的理论化”的双向探究中,思考理论话语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变异和转换、接受和应用、西化和化西等演变过程。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美学话语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关系,美学的当代话语与中国现代性话语关联密切,并体现于政治与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中国美学的沿袭与拓展可以从历史化、元批评和问题化的角度进行思考,进一步探索其话语构成的过程,在自身与西方思想、学术双重视野的拓展以及面向现实、面向世界的双重对话之中,推动中国学术思想回应时代关切,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话语体系。这种从大历史、思想史、学术史的三重角度来反思的思路,源于对欧美中国研究、批评理论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所遗漏、忽略的中国现代思想史问题的反思,在“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这个论题中,中国美学研究的沿袭与拓展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思想史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国际学界的对话被引量:1
2022年
中国话语、中国理论、中国学术在今天这个时代,将如何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之中举足轻重、引领潮流的重要一翼,是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有中国和欧美学者从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这个角度参与讨论。从一开始这个讨论就是在中国和欧美不同语境下的中英文学术平台上展开的双语对话与交流。回溯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这个话题的缘起、关注的要点、讨论的主要过程,我们应特别重视国际学术对话的多元语境中的道与术的问题。
刘康
关键词:多元语境
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理论对话的新视角(座谈实录)被引量:1
2019年
中西文论和文化传统的关系不应是"刺激—反应"的模式,即西方理论的强势输入,中国文论的被动接受,而应从"文明互鉴"的角度来看,中国文论"西化"的过程同时也正是"化西"的过程,它不应被看作"失语"。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进展有选择性地吸收西方文论,由此形成的误读、错位恰恰是中国化的一个部分。将中国理论生产视为世界理论生产的某种内部性的甚至是源头性、显要性的存在,因此中国当代文论必须超越民族主义、地域主义、中心主义的狭隘思维。
刘康朱立元曾军毛雅睿张俊丽(整理)朱国华颜芳李松杨建刚李辉吴娱玉
关键词:文学理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