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民
-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鄂东南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意义
- 2005年
- 利用区域地震大剖面,结合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对鄂东南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及典型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对上下地质结构的变异进行了探讨,提出志留系滑脱层之下的“原地体”具有变形相对较弱、褶皱宽缓开阔的特点,在后期拉张改造中受到上盘“异地体”的保护,应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 刘新民郭战峰
-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构造样式滑脱层志留系
- 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断隆志留-泥盆系砂岩碎屑组分与构造背景关系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利用J .B .Maynard ,R .Volloni和W .R .Dickinson等人建立的砂岩碎屑模型 ,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断隆志留 -泥盆系砂岩碎屑特征进行研究 ,分析砂岩的物源区类型及构造意义 ,并探讨柯坪、巴楚断隆历史上的亲缘关系。通过研究认为柯坪、巴楚断隆砂岩碎屑参数及碎屑模型十分相似或相近 ,说明两者在古生代时为同一构造单元或具相同的构造背景 ,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 ,现今的构造差异则为后期构造运动的结果。柯坪、巴楚断隆碎屑参数及碎屑模型的局部差异 ,总体反映为巴楚断隆的石英含量高 ,C/Q比值高 ,这些差异主要是在相同物源区类型条件下 ,由于表生改造作用、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差异造成的。
- 郭战峰刘新民刘颉
- 关键词:砂岩地质模型
- 鄂东南地区印支期以来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意义被引量:19
- 2006年
- 利用区域地震大剖面及MT资料,结合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对鄂东南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及典型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发育以基底岩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为主滑脱面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并识别出双重逆冲构造、叠瓦状构造、台阶式结构、对冲构造及反冲断层等典型构造样式;同时对上下地质结构的变异进行了探讨,提出志留系滑脱层之下的“原地体”具有变形相对较弱、褶皱宽缓开阔的特点,在后期拉张改造中受到上盘“异地体”的保护,应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双重逆冲构造内部发育的断层相关褶皱(如随阳构造)是重点勘探目标。
- 刘新民郭战峰
- 关键词:鄂东南逆冲推覆构造构造样式
- 神农架地区灯影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神农架地区灯影组为一套台地边缘滩相、局限海台地潮坪—泻湖相的砂砾屑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及硅质(化)白云岩,厚度702.66 m,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先后经历了海底、大气淡水、表生及埋藏四大成岩环境,以及白云石化、硅化、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在系统分析灯影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白云石化及古表生溶蚀作用及其对储层的改善作用,认为灯影组第一段砂砾屑白云岩以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为主;第二、第三段泥粉晶白云岩以准同生白云石化为主,二者有紧密的联系;第二段还发育了强烈的硅化作用,物性较差,第三段则受到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使其储集性能变好。
- 刘新民郭战峰付宜兴李志祥
- 关键词:灯影组成岩作用白云石化古岩溶
-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被引量:26
- 2008年
-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且以南部弧形构造带为主体。早燕山期是弧形构造的主要发育期,南部弧形构造带首先形成雏形,前缘断裂为问安寺-纪山寺-潜北-天门河断裂,随后秦岭-大别碰撞造山,产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挤压应力,北部大洪山弧形构造带开始发育,并对南部弧形构造带产生叠加和改造作用,在荆州-大冶地区形成对冲干涉构造带;晚燕山-早喜山期,构造负反转,荆州-沔阳地区强烈断陷,使得对冲干涉构造带隐伏于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之下,成为隐伏前锋构造。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使研究区发育挤压收缩构造、走滑压扭构造及伸展反转构造三大类基本构造样式。
- 李昌鸿刘新民付宜兴王有来郭战峰
- 关键词:古生界构造格架构造样式
- 中扬子区南华纪以来盆地演化与油气响应特征被引量:18
- 2009年
- 分析了中扬子区南华纪以来的盆地演化史,指出其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喜山期3个大的盆山演化旋回,每个旋回都经历了早期的盆地初始沉降、盆地大规模发育到最后闭合造山的过程。结合盆地演化分析,探讨了不同时期油气的响应特征,重点分析了烃源岩、储集岩的发育特征、控制因素以及古隆起对于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早印支期以前油气运移基本受古隆起控制,以侧向运移为主,是油气藏的建设时期;晚印支—早喜山期油气藏以调整、破坏为主,小范围内的垂向运移是主要的运移方式;晚喜山期是油气成藏定型时期。
- 刘新民付宜兴郭战峰王有来梁西文
- 关键词:古隆起油气运移盆地演化中扬子区
-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及选区方向被引量:1
- 2009年
-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至晚中生代—新生代发生块断造山。多期、多类型原型盆地的横向并列、纵向叠加奠定了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多种勘探领域。区内前陆冲断构造带勘探潜力大,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后期改造程度弱,应着重从"内幕型"、"影子盆地型"、"非常规型"气藏等不同领域进行选区,力争实现勘探突破。
- 杨振武郭战峰刘新民
- 关键词:海相地层油气潜力
-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兴山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特征被引量:8
- 2009年
-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兴山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较为发育。在野外露头剖面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常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物性分析等测试手段,认为该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有效储层主要为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和细晶—中晶云岩等。泥粉晶云岩的有效储集空间以晶间孔为主;颗粒云岩主要包括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砾屑云岩等,有效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细晶—中晶云岩非选择性溶孔和晶间孔较为发育。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决定了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尽管平坦的沉积底形以及频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导致储层多呈薄层状,但储层厚度较大,而且白云石化和埋藏阶段的选择性溶蚀使得颗粒云岩以及细晶—中晶云岩孔隙度变高,连通性变好,成为中上寒武统较好储层。
- 盛贤才郭战峰刘新民
- 关键词: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集空间孔隙类型
-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加里东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江汉平原地区存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前人所称的"鄂中古陆"是其具体的表现。"鄂中古陆"在时间上存在于晚震旦世末—中寒武世,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江汉平原北部神农架—保康—荆门—京山及以北地区,向北东越过现今的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带,其后古隆起继承性发展,控制了中扬子地区加里东期北高南低的古地貌特征。加里东期古构造可划分为东秦岭堑垒带、中扬子北部隆起带、中扬子中部斜坡带、中扬子南部坳陷带等4个单元。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油气成藏条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古隆起是早期液态烃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是目前江汉平原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 郭战峰刘新民盛贤才马登峰
- 关键词:古隆起
- 中扬子区东南缘下组合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中扬子区东南缘震旦纪-早奥陶世处于被动大陆边缘坡折带附近,各种相带频繁交替,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印支期以来受SN向褶皱造山的影响,后期改造强烈,东部的崇阳-通山地区发育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西部桑植-石门地区构造变形较弱,以宽缓的复向斜为主。根据原型盆地分析及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初步评价,认为桑植-石门复向斜的中部弱变形区及崇阳-通山推覆构造的下盘弱变形区(原地体)是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带,桥头、中湖等局部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 刘新民郭战峰付宜兴
- 关键词:天然气勘探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