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燕

作品数:32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姬鼠
  • 10篇高山姬鼠
  • 9篇大绒鼠
  • 4篇代谢
  • 4篇树鼩
  • 4篇体温调节
  • 4篇能量代谢
  • 4篇中缅树鼩
  • 4篇产热特征
  • 3篇植物
  • 3篇生态学
  • 3篇头骨
  • 3篇细胞色素B
  • 3篇分子系统
  • 2篇蒸发失水
  • 2篇日节律
  • 2篇失水
  • 2篇种群
  • 2篇喂食
  • 2篇系统学

机构

  • 32篇云南师范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理学院
  • 1篇昆明动物园

作者

  • 32篇刘春燕
  • 27篇王政昆
  • 18篇朱万龙
  • 6篇孟丽华
  • 5篇王睿
  • 5篇柳鹏飞
  • 4篇练硝
  • 4篇贾婷
  • 4篇蔡金红
  • 3篇杨晓密
  • 3篇罗谦
  • 3篇王蓓
  • 3篇肖彩虹
  • 2篇李晓婷
  • 2篇徐伟江
  • 2篇王重力
  • 2篇张麟
  • 2篇谌立新
  • 1篇王海
  • 1篇钮建然

传媒

  • 8篇兽类学报
  • 5篇动物学杂志
  • 4篇野生动物生态...
  • 3篇绿色科技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2篇第四届全国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期禁食和重喂食对不同地区大绒鼠下丘脑神经肽表达量和行为的影响
2020年
当环境发生变化(如食物资源波动),动物的体重和行为模式会随之改变。栖息在不同地区同种动物的体重调节可能会存在地理差异。对横断山香格里拉和剑川两个地区大绒鼠在短期内禁食和重喂食的生理指标差异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短期禁食对大绒鼠的体重、摄食量、血清瘦素含量、下丘脑神经肽表达量和活动行为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香格里拉地区大绒鼠体重和血清瘦素含量显著低于剑川地区,摄食量和活动行为显著高于剑川地区。除血清瘦素含量外,重喂食7 d后两地大绒鼠的各生理指标可以恢复到对照水平,表现出极大的表型可塑性。以上结果表明大绒鼠在不同生境中其体重、摄食量、血清瘦素含量、下丘脑神经肽表达量和活动行为差异显著,这可能和其栖息的环境气候、食物等因子差异有关。
任晓英刘春燕侯东敏朱万龙
关键词:大绒鼠短期禁食
云南剑川地区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细胞色素b的基因特征
姬鼠属(Rodentia,Muridae,Apodumus)是典型的古北界种类,在东洋界仅呈边缘分布。姬鼠属(Apodemus)的进化历史被认为与全球地质变迁、植物区系变化(阔叶林扩张和灭绝)有关。对其类群划分及系统进化...
刘春燕王政昆
文献传递
云南绒鼠的生态形态适应和系统发生
<正>绒鼠(Eothenomys)是亚洲横断山脉地区的特有类群.长期以来,绒鼠的分类地位及有多少个有效种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分布于云南地区的昭通绒鼠(E.oliter)、玉龙绒鼠(E.proditor)、西南绒鼠(E.c...
刘春燕蔡金红王蓓杨晓密徐伟江王政昆
高山植物圆穗蓼的繁殖资源分配被引量:27
2011年
于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附近的一个西向山坡上,以高寒灌丛草甸中海拔不同的4个地点的圆穗蓼为研究对象,分析圆穗蓼的繁殖特征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以探讨高山植物在极端环境下的资源分配策略。结果发现:(1)随海拔升高,圆穗蓼的植株高度先增大后变小,营养器官生物量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三者与海拔梯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且繁殖分配在4个不同海拔取样地点间差异不显著;(2)个体越大,圆穗蓼分配到繁殖器官的绝对资源比例也显著增加,但在海拔较低的3个取样地点内,繁殖分配随海拔升高呈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高寒灌丛草甸土壤的潜在肥力较高而导致圆穗蓼不存在资源限制有关;(3)圆穗蓼在4个取样地点均存在繁殖阈值,繁殖阈值与海拔的相关性不显著,但仍然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略有降低的趋势,表明海拔较高居群的植株达到开花繁殖需要的营养积累较小。研究表明,由于海北站的土壤肥力较高,4个取样地点的圆穗蓼不存在个体大小依赖性的繁殖分配和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繁殖分配;而高海拔取样地点较低的繁殖阈值表明高山植物的有性繁殖比营养生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强调了有性繁殖对高山植物的重要性。
孟丽华王政昆刘春燕朱万龙
关键词:资源分配海拔梯度青藏高原
云南省西部不同地区高山姬鼠头骨和消化道研究
随着地理分布不同,环境发生变化,如纬度、海拔的改变,导致物种生活气候不同,长期适应的结果最终在一些小型哺乳动物种内或种问会出现形态学上的差异(Yoram and Shlomith,2004:Masaharu and Li...
刘春燕王政昆
关键词:高山姬鼠头骨消化道
文献传递
云南省西部不同地区高山姬鼠头骨和消化道研究
随着地理分布不同,环境发生变化,如纬度、海拔的改变,导致物种生活气候不同,长期适应的结果最终在一些小型哺乳动物种内或种间会出现形态学上的差异(Yoram andShlomith,2004;Masaharu and Lia...
刘春燕王政昆
文献传递
横断山区中华姬鼠的体温调节和蒸发失水被引量:9
2009年
为探讨中华姬鼠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该鼠的代谢率、热传导、体温和蒸发失水等生理生态指标随环境温度从-5℃~35℃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华姬鼠的热中性区(TNZ)为20℃~30℃,平均体温为37.2±0.3℃,体温在20℃~30℃范围内维持恒定;基础代谢率为3.17±0.08mlO2/g·h,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为5.99±0.58mlO2/g·h,非颤抖性产热范围(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与基础代谢率的比率)为1.90,平均最小热传导(C。)为0.16±0.02mlO2/g·h℃,热中性区内,中华姬鼠的F值(RMR/Kleiber期望RMR)/(C/Bradley期望C)为1.58±0.10,中华姬鼠的蒸发失水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蒸发失水在35℃达到峰值,为0.10±0.02mgH2O/g·h。这些结果表明中华姬鼠对林地的适应特征是:基础代谢率较高,体温相对较低,最小热传导率与期望值相当,热中性区较宽,下临界温度较低;较高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和非颤抖性产热范围;蒸发失水在体温调节中占一定地位;这些特征与该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生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也可能是该物种对横断山区的适应对策。
李晓婷王睿王蓓孟丽华刘春燕王政昆
关键词:中华姬鼠能量代谢体温调节基础代谢率
限食和重喂食对横断山两个地区大绒鼠日活动行为的影响
2019年
指出了行为可塑性反应许多小型哺乳动物对环境、食物的变化,从而提高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能力。本研究对横断山两个地区大绒鼠进行了限食和重喂食对其日活动行为的研究。结果发现:地区、食物限制和重喂食的时间对冬季香格里拉和剑川地区大绒鼠的日总活动行为影响差异极显著。食物限制可以导致两地区大绒鼠活动显著下降,重喂食后,活动行为增加,并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限食第1 d香格里拉地区大绒鼠的活动行为降低,而剑川地区大绒鼠则活动行为增加。此外,限食第28 d香格里拉地区大绒鼠的活动行为降低幅度要高于剑川地区。重喂食后香格里拉大绒鼠的活动行为在第29 d的增加幅度高于剑川地区。这些结果表明大绒鼠的活动行为在短时间内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同时大绒鼠这种特定的适应性行为反应,在大绒鼠适应横断山地区难以预测的食物资源变化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晓英刘春燕侯东敏朱万龙
关键词:大绒鼠限食
高山姬鼠幼仔的生长发育和产热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高山姬鼠幼仔56d的生长资料初步分析了其生长发育规律;用电子天平测量了体重的增长过程;用开放式呼吸仪测定了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NST)以及肺皮蒸发失水(Evaporative waterloss,EWL)。依据逻辑斯蒂曲线的拐点,高山姬鼠的体重生长可划分为加速生长相和减速生长相。幼仔的体温在17日龄前逐渐升高,35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在17日龄前随日龄逐渐增大,17日龄后与体重成异速增长关系,RMR在49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NST在6日龄内即被激活;蒸发失水在断乳前较断乳后为高。高山姬鼠为典型的晚成性发育动物。高山姬鼠较短的妊娠期、较大的胎仔数、较长的哺乳期与其食物资源较丰富有关。
柳鹏飞张麟王睿朱万龙刘春燕孟丽华王政昆
关键词:高山姬鼠产热
云南洱海浮游生物多样性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2010年7月及2011年7月先后3次在云南省大理市洱海进行水样采集以对洱海的浮游生物种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回的水样中共鉴定出8门43科196种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分居第一、第二、第三的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分别鉴定出17科89种、10科55种、5科32种浮游植物;共检出3门68属131种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分居第一、第二、第三的轮虫纲动物、甲壳纲动物和鳃足亚纲动物分别鉴定出26属71种、22属30种、10属18种浮游动物。浮游生物中存在多种耐污种,显示了洱海水质仍处于中富营养水平。水样中检出飞燕角甲藻,显示了经过一系列治理措施,洱海水质未继续恶化。
施利民段晓艳刘春燕王重力
关键词:洱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富营养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