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
  • 2篇溶栓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加权
  • 2篇急诊
  • 2篇功能磁共振
  • 2篇TIA
  • 1篇淡漠
  • 1篇动力学异常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异...
  • 1篇一体化
  • 1篇硬化性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吉化...

作者

  • 8篇刘春颖
  • 3篇朴明淑
  • 2篇刘世丽
  • 2篇黄德林
  • 2篇卢巍
  • 1篇刘淑杰
  • 1篇付洁
  • 1篇荣维君
  • 1篇汤为民
  • 1篇从福臣
  • 1篇姜春莉
  • 1篇孙华山

传媒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诊工作与救治程序一体化被引量:1
2009年
我国地域辽阔,医院和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更能在急诊体现。没有固定急诊医师、设备匮乏是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医院及各届领导为快速提升医院的实力都在致力于专科发展而投入人力、财力。而危重患者的需求多数是从急诊开始,患者要求急诊代表医院的最高水平,急诊能否代表医院的最高水平,体现在能否快速诊断、快速采取重大急救措施、急诊是时间依赖性的任务窗口。这是医院发展与患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院虽然也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落后也是同样的。
黄德林卢巍刘春颖
关键词:急诊工作救治程序一体化
颈内动脉TIA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4年
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一个常见类型,其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不遗留功能障碍。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TIA发生后的短时期内发生脑梗死,TIA是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信号,研究TLA的特点和预后规律的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我科1992-2002年收治的296例颈内动脉TIA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的总结分析,旨在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为完全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评价干预治疗在TIA中的价值。
朴明淑刘春颖
关键词:TIA颈内动脉预后卒中ICVD
大脑前动脉闭塞致胼胝体梗死二例
2005年
朴明淑姜春莉刘春颖刘淑杰
关键词:胼胝体梗死感觉性失语深感觉障碍情感淡漠侧肢体下肢肌
慢性酒精中毒的戒断治疗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慢性酒精中毒戒断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即除常规用镇静药等外 ,应用改善血液动力学药物、抗抑郁药、β 受体拮抗药及叶酸和维生素B1 2 。结果 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5 88%和 30 % ,P <0 0 5) ;其戒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75%和42 86 % ,P <0 0 5)。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戒断的治疗应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戒断率 。
孙培云刘春颖刘世丽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戒断死亡率
暂短性脑缺血发作与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及溶栓治疗
2003年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表现,探索TIA治疗方法。方法:根据18例TIA发作时间不同行MR T2WI和DWI检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16例DWI显示与体征相一致病灶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在18例TIA患者中,15例常规MR T2WI上表现无改变,而DWI均可见发生异常信号。1例在DWI上未显示异常信号,1例发作性缺血症状与DWI异常信号分布区不一致,1例T2WI上见部分大脑半球皮层稍高信号,而DWI可见大片高信号。17例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均明显改善(临床判定大多数采用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扬州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溶栓治疗后次日、6天后再次TIA发作2例。随访2—24个月,未见发生脑梗死者。结论:多数TIA患者呈现一过性症状脑梗死,应尽早行有效治疗。
朴明淑付洁刘春颖
关键词:暂短性脑缺血发作磁共振弥散加权像溶栓治疗尿激酶
功能磁共振检查对指导TIA患者溶栓治疗价值
2005年
刘世丽刘春颖
关键词:TIA患者功能磁共振血流动力学异常脑动脉狭窄溶栓神经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区域TIA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大脑中动脉(MCA)区域TIA进行解剖性定位,评价磁共振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2例TIA患者,在发作1.5h^7d内行头部MRI、DWI、MRA检查,对DWI图像上的高信号与T2WI像、MRA、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例DWI正常,但MRA颅内大脑中动脉闭塞,病变血管与临床症状相一致。12例DWI正常,MRA仅轻度狭窄或正常。3例DWI有高信号,T2WI无相应病灶为超早期脑梗死,其中MRA1例动脉硬化样改变,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病灶与体征相符。15例DWI有高信号、T2WI有相应病灶,2例为早期脑梗死、1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MRA8例颅内大血管轻到中度狭窄,2例严重狭窄。MRI显示20例(62.5%)存在多发陈旧腔隙性梗死灶。对于TIA患者发作时MRA相应病变进行χ2四格表精确检验,DWI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MRA大血管病变是TIA预后形成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TIA患者行MRI、DWI、MRA检查,能及时发现超早期脑梗死,还能对新发腔隙性脑梗死准确定位,科学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MRA可提供1.2级大血管的供血状态,指导后续的2级预防。
刘春颖孙华山荣维君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交通伤致死51例分析
2010年
汤为民黄德林卢巍刘春颖从福臣
关键词:急诊交通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