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珠凤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自然科学总论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 国民性扫描:鲁迅和莫泊桑创作比较
- 2015年
- "国民性"指某一民族特殊的个性、心理、观念和行为方式等。鲁迅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对各自的国民性均有深入准确的观察和描写。两个民族中都存在自私、冷漠的庸众形象,而在两性关系和家庭伦理的问题上,明显可见两国国民性的差异。这与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变革有关系。
- 刘珠凤
- 关键词:莫泊桑国民性
- 学者与文化——析爱默生的《美国学者》
- 2015年
- 爱默生的《美国学者》是美国文化的独立宣言,从自然、书籍、行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学者如何保持心灵独立与完满,并探讨"思想着的人"如何实现对社会的责任。爱默生对学者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可以启发我们反思中国当代学界所面临的问题。
- 刘珠凤
- 关键词:爱默生学者心灵
- 论《古拉格群岛》的道德意识
- 2015年
- 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是一部根据作者经历和实际调查创作的纪实性小说,它全面而细致地记录了前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劳改营状况。一方面,小说揭露并批评了劳改营的残酷,另一方面,小说也展示了作家在艰苦的劳改营生活中所获得的精神体验与升华。这种升华,使作家体验到灵魂、道德、善良的真正价值,而这也构成了该小说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真正原因。
- 刘珠凤
-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道德良知
- 中西诗心之汇通——以华兹华斯“心灵诗学”与叶嘉莹“兴发感动”为切入点
- 华兹华斯是英国十九世纪重视探讨和描写人的心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描写大自然,歌颂宇宙中的神秘力量,并把这一切与人心联系起来,发掘人心的奥秘,揭示出人性的共通性,表现为一种“心灵诗学”。特别是他的《序曲》,华兹华斯从切...
- 刘珠凤
- 关键词:华兹华斯兴发感动相通性
- 文献传递
- 宗教与人心:论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观的思想底蕴被引量:1
- 2015年
- 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思想中,宗教和人心是两个关键因素。托尔斯泰批评官方宗教的虚伪性,坚持认为宗教应该落实到人心,与人的良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真正的宗教意识。一般艺术由于缺少这种宗教意识,而引起托尔斯泰的强烈不满;真正的艺术,应该以人的良心为基础,表现具有人类共通性的情感内涵,从而帮助实现人类的大团结。
- 何书岚刘珠凤
- 关键词:托尔斯泰宗教良心艺术
- 关于《恋爱中的女人》“死亡”主题的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 刘珠凤
- 关键词:工业文明
-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篇章情感把握的意义
- 2009年
- 大学英语教材不少篇章都包含丰富的情感色彩,教师在讲授这些篇章时,可以注重对篇章内涵的情感脉络和情感特质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共鸣而更好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部分篇章为例证,具体论述了把握其情感脉络的重要性。
- 刘珠凤
- 关键词:大学英语篇章情感
- 《无名的裘德》的自然主义解读被引量:1
- 2015年
- 自然主义文学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于法国,九十年代传入英国,但在英国并未形成气候。哈代1895年出版的《无名的裘德》与自然主义在英国的命运相似。细读小说文本,不难发现哈代的《无名的裘德》具有丰厚的自然主义因素。自然主义的"真实"是小说当时遭非议的原因之一,但也将使小说代代流传成为"不朽"。
- 刘珠凤
- 关键词:自然主义《无名的裘德》
- 从《美狄亚》与《氓》看中西文学之差异被引量:1
- 2015年
- 《美狄亚》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灵魂的冲突,形成巨大的悲剧艺术效果。《氓》以含蓄的手法处理人物心理活动,而更为关注社会伦理问题。中西两种文学的不同特质,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西方文学侧重文学的审美艺术效果,而中国文学则侧重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
- 刘珠凤
- 关键词:《美狄亚》《氓》心理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