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程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维特根斯坦
  • 2篇哲学
  • 2篇美学
  • 2篇美学思想
  • 1篇对印
  • 1篇艺术
  • 1篇意味
  • 1篇印度宗教
  • 1篇中国古代艺术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实践美学
  • 1篇释学
  • 1篇苏珊·朗格
  • 1篇特质
  • 1篇宗教
  • 1篇伽达默尔
  • 1篇无意
  • 1篇无意义

机构

  • 10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刘程
  • 4篇邱紫华
  • 1篇陈龙海
  • 1篇高明扬

传媒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的影响和启示
2005年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论证了前期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家苏珊.朗格的影响和启示,具体表现在对记号与符号的区分、对逻辑形式的强调等。朗格受维氏的影响是整体上的,而局部的改造和提升(如情感指人类情感概念而非静默的宗教情绪,逻辑形式是可言说的并表现为生命形式)在所难免。
刘程邱紫华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苏珊·朗格
对印度美学思想与艺术的深度解说——读《印度古典美学》
2007年
邱紫华教授的力作《印度古典美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的印度美学专著.该书系教育部“九五”规划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印度美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在学界多注重于研究印度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的当下,该书在印度研究领域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天地,具有极强的原创性。印度美学是东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美学一起呈现了东方美学最鲜明的特点。
刘程
关键词:印度宗教美学思想古典美学解说社会科学研究
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
2006年
维特根斯坦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弗雷格、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激发,这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以实证的方法论证这种激发不会影响维氏哲学的独创性,而更加深了对维氏哲学的理解。
刘程邱紫华
关键词:弗雷格维特根斯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孔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2005年
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孔子美学在思想基础、对美的探讨路径、人道主义及其成因的比较研究,为实践美学和儒家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寻新的生命活力。
刘程
关键词:实践美学孔子美学
维特根斯坦研究现状及走向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维特根斯坦研究的现状,并指出维氏研究的走向。
刘程邱紫华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意义的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认为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包括缺乏含义的、无意义的和有意义的 ,论述了缺乏含义的和无意义的所包括的内容及其意义 ,并揭示出无意义的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地位。
刘程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无意义
分析哲学的解释学特质——维特根斯坦与伽达默尔之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在与伽达尔默尔的比较中,本文从理解与解释、语言游戏与语言、走向实践智慧三个方面论述了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中的解释学特质,细致分析了其中的同与异,并指出了其所以如此的原因。
刘程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伽达默尔
生活形式:后期维特根斯坦消解美的本质观之路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分析了生活形式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美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表现在生活形式不但是家族相似的背景,而且是语言游戏的落脚地,还是意义判断的标准。生活形式具有实践性、不可穷尽性和语言性的特点,而美的本质观正是在其中得以消解。维氏对美的本质观的消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国语言美学的形成。
刘程邱紫华
关键词:消解
论肯尼克的美学思想——兼对分析美学的评价
2007年
肯尼克是继承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并运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率先向传统美学发起进攻的第一人,其具体的美学思想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反本质主义;艺术的家族相似论;艺术的意义在于它的用法。
高明扬刘程
关键词:美学思想分析美学
线: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中国古代艺术之“线”的审美考察被引量:2
2006年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陈龙海刘程
关键词:中国古代艺术意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