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
- 作品数:30 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富水地层重叠隧道施工结构及地层变形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解决重叠隧道在富水地层中施工时,开挖应力释放引起地层变形和渗流引起工后变形对隧道结构及周边建筑造成的不利影响,以深圳地铁某区段重叠隧道矿山法施工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重叠隧道富水地层施工中隧道结构及周边土体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下洞施工沉降和工后沉降均较大,下洞变形稳定后施工上洞有利于上洞结构的稳定性,并验证了重叠隧道采用"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有利于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重叠隧道中段出现了地表沉降大于拱顶沉降的现象,同时造成下线隧道工后沉降极大,渗流和开挖应力释放是地层变形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同类地层条件下的重叠隧道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 刘鹏刘维
- 关键词:重叠隧道富水地层地层变形
- 砂性土中盾构隧道掘进面稳定模型试验研究
-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发展,需要修建大量隧道。城市隧道建设对地层变形控制要求严格,因此建设中多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盾构掘进时需要通过刀盘切削前方土体完成开挖过程。开挖是开挖面土体卸荷的过程,卸荷过程将会对周边土体应力状态造成...
- 刘维
- 关键词:隧道工程砂性土支护压力
-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超前加固下的地层变形试验系统
- 本发明涉及浅埋暗挖隧道地层变形试验系统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浅埋暗挖隧道超前加固下的地层变形试验系统。该种浅埋暗挖隧道超前加固下的地层变形试验系统包括模型槽内部系统、驱动系统、外部监测系统,模型槽内部系统包括模型槽、隧道模型...
- 赵宇李姣阳邹金杰潘乘浪刘维甘鹏路李凤涛吕庆
- 饱和沙土中土压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了避免土压平衡盾构在含水砂层中掘进时出现支护压力不足的现象,将渗流作用引入上限分析,以评估支护力对开挖面稳定的影响,得到土压平衡盾构在饱和沙土中掘进时的支护力方程.通过支护力方程各项系数比较以及敏感性分析,表明盾构直径与渗流作用对支护力影响显著.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渗流因素在支护力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在高水头状况下,渗流作用大幅降低支护力,是造成开挖面前方土体失稳的最主要因素.给出较直观的支护力方程,采用简洁方法来分析在渗流作用下盾构支护力设置的安全性,结合地铁工程实例,分析开挖面失稳事故原因,给出合理的开挖面支护压力.
- 刘维张翔杰唐晓武朱季陈仁朋
- 关键词: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支护压力渗流作用
- 超深地连墙成槽富水软弱层局部失稳理论研究被引量:17
- 2020年
- 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穿越富水软弱地层容易诱发软弱地层局部失稳,为从理论上分析其局部失稳机制,构建了局部失稳受力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上覆荷载、地层剪切强度和地下水渗流等影响因素,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极限平衡分析,得到槽壁局部失稳的极限支护压力和最低泥浆液面高度。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地连墙尺寸、地层厚度、强度和渗透特性对富水软弱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极限支护压力主要受槽段长度、软弱层强度和覆土层厚度影响,软弱层中承压水渗流对支护压力影响较小。用理论模型对苏州某超深地连墙工程进行了案例分析,现场监测与研究结果吻合较好,表明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应用于类似工程中,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局部失稳进行有效预测。
- 刘杨刘维刘维赵宇赵宇
- 关键词:地连墙局部失稳极限平衡分析
- 重金属Mn(Ⅱ)在黄土上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被引量:19
- 2011年
- 锰是一种重金属痕量元素,人体摄入过量的锰会产生中毒效应。近来,控制环境中锰的排放量备受关注,成本低廉的黄土被用于研究对溶液中Mn(Ⅱ)离子的去除效应,研究了反应时间、Mn(Ⅱ)离子浓度、温度和络合剂氨基三乙酸(NTA)对Mn(Ⅱ)在黄土上吸附的影响。黄土对Mn(Ⅱ)的吸附很迅速,在1 h内就达到平衡,吸附的动力学现象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非常吻合,反应速率随Mn(Ⅱ)离子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黄土对Mn(Ⅱ)的吸附容量可达7.829 mg/g,升高温度有利于黄土对Mn(Ⅱ)的吸附。NTA有助于Mn(Ⅱ)从黄土上解吸下来,增加NTA的浓度,解吸效果会更好,当黄土中Mn(Ⅱ)负载量很小时,更容易被解吸掉。黄土中的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对重金属锰离子的吸附起了关键作用,离子交换作用是锰吸附的主要机理。试验结果为黄土用作防污屏障和用作吸附材料来降低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提供了依据,NTA的引入对污染土修复提供参考。
- 王艳唐晓武王恒宇刘维
- 关键词:锰黄土NTA
-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一种法经济学分析的思路
- 刘维
- 关键词:环境民事诉讼归责原则救济方式
- 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研究
- 我国关于个人劳务致害责任的承担规则可见于《侵权责任法》第35条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对于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侵权责任法》第35条取消了连带责任和追偿权的规定,废止了《人身损害赔偿解...
- 刘维
-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
- 文献传递
- 复合砂性土层中盾构掘进面稳定性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盾构在复合砂性土层中掘进时容易发生开挖面失稳事故,因此掘进过程中开挖面保持合理支护压力尤为重要。考虑到砂性土的摩擦特性,采用上限分析原理并建立适合复合砂性土层的三维破坏机动场模型对开挖面失稳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该类地质条件下开挖面最小支护压力计算公式。给定穿越土层参数条件下,考虑覆土层为均一土层和双层土2种工况,分析研究盾构直径,埋深比,覆土层黏聚力,覆土层内摩擦角,地表荷载和覆土层相对厚度比等因素变化对支护压力的影响。该公式为复合砂性土层下开挖面支护压力设置提供了较为精确估算方法,为类似实际工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刘维唐晓武甘鹏路SAVIDIS S
- 关键词:土力学支护压力
- 黏土浅埋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为研究不同加固条件下黏土隧道开挖面失稳发展过程及地表变形规律,采用轴对称半隧道模型,进行了无加固、管棚加固和"管棚+水泥土"加固条件下的三组试验,研究了开挖面支护力、地表沉降规律和开挖面失稳发展过程.研究发现,管棚加固后的土样地表沉降明显减小,而水泥土加固对地表沉降的减小作用有限.随着支护板位移增大,支护力出现快速下降阶段、稳定阶段和丧失阶段.开挖面失稳过程中,土体变形出现主要变形区域、次要变形区域和变形延伸区域.管棚加固或"管棚+水泥土"加固能延缓变形向地表发展,"管棚+水泥土"加固还能降低开挖面附近土体变形大小和范围以及支护力的大小.
- 邹金杰赵宇李姣阳甘鹏路闫自海刘维
- 关键词:地表沉降土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