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弋
- 作品数:46 被引量:37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魂兮归来——论戴爱莲艺术思想的当代意义被引量:7
- 2006年
- 戴爱莲的艺术生涯如同一个传奇——并未在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却成为本土舞蹈创建的先驱;早年的舞蹈学习经验全来自西方,但却成为现代中国舞蹈舞台艺术建设的元勋。戴爱莲先生不是一位理论家,甚至,她还无法熟练地运用母语表述她的所思所想,但是,她却用身体的动作语言清晰而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艺术理念,这就是:注重基础,寻根溯源,变通中西,创造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今天,站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历史经纬线的交叉点上,中国现代舞蹈以何种文化态势走向未来?又以怎样的形象向世界宣告:我是中国?深入研究,揭示戴爱莲的艺术创造的思想理念,我们发现:戴爱莲永远站在了我们的前面……
- 刘青弋
- 关键词:艺术思想文化底蕴
- 国家规训下的超人身体——古典浪漫芭蕾身体美学研究之一被引量:24
- 2004年
- 18—19世纪之交,欧洲、北美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兴起,对资产阶级变革的失望,对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的失望,使浪漫主义者憎恶现实世界,醉心于内在情感的自由表露,让自己的想象与灵感自由地翱翔。洁白的“白纱裙”、梦幻般的足尖技术、双人舞托举技巧,华尔兹的旋律与节奏将浪漫主义者企图挣脱地心引力,逃离现实,向着虚无飘渺的仙境飞升,体现得淋漓尽致。浪漫主义的芭蕾飞升到古典芭蕾的巅峰,营造了独具特色的芭蕾舞蹈的身体美学。它将“黄金分割”作为身体比例、造型、构图的原则;以“开、直、绷、立”作为其技术原则;以典雅、和谐、流畅作为其运动审美原则,从而建构一种既是理性主义的、又充满幻想的超现实的身体形态。它体现了现代人体规范的一切特点:它是一种完全现成的、完结的、有严格界限的、封闭的、由内而外展开的、不可混淆的和个体表现的人体。一切突起的、从人体鼓突凸出来的东西,亦即一切人体在其中开始超越界限,开始孕育别一体的东西,都被破掉、取消、封闭、软化。而且,所有导向人体内里的孔洞也被封闭。个体的、界限严明的大块人体及其厚实沉重、无缝无孔的正面,成为形象的基础……。其肉体内在生命的所有表现,也被排除……。与纯肉体内在生命有关的一切加以禁止。因此,20世?
- 刘青弋
- 关键词:古典芭蕾舞身体美学超人审美准则舞台艺术形象
- 对应新世纪: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学科定位与学科建构被引量:21
- 2002年
- 进入21世纪这个“生物学的世纪”,人类所有努力的起点与终极目标都应在于关怀生命的存活与发展,舞蹈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亦应如此。以人为本的21世纪舞蹈教育与人的身体教育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只靠单一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手段都不能解决问题,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悄然兴起,“舞蹈学”原有的学科边缘不断被突破。如何与时俱进,重新设定学科规范,应该用怎样的思维与行动对应新世纪?本文对此展于学术讨论,并试图提出一个合理性、建设性的构想。
- 刘青弋
- 关键词:学科定位学科建构
- 舞蹈发生学假说——兼及艺术之起源被引量:11
- 2000年
- 舞蹈之所以为艺术之母,这是由于就生物学意义而言,舞蹈的工具与媒介存在具有先在性;就心理学意义而言,舞蹈表情达意具有直接性;就社会学的意义而言,舞蹈是人类最初的文化模式。舞蹈伴随着生命诞生,并与生命共存。追溯到生命的源头,我们发现舞蹈经历了动物舞蹈、艺术前舞蹈、艺术舞蹈三个发展阶段。按照不同的尺度,我们认识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质与量的差异。人类舞蹈起源于人体语言符号系统的建立,对于符号语言的需要使人成为需要舞蹈的类。因为人体语言是人类第一种符号系统,它满足于人的“自”与“我”表现与实现的需要。或许我们永远得不到终极的答案,但我们将会永远不断地创造“假说”,一步一步地去接近那终极真理的端点!
- 刘青弋
- 关键词:舞蹈艺术人体语言
- 全文增补中
- 什么是“身体的原点”——同于平先生商榷被引量:2
- 2005年
- 尽管有人《懒得“商榷”》,却依然不惜文字搅浑水,乱套概念,让人不知所云。不过,其意图还是明显的,就是往他人身上泼污水。再看某人前文《需要自省的舞蹈创作观念》,本论小型舞蹈创作,却无端地提出什么是身体的原点,其意图亦是如此。从来未见某人研究或提出过什么“身体原点”的理论或主张,怎么在谈到小型舞蹈创作观念时拉扯上这些?显然,他是在批判“返回身体原点”的理论,指向很明确,即是“认为从古典芭蕾到现代舞,人们所经历的‘舞蹈的扬弃’是从女性的身体、男性的身体直到性倒错的身体;因而主张返回身体的原点”这么一种论述,而这正是直指本人博士论文基本框架和基本观点。在他那篇短文中插入这么一段批判“返回身体原点”的文字,不就是要和后文所谓舞蹈创作中“身体化的原则”相呼应,视其为“身体裸露”现象和“身体写作”的理论根源而加以批判吗?为了避免某人混淆视听,本人才做出回应,即这篇《什么是身体的原点》,与其商榷。无奈,因《舞蹈》杂志版面所限,发表时最后一部分全被删除。现全文刊出,让读者一辨。《什么是身体的原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出《需要自省的舞蹈创作观念》一文中几处知识性错误,有些概念错置与误读,张冠李戴,不见文献出处,即学界通常所言之“硬伤”;第二部分,重引本人关于“返回身体的原点”之论述,并加说明,避免被某人偷换概念,说成是所谓的“和女性的生殖系统相关”,亦防止现代舞蹈家们为返回艺术本原所作的探索与努力被庸俗化;第三部分,对某些论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简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文化”的创造与发展问题提出不同观点;第四部分,纠正某人在引用本人所使用的某些概念时出现的错误,避免本人从性别角度对芭蕾舞、现代舞、后现代舞“身体体现变异”的�
- 刘青弋
- 关键词:舞蹈创作芭蕾舞现代舞
- 现实主义精神与舞蹈艺术的影响力和深度被引量:2
- 2016年
-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舞蹈艺术的影响力当下我们倡导重建的'现实主义精神',既非指某一艺术流派的专利,亦非某种创作方法;而是一切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将这一精神视为一种客观看待现实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重建艺术关注社会现实生活,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注重解决人类生存出现的问题,表现不平等的社会中人的苦难、痛苦、挣扎、抗争;表现文明社会中人性的变异或堕落或升华,体现艺术家'为天地立心。
- 刘青弋
- 关键词:芭蕾舞剧芭蕾舞现实主义精神民间童话男主人公舞剧创作语义方阵
- 《德寿宫舞谱》术语考释被引量:2
- 2019年
- 舞谱复现研究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术语考释的准确度,即要求对舞谱的解释与考证不仅符合舞谱中术语的本意,并能够以有力的证据证实。文章认为《德寿宫舞谱》的性质为南宋"妃嫔所献"舞蹈的记录,因而其术语为宫廷女乐的舞蹈术语。在此认知的基础上文章以较有力的证据论证每组术语可能为当时舞蹈作品中的舞句、组合或舞段,甚至是一支舞蹈的记录,并对舞谱各组术语进行逐一考释。上述考释与推论影响了舞蹈研究者对这一舞谱术语逐一破译的结论,以及舞蹈动态复现的面貌。
- 刘青弋
- 关键词:考释复现
- 女性化的身体——古典浪漫芭蕾身体美学研究之二被引量:5
- 2004年
- “跳跃”曾使芭蕾舞中的男性成为芭蕾之王,而足尖的发明以及接踵而来的“双人舞”中托举的创造,则使芭蕾中的男人从舞台中心消失了,甚至使舞台上的男人变成“准男人”。另外,古典芭蕾,尤其是古典芭蕾代表性舞剧中反复呈现的是:人类童话世界中的“结婚母题”,并且,在这些结婚母题的背后,隐藏着古典芭蕾表现人的一个特殊的视角:即女人看待男人的视角——定男人的视角。分析男人消失的现象与母题呈现的特点及其视角,揭示其象征意义与隐喻意义,是我们完整认识古典芭蕾的文化意味、美学特点与价值取向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古典芭蕾在表现这一童话母题与其原型之间的联系与变异关系,成为我们深刻解读古典芭蕾舞剧文本的关键。
- 刘青弋
- 关键词:古典芭蕾舞身体美学女性化女性视角
- 裕容龄:身体的自由和束缚的博弈——影响20世纪中国舞蹈的早期留学生研究系列之一被引量:3
- 2017年
- "影响20世纪中国舞蹈的早期留学生研究系列"通过研究1949年之前走出国门的中国留学生中的代表人物,揭示他们作为一支特殊的文化建设力量,如何运用舞蹈寻求强教、强身、强国之路,从而对20世纪中国舞蹈的奠基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通过还原历史,察看20世纪早期中国舞蹈的内在要求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本文研究的对象裕容龄是一位见证中国旧时代终结、新时代萌生的舞蹈家,因而,其舞蹈生涯便成为一场身体的自由和束缚的博弈。因为博弈的双方处于中国封建贵族的内部,因而,最初激烈的冲突,在开放和限制的环境和思想的彼此制约中,通过双方的妥协达到了某种和解,落后的观念被温和地突破,身体的束缚被有条件地摆脱。虽然,其在宫廷创作的第一批中国民族舞蹈作品,大多在近20年后才得以面世,其艺术的创新性和先锋性遗憾地被时间削弱,但是,中国民族舞蹈的现代模式和雏形却在其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悄然地萌生,身体亦逐步地获得了自由。
- 刘青弋
- 聚焦历史原典的商“■”与周“萬舞”考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以历史原典为本,探究殷商之“■”与周之“萬(万)”“萬(万)舞”在政治文化实质上的区别及微妙的联系。明确指出:前者是殷商神职制度的产物,后者是西周礼乐制度的产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东夷旧族及故土之民在文化误读和文字演变(尤其是正简“万”的出现)的双重推动下,征用了商之“■”的概念,形成了周之“萬(万)”和“萬(万)舞”的概念,在非官方的文献著述中用于描述和指称周朝礼乐制度倡导下的正统礼乐和流行的干戚籥翟之舞。这一历史尽管勾连起了商、周主流舞蹈文化间的微妙联系,却改变不了商之“■”与周之“萬(万)”“萬(万)舞”作为不同制度下的产物,在文化本质上的差异以及概念内涵和外延上的迥异。
- 刘青弋
- 关键词:东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