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晓伟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出血热
  • 2篇疾病预防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疾控
  • 2篇疾控机构
  • 2篇病毒
  • 2篇出血热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监测
  • 1篇应急
  • 1篇应急能力
  • 1篇荧光
  • 1篇预防控制机构
  • 1篇直接免疫荧光
  • 1篇直接免疫荧光...
  • 1篇人力资源

机构

  • 7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青海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7篇南晓伟
  • 3篇海岩
  • 2篇雷霞
  • 2篇白国辉
  • 2篇卢爱桃
  • 1篇夏依旦
  • 1篇姜霞
  • 1篇钱振宇
  • 1篇姜晓峰
  • 1篇左素俊
  • 1篇董杰
  • 1篇跃华
  • 1篇禹惠兰
  • 1篇宋壮志
  • 1篇汪鹏
  • 1篇雷露
  • 1篇韩松
  • 1篇刘学升
  • 1篇杜山
  • 1篇王誓闻

传媒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Real time RT-PCR与直接免疫荧光法对鼠肺中汉坦病毒检测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比较Real Time RT-PCR与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带毒率的差异,为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秋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区捕获啮齿类动物,对捕获的啮齿类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取122只鉴定后的鼠进行无菌解剖取肺组织,提取RNA,用Real Time RT-PCR扩增汉坦病毒目的基因,同时将122份肺组织冷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irect immunofluorescenee,DIF).结果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HFRS疫区是以黑线姬鼠为主的混合疫区,捕获鼠类8种共422只,鼠类平均密度为14.81%.在检测的122份鼠肺中,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27份鼠肺样品检测到HV核酸阳性,且均为HTNV型,鼠带毒率为22.13%,其中黑线姬鼠16份,占阳性鼠的59.26%.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为:3份鼠肺样本为阳性,鼠带毒率为2.459%,3份阳性鼠肺均为黑线姬鼠.利用统计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21.892,P<0.01).结论 与DIF法相比,Real Time RT-PCR检测HV阳性率更高,采用DIF方法可能会低估内蒙古自治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的疫情情况.
南晓伟宋壮志韩松张玉峰郭卫东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法
内蒙古自治区首起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BA.2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首起由Omicron变异株BA.2引发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过程,为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将2022年4月23-5月2日内蒙古首起Omicron变异株BA.2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疫情的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重点调查临床症状、发病日期、流行病学史和感染者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结果本次Omicron变异株BA.2疫情发生在内蒙古满洲里市,指示病例发病日期为4月22日,23日检测发现,发病到发现的时间间隔1 d。在疫情发现当天迅速采取积极措施后,后续82.61%病例均在隔离点筛查中发现,社会面清零用时7 d,疫情持续9 d,疫情未外溢到其他地区,未出现大规模社会面传播。46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1∶1.3,年龄中位数17岁,主要集中在≤18岁(50.00%)和19~59岁(36.96%)两个年龄段,职业以学生(47.83%)和家务及待业(26.09%)为主。54.34%病例有明显的首发症状,但其中80.00%病例主要为咽干、咽痒、咽痛等咽部不适症状,仅16.00%和4.00%病例有发热和乏力。学校首例所在班级罹患率为18.97%,是该校其他班级师生罹患率的38.71倍(P<0.05)。结论有效落实“四早”措施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扩散,为今后急性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姜晓峰郝慧霞王玲南晓伟刘东艳
关键词:突发传染病
中国10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形体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10个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无形体及立克次体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进行评估。方法现场培训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标准化操作。其中血清学技术采用WHO立克次体协作中心推荐的标准方法——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mIFA),分子生物学技术使用2套巢式PCR分别扩增立克次体科(groEL基因)及无形体科(16S rRNA)大部分成员。标准化质控血清S1及S2、PCR模板P1、P2、P3、P4、P5及部分关键试剂,采用双盲法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无形体室向参加单位发放,按统一实验操作程序,参加单位在各自本土化仪器、设备条件下进行操作。结果参加培训的10个省(市)CDC实验室,7个单位反馈血清学结果,S1及S2标准血清质控合格率均为71.4%(5/7)。反馈PCR结果的8个参加单位,其灵敏性存在较大差异,P2和P3模板合格率为62.5%(5/8),P4、P5、P6模板合格率为50%(4/8)。各单位血清学及PCR操作重复性评估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参加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实验操作系统误差,应分析各自原因,加以改进并进一步优化条件,提高该类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强调室内质控日常化管理并定期参加外部质量控制活动。
张丽娟汪鹏姜霞钱振宇刘桂艳雷露刘学升雷霞南晓伟吴建英岳永杰张铮李文涓邓红夏依旦禹惠兰王誓闻
关键词:无形体
2015—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2015—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分布特征,判断疾病发展态势,为防治该疾病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用Excel 2013对2015—2019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内蒙古自治区HFR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报告HFRS病例682例,死亡病例4例,病死率为0.59%(4/682)。高发地区集中在呼伦贝尔市,有477例;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共有299例,占43.84%;发病年龄以35~65岁人群为主,占发病总人数的72.58%(495/682);职业以农民为主。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HFRS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8年和2019年呈上升态势,存在暴发隐患。结论内蒙古自治区除呼伦贝尔市保持HFRS高发态势之外,兴安盟发病数逐年上升,须加强人间及鼠间监测。作为国家级监测点之一的巴彦淖尔市近4年无病例报道,应加强监测,并分析其原因。各地区要坚持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实现对HFRS的有效控制。
南晓伟李伟于红敏司晓艳高雨龙崔春霞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内蒙古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原与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2009年内蒙古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点和健康人群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应对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Real-time PCR法进行核酸检测,阳性样本进行鸡胚病毒分离培养。人群血清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进行人群抗体检测。结果:全区各网络实验室共检测标本7663份,核酸阳性1543份,阳性率为20.14%。其中季节性H1N1阳性68份,H3N2阳性158份,甲型H1N1阳性957份,B型阳性164份,甲型流感阳性但无法分亚型的192份,混合4份;对本实验室检出的阳性标本509份进一步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获得阳性毒株162株,阳性分离率为31.83%。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对分离毒株型别鉴定,结果甲型H1N1份155份,占阳性毒株的96.91%;HI方法检测人群标本472份,抗体阳性95份,阳性率20.13%。结论:内蒙古地区2009年7月以后流行的流感优势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高峰出现在10月、11月;人群血清抗体检测表明人群抗体阳性率普遍偏低,学生的抗体水平相对较高。
李昕董杰雷霞海岩南晓伟跃华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原抗体
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公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配置公平性,为优化其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的人力资源普查数据和《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结合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探究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配置公平性。结果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实有编制数6150人,每万常住人口实有编制数分别为0.78和1.76个,中部地区≥50岁、中专及以下学历和工勤技能类人员数量多于其他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380、28.666、48.465,均P<0.001);西部地区30~<40岁、本科学历和无职称人员数量少于其他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05、34.894、24.095,P=0.004、<0.001、0.002)。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实有编制数按人口、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88、0.105和0.612、0.524,人力资源密度:中部>东部>西部。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人员数量未达到配置标准,各地区人员配置不均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老龄化问题显著,按人口配置资源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建议通过合理扩编、人才引进等措施来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
李晨星海岩海岩白国辉白国辉南晓伟
关键词:疾控机构洛伦兹曲线
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分析现存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应急能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各级疾控机构自填与现场抽样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应急建设、队伍建设、应急保障、应急处置等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117家盟(市)及旗(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进行评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地区各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总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盟/市)=3.432,P=0.041;F_(旗/县)=6.642,P=0.003),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盟(市)级东部地区卫生应急能力总分高于中部地区,旗(县)级东、中部地区卫生应急能力总分均高于西部地区。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组织建设覆盖率低,各地区卫生应急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尤以西部地区和旗(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问题显著,需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水平,对维护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李晨星海岩海岩左素俊左素俊白国辉白国辉闫真王仙南晓伟南晓伟杜山杜山
关键词: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