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仁根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垂体Rathke's囊肿的MRI诊断(附13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了解垂体Rathke's囊肿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13例(男5例,女8例,中位年龄34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s囊肿的MRI影像特征,分析3例误诊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13例Rathke's囊肿MRI均表现为鞍内或向鞍上发展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根据囊液成分的不同MRI信号变化多样,增强扫描有3例出现囊肿边缘环形强化。误诊为垂体腺瘤卒中1例,囊性颅咽管瘤1例,胶样囊肿1例。结论垂体Rathke's囊肿虽是一种少见疾病,但在MRI上具有一些影像特征,仔细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 李峰郑建军卢仁根
- 关键词:垂体肿瘤囊肿磁共振成像技术
- CTA综合评价颈动脉鞘占位病变与颈动脉的关系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和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分析颈动脉鞘占位病变与颈动脉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3 0例颈动脉鞘肿块患者的CTA轴位和MPR ,SSD ,MIP ,VR ,VE(仿真内镜 )等后处理图像 ,根据肿瘤与血管交角 (瘤 管角 )、瘤 管脂肪间隙、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血管壁光滑度等 4项指标评价颈动脉鞘占位与颈动脉的关系。结果 :CTA后处理共获得 60支血管 ,有 10支颈动脉受侵犯 ,9支为恶性肿瘤所致 ,1例为脓肿所致。将轴位和后处理图像相结合 ,综合运用 4项指标有助于显示颈动脉鞘占位与颈部血管关系 ,可帮助判断颈动脉受侵与否。结论 :CTA后处理方法综合运用能良好显示颈动脉鞘占位与颈部血管关系 ,有助于术前判断占位是否侵犯颈动脉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卢仁根汪建华
- 关键词:CTA综合评价颈动脉
-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CPR)图像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与面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0例正常人及 11例面瘫患者的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 ,对 30例正常人 (6 0耳 )各段进行测量。结果 30例正常人均可在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双侧面神经管结构 ,显示率10 0 % ,11例面瘫患者中 9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 ,显示率 81.8%。CPR图像上测得面神经管解剖数据与文献基本一致 (P >0 .5 )。CPR图像能确定面瘫病因 ,面神经管受累部位、程度。结论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是目前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
- 汪建华卢仁根胡碧波李幼华曾辛力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解剖学面神经疾病
- 数字成像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
- 2002年
- 李峰卢仁根王志锋
- 关键词: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数字成像静脉造影
- 儿童呼吸道非金属异物的X线诊断——附100例分析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非金属异物的X线诊断经验。 方法 搜集两院呼吸道非金属异物患儿资料100例,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异物种类、异物位置以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X线有阳性表现96例,阴性表现6例。表现为阻塞性肺气肿8例,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26例,纵隔摆动或横膈矛盾运动57例,肺脓肿3例。 结论 仔细分析胸片表现,透视下动态对比观察,结合病史,有助于提高非金属异物的X线诊断率。
- 卢仁根梅海炳
-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X线诊断
-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丰满垂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MRI)在丰满垂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我院1999年10月一2005年4月期间具备:①垂体高径在男性超过8mm,女性超过10mm;②垂体双侧基本对称;③MRI平扫及普通增强扫描(CMRI)中垂体信号均匀,并完成DMRI检查;④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为人选条件的丰满垂体共22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图像资料。结果:非瘤性丰满垂体19例,其中青春期12例,流产后4例,产后l例,增强后24。48s显示以垂体结节部为中心向远侧及两侧呈渐进性、对称性弥散样强化,增强后60—72s垂体均匀强化;垂体增生2例,增强后24—72s见以垂体结节部为中心向远侧及两侧呈渐进性、对称性弥散样强化,但结节部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垂体远侧部。瘤性垂体3例,均为垂体微腺瘤。
- 郑建军项敏周一波任寅岳卢仁根徐海东
- 关键词:垂体垂体增生微腺瘤磁共振成像
- 胸膜腔造影对特发性气胸的诊断应用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胸膜腔造影术对特发性气胸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 28例特发性气胸,27例于发病后2~11d,1例于发病后20d应用76%泛影葡胺40ml进行胸膜腔造影检查. 结果 28例中发现肺大疱及肺小疱共24例,阳性率85.7%,其中上叶21例(占87.5%),中下叶3例(占12.5%);'冒泡'征11例.9例施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与术中发现完全吻合.12例注入造影剂后有轻中度胸痛,3例术后低热. 结论胸膜腔造影安全有效,对特发性气胸患者不仅可显示胸膜下大疱部位、大小、数目,而且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 卢仁根
-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胸部气胸胸膜腔
- 应用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主动脉瘤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各种重建技术在主动脉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方法 对 15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 ,比较 3 D(相当于表面覆盖显示即SSD)、4 D、多平面重建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血管CT仿真内镜 (CTVE)的诊断价值。 结果 3 D、4 D能显示病变全貌 ,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夹层内膜片及其与动脉分支的关系 ,尤其能显示破口位置。MPR能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和内膜片。MIP可清楚显示管壁钙化和动脉瘤范围、形态。CTVE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和血管狭窄。 结论 综合应用螺旋CT各种重建技术诊断主动脉瘤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 ,基本上可取代X线血管造影 ,对临床治疗 。
- 胡碧波汪建华卢仁根闫昆石国儿杨莹张宏彬
- 关键词:螺旋CT重建技术主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