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又茵 作品数:15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2016 年大亚湾核电站堵塞生物种类多样性研究 周茜茜 叶又茵 陈杨航 林茂西北太平洋海洋物种编目和图集的研究进展 我国在西北太平洋开展生物生态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黄宗国,1994)、《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增订版)》(黄宗国,.2008)、《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刘瑞玉,2008)和《中国海洋物种... 王雨 林茂 黄宗国 王春光 项鹏 王彦国 陈小银 叶又茵关键词:海洋生物 多样性 南海水合物区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甲烷释放的关联分析 海洋浮游生物群落对海洋环境的变迁极其敏感,随着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采的进行,海底冷泉甲烷CH4大量入水情形下的浮游生态系统(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响应与反馈机制亟待科学的认知和揭示。本文依据2013-2014年南海... 王雨 项鹏 叶又茵 杨清良 林茂关键词:水合物 群落结构 南海北部夜光藻种群的时空分布及其环境适应性 被引量:11 2012年 依据"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的南海北部大尺度海区(107°00′-119°00′E,16°00′-24°00′N)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种群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栅格内值功能进行空间局部插值,从而构建空间格局分析模板,对南海北部夜光藻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夜光藻对温度、盐度和营养盐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夜光藻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在0.001×104-64.5×104cells/m3,周年平均为(0.56±3.29)×104cells/m3(n=1,424),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最高为(1.28±4.24)×104cells/m3(n=356),最低为(0.19±0.95)×104cells/m3(n=356)。夜光藻细胞丰度总体呈现出近岸高于远海,且在近海海域呈斑块状分布的格局。雷州半岛东部近岸周年均是夜光藻密集的区域,且是冬季的最高丰度区;南海北部大部分海域周年则是夜光藻丰度最低的区域;粤东大鹏湾及珠江口邻近海域在夏冬两季并未成为丰度高值区;海南岛东南部近岸在夏季有较高丰度的夜光藻。与1958-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在南海北部的数据资料相比,夜光藻细胞丰度猛增,高于1959年平均丰度27倍余,季节差异变大,密集区变得更明显。南海夜光藻种群具有更高的适温属性,有别于东海、黄海、渤海夜光藻种群。盐度的正常波动一般对夜光藻丰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夜光藻大量繁殖并不直接依赖于高营养盐环境,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并不能单独地作为预判夜光藻增殖暴发的标准。 王雨 叶又茵 林茂 陈兴群生境异质性对福建典型港湾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罗阳 项鹏 王雨 林茂 叶又茵关键词:浮游植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生境异质性 金门岛北部海域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动及与环境的关联 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2013—2014年四季度月在金门岛北部海域获取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监测数据,分析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温度、盐度、悬浮物、营养盐、叶绿素等的关系,初步探讨涉海工程建设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鉴定出的浮游植物隶属3门43属82种(不含未定种),群落构成以硅藻为主,其次是甲藻,蓝藻仅1种。物种组成的季节差异较大,3月物种贫乏,1月次之,7月和11月最丰富。四季丰度平均为47.09×10~3 cells/L,1月丰度最高,7月次之,11月最低,3月高于11月少许。四季优势种均为硅藻,13个优势种分别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短角弯角藻(Ecampia zoodicaus)、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微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igua)、标志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ul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异常角毛藻(Chaetoceros abmormis)、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utum)、宽角曲舟藻(Pleurosigma angulatum)和美丽曲舟藻(Pleurosigma formosum)。不同季节优势种有一定程度交错,仅在单季占优的有6种,有2/3在3个以上季节出现,具槽帕拉藻、骨条藻为四季优势种。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总体较好,群落结构稳定。与毗邻海区相比,本区物种丰富度偏低,丰度高于毗邻海区,种类组成相似,优势种却有较大差别。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溶解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仅在1月与丰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是促使丰度为四季最高的原因。涉海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和冲击波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大量海洋工程建设案例表明,施工期造成的浮游植物丰度下降趋势和优势种更替混乱在工程结束后能得以恢复。 王雨 项鹏 叶又茵 林更铭 杨清良 林茂关键词: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福建6个港湾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水系的关系 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分析了2010年和2011年春季和秋季于福建宁德、莆田、湄洲、厦门、漳浦和东山等6个港湾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和相关数据。6个港湾共记录浮游植物4门102属206种,种数以硅藻最多,甲藻次之,金藻和蓝藻较少。6个港湾中,种类数最多的为莆田(110种),其次为东山(106种)、厦门(100种)、漳浦(95种)、湄洲(86种),宁德最少(63种)。季节分析表明,春季的浮游植物种数呈北部港湾高于南部的分布态势,秋季反之;春季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大致为由北部港湾至南部港湾递减,秋季相反。春季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1.15–3.05,最高值出现在东山,最低出现在宁德;秋季多样性指数在2.55–3.65之间,最高值在东山,最低值在厦门。分析认为,浮游植物多样性分布模式受不同水系消长的影响。与历史数据相比,浮游植物总平均丰度较以往上升,优势种排序出现变化,适应高营养盐的种类成为主要优势种。 叶又茵 项鹏 王雨 林茂关键词:浮游植物 年际变化 西太平洋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 被引量:11 2011年 西太平洋区是全球海洋生物种源中心,许多类群的最高物种多样性都出现于该区域,因此,在该区开展种类多样性的研究不仅重要和必要,而且具有在跨国尺度上进行综合管理和相互合作的迫切性。本文在西太平洋的浮游动物样品鉴定分类、编目、文献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记录和编入西太平洋10个浮游动物类群2,658种(含亚种),隶属于206科675属,其中水螅水母类99科251属697种,栉水母类12科22属59种,浮游软体动物14科35属86种,介形类8科89属416种,桡足类51科156属908种,糠虾类4科58属202种,磷虾类2科8属56种,十足类8科22属105种,毛颚类5科8属48种,被囊类5科26属81种。 林茂 王春光 王彦国 项鹏 王雨 连光山 陈瑞祥 陈小银 叶又茵 戴燕玉 林景宏 许振祖 黄加祺 郭东晖关键词:浮游动物 西太平洋 多样性 南流江河口区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2016年3月底现场航次11个站点的调查,应用反相高效液色谱(RP-HPLC)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分析了春季广西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全粒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含量较高的浮游植物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叶绿素b最高,其次为岩黄藻素;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为隐藻,其次为绿藻和硅藻,它们分别平均占据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54.95%、23.36%和17.37%,其他藻类所占比例很低。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东西部入海分支有较大差异:东部分支营养盐较西部分支低,隐藻所占生物量比例最高,其次为绿藻和硅藻,浮游植物群结构与分布受营养盐因素影响较大;西部分支营养盐含量明显比东部分支高,绿藻和硅藻的所占比例有所提升,隐藻的生物量所占比则有所下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分布受非营养盐因素的影响较大。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除了受营养盐影响外,还与浊度、盐度等密切相关,表明南流江浊度增加已明显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需要密切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叶又茵 项鹏 王磊 杨燕燕 王雨 林茂 蓝文陆关键词:光合色素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我国外来海洋生物的甄别与修订 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我国外来海洋生物的文献资料,甄别和收录我国外来海洋生物145种.按引进目的和生态危害进行分门别类,外来入侵物种36种,外来物种97种,我国已有记录的引种复壮物种12种.外来入侵种有:病原生物12种、有毒... 林更铭 叶又茵 王雨 杨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