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马学琴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沉默
  • 4篇蛋白
  • 4篇肿瘤
  • 4篇膀胱
  • 4篇膀胱癌
  • 4篇T24
  • 4篇肠癌
  • 3篇受体
  • 3篇受体相互作用...
  • 3篇细胞株
  • 3篇相互作用
  • 3篇相互作用蛋白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恶性
  • 3篇干细胞
  • 3篇癌细胞
  • 3篇膀胱癌T24
  • 3篇SIRNA沉...

机构

  • 16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6篇司马学琴
  • 10篇宁志丰
  • 9篇刘复兴
  • 8篇武倩
  • 4篇杨琴
  • 3篇庞洪
  • 2篇卢硕
  • 2篇邱敏
  • 2篇陈拥彬
  • 2篇宋铁山
  • 1篇甘亚平
  • 1篇甘望农
  • 1篇胡振武
  • 1篇李敏才
  • 1篇丁继固
  • 1篇李海涛
  • 1篇魏蕾
  • 1篇蒋汝刚
  • 1篇黄政
  • 1篇张涛

传媒

  • 7篇湖北科技学院...
  • 4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RNA沉默RIP1对膀胱癌细胞株T24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siRNA转染干扰沉默膀胱癌细胞株T24的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基因,并观察沉默前后T24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誖2000和RIP1siRNA与膀胱癌细胞株T24共孵育48 h,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孵育前后RIP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以观察沉默效率,并观察沉默前后T24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siRNA孵育48 h后,RIP1的沉默效率可以达到85%,RIP1沉默后T24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结论沉默RIP1基因可以降低T24的恶性程度,提示RIP1在膀胱癌T24中起癌基因的作用。
宁志丰庞洪司马学琴杨琴卢硕刘复兴
关键词:RNA干扰
膀胱癌T24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使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能否从膀胱癌T24中分离出微球体,并证实其是否有肿瘤干细胞的特点。方法使用无血清培养基DMEM/F12添加生长因子EGF、bFGF、胰岛素、B27对膀胱癌T24进行悬浮培养,并从长期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对放化疗的抵抗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等方面证实这些微球体是否有肿瘤干细胞的特点。结果从培养的第4天开始长出微球体,微球体细胞比普通贴壁T24细胞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对放化疗的抵抗能力更强,有更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微球体有自我更新能力,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点。结论使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可以从T24中分离出微球体,而且这些微球体细胞有肿瘤干细胞的特点。
宁志丰武倩司马学琴杨琴陈拥彬丁继固刘复兴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膀胱癌T24微球体
沉默ABCG2增强膀胱癌T24对X线的敏感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明确沉默ABCG2后膀胱癌T24对X线的敏感性是否增强。方法常规培养T24,经4 Gy X线照射后,从存活能力、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四个方面评价了沉默ABCG2后T24对X线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经X线照射,沉默ABCG2后,T24的存活能力、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结论沉默ABCG2增强了膀胱癌T24对X线的敏感性,ABCG2的抑制剂可能成为膀胱癌的放疗增敏剂。
武倩魏蕾司马学琴张涛甘亚平蒋汝刚刘复兴宁志丰
关键词:膀胱癌T24ABCG2
SATB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特异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癌患者78例,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留取癌组织标本,另取20份非肝癌正常肝脏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应测定标本中SATB1 mRNA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组织中SATB1表达差异;根据SATB1表达水平将肝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SATB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级、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SATB1 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中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TNM分级等参数具有相关性,与复发没有相关性。结论SATB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与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TNM分级有关,可能参与肝癌发展进程,对患者预后及转归具有重要提示价值,亦可能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司马学琴杨春荣
关键词:肝癌
艾氏解剖学视频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探索
2015年
探索艾氏解剖学视频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取随堂测验的方法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发现艾氏解剖学视频学习结合传统教学的实验组较传统教学对照组有明显优势,随堂测验成绩高于与传统教学对照组,可见应用艾氏解剖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司马学琴卢硕黄政胡振武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教学教学改革
中期因子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共180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MK在3种疾病组织中的差异及不同病理类型、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转移子宫颈癌的MK阳性率。结果 MK阳性表达率在子宫颈癌、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中分别为78.9%、8.9%、11.1%,子宫颈癌的M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瘤内瘤样病变(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子宫颈癌的MK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K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其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对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潜在分析指标。
司马学琴刘驯骅李敏才宁志丰
关键词:子宫颈癌肿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RIP1的表达状态,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如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的有30例,占65.2%,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只有13例,仅占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中RIP1的阳性表达与病人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即癌组织中RIP1表达越高,病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越多。结论癌组织中RIP1表达增高是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个标志。
宁志丰李海涛甘望农武倩司马学琴刘复兴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明确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RIP1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人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RIP1的表达状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如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进行了随访。结果76例食管鳞癌中RIP1阳性的病例有53例,占69.7%,癌旁组织RIP1阳性的只有19例,占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P1的阳性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随访结果表明:食管鳞癌中RIP1阳性率越高,病人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RIP1蛋白的表达是个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结论 RIP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
刘复兴庞洪武倩陈拥彬司马学琴宁志丰
关键词:食管鳞癌免疫组化SP法
siRNA沉默E2F1对膀胱癌T24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明确转录因子E2F1在膀胱癌T24恶性生物学行为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iRNA干扰T24中的E2F1基因,MTT法检测沉默前后T24存活能力的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前后T24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T24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iRNA可以下降E2F1 87%左右的蛋白表达,E2F1被干扰后,T24的存活能力下降,克隆形成能力减弱,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沉默E2F1可以降低膀胱癌T24的恶性,提示E2F1可以作为膀胱癌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武倩邱敏司马学琴宋铁山刘复兴宁志丰
关键词:E2F1RNA干扰T24膀胱癌
刺参酸性粘多糖联合5-Fu对肝癌小鼠肿瘤的临床影响分析
2015年
目的关于将刺参酸性黏多糖和5-Fu联合用于治疗肝癌小鼠肿瘤,对出现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附属学校动物养殖基地为研究场所,把100只昆明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皮下注射配好的肝癌细胞悬液。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又根据剂量和药物种类不同分成4组,平均每组20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1注射5-Fu(20mg·kg-1);试验组2注射刺参酸性黏多糖(25mg·kg-1);试验组3注射刺参酸性黏多糖(25mg·kg-1)和5-Fu(10mg·kg-1);试验组4注射刺参酸性黏多糖(25mg·kg-1)和5-Fu(20mg·kg-1)。一段时间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观察,分析刺参酸性黏多糖和5-Fu联合治疗的效果。结果 100只小鼠中,试验组小鼠瘤体平均重量均小于对照组;试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试验组4更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刺参酸性黏多糖和5-Fu联合的方式在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改善肝癌细胞的生长情况,抑制瘤体生长,改善肝癌小鼠的生活质量,可以广泛运用。
司马学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