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乃庚

作品数:98 被引量:931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暴雨
  • 14篇季风
  • 14篇降水
  • 13篇环流
  • 11篇台风
  • 10篇天气学
  • 10篇气象
  • 9篇热带
  • 8篇气候
  • 6篇订正
  • 6篇水汽
  • 6篇暴雨过程
  • 6篇大气环流
  • 5篇低空
  • 5篇订正方法
  • 5篇气旋
  • 5篇急流
  • 5篇降水预报
  • 4篇定量降水
  • 4篇汛期

机构

  • 54篇广州市气象局
  • 31篇广东省气象台
  • 24篇中国气象局广...
  • 17篇中山大学
  • 8篇广东省江门市...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惠州市气象局
  • 2篇广东省气候中...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作者

  • 98篇吴乃庚
  • 23篇林良勋
  • 19篇陈炳洪
  • 11篇冯业荣
  • 11篇曾沁
  • 10篇张华龙
  • 8篇邓文剑
  • 7篇胡丽华
  • 7篇温之平
  • 7篇时洋
  • 7篇罗聪
  • 6篇纪忠萍
  • 6篇伍志方
  • 5篇卢山
  • 5篇袁卓建
  • 5篇罗秋红
  • 5篇汪瑛
  • 5篇黄晓莹
  • 5篇黄忠
  • 5篇蔡安安

传媒

  • 18篇广东气象
  • 15篇热带气象学报
  • 10篇气象
  • 6篇大气科学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气象学报
  • 2篇2007年中...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第四次全国大...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六届海峡论...
  • 1篇第八次全国动...
  • 1篇第六次全国动...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冬季广东罕见持续暴雨过程特点及成因被引量:19
2015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NCEP/NCAR客观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12月13—17日广东出现的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和累计雨量大的罕见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此过程与2008年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形成的异同条件。结果表明:500hPa上在青藏高原附近建立"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促使北方冷空气沿脊前东移南下和来自南海、孟加拉湾沿南支槽前向东向北推进的暖湿气流在广东持续交绥,并在局地形成异常经向垂直环流,为持续性暴雨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广东位于200hPa高空槽前部,处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南侧的辐散、中低层辐合的区域中,也十分利于中低层水汽辐合抬升、凝结而产生暴雨。同2008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相比较,这两次过程均发生在相似的"北脊南槽"形势下,但本次过程槽脊经向度大、南支槽位置偏南、降雨强度大;而2008年初过程则雨雪冰冻影响范围广和持续时间长;两过程虽同是在冬季低温背景下发生,而本次过程没有像2008年初过程那样在中层建立一强逆温层和低层形成一过冷却层,因而降水相态以雨为主,2008年初过程则以降雪冰冻(冻雨)天气为主。
邓文剑吴乃庚林良勋张华龙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
广东2009年深秋重旱背景下异常暴雨特点及成因分析
在深秋重旱的背景下,11月11日到13日广东出现一次少见的暴雨过程.暴雨的落区主要在干旱严重的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对环流场进行分析发现,高纬西风槽东移引导较强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在华南相互作用导致本次暴雨的发生.此...
陈炳洪林良勋张东吴乃庚
关键词:锋面水汽通量环流场
强、弱南海夏季风年大气经圈环流异常的诊断分析
2013年
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局地纬向平均的经圈环流线性诊断方程,诊断了1979—2010年6—8月南海夏季风期间经圈环流变化,定量讨论了影响南海夏季风经向环流异常的主要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强南海夏季风年南海地区(10°—15°N)低层(900hPa)存在异常偏南风,弱南海夏季风年南海地区低层存在异常偏北风。定量分析表明,在强南海夏季风年对距平经圈环流低层经向分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凝结潜热加热(68%)、体现越赤道气流影响的边界作用(14%)和潜热通量(12%);对弱南海夏季风年距平经圈环流低层经向分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凝结潜热加热(46%)、边界作用(38%)和热量垂直输送(13%)。分析对应的环流形势可知,反映凝结潜热加热异常作用的副热带高压与反映边界作用的澳大利亚高压在强弱季风年表现出相反的特征。与海洋强迫有关的潜热通量对南海夏季风的强弱起了重要作用,其在强、弱南海夏季风年的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强南海夏季风年异常潜热通量在南海分布为南正、北负,弱夏季风年则相反。
吴冬梅陆维松吴乃庚戚锦典杨磊刘钦燕王东晓
关键词:经圈环流
华南区域大气成分数值模式GRACEs预报性能评估被引量:8
2021年
利用2016—2019年广东省国控站实况监测数据对华南区域大气成分数值模式系统(GRACEs)预报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除空气质量指数AQI外,重点对PM_(2.5)、O_(3)及NO2进行了分析评估。(1)模式预报性能存在年际差异,对各要素的预报值总体偏低。(2)模式预报能较好地反映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PM_(2.5)中心在珠三角西北部,而O_(3)-8 h高值区在珠三角核心区和粤东沿海,但模式对O_(3)-8 h高值区存在显著预报低估现象。(3)模式可较好地模拟出PM_(2.5)月变化的单峰型特征和O_(3)-8 h月变化双峰型特征,但模式对AQI的秋冬季主峰值和春季次峰值的预报存在低估,分别与模式对O_(3)-8 h、PM_(2.5)的低估有关。(4)模式能较好体现O_(3)的午后峰值和NO2双峰值的日变化规律;模式对O_(3)前体物NO2的预报偏差,有可能是导致随后几小时对O_(3)浓度预报偏差的重要原因。(5)日平均浓度预报效果检验显示模式可较好预测AQI和3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但对夏秋季高O_(3)-8 h浓度预报显著偏低;模式对轻度污染及以上等级预报能力偏低,亟需提升模式对污染天气的预报能力。
李婷苑吴乃庚吴乃庚邓雪娇邓涛沈劲沈劲梁华玲
关键词:空气质量
近40年来惠州市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被引量:14
2008年
基于1967–2006年逐年雷暴资料,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近40 a来惠州市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惠州市属于雷暴多发区,近40 a来年均雷暴日为78.1 d,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平均为﹣6.57 d/10a,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各月都有可能发生雷暴,但主要发生在汛期(4–9月),约占全年的90.9﹪,其中夏季雷暴日(6–8月)约占全年55.8﹪,1、11和12月最少;雷暴初日一般出现在2月下旬至3月初,终日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年平均雷暴持续期为229.9 d。
李明华吴乃庚郭海波徐奇功肖炳坤
关键词:雷暴统计特征SPSS
2012年初春华南“高架雷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50
2013年
利用华南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气象站监测资料以及NCEP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2012年2月27日华南地区发生的一次罕见高架对流天气过程特点。结果表明,在低层强大冷气团控制下,地面冷锋后华南地区出现的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较典型的冷区"高架雷暴",近地面大气层结较稳定,低空存在逆温,强对流天气落区与850 hPa切变线位置有较好对应。中高层的西风槽东南移和高空急流南压,配合低层850 hPa南岭山脉南侧偏南急流显著加强,为高架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边界层冷空气补充南下迫使低层暖湿空气抬升,中高层槽前辐散气流产生高空"抽吸"作用,配合华南上空有利的大气动力和热力不稳定条件,形成了此次罕见的高架强对流。与一般地面发展雷暴不同,此次"高架雷暴"暖湿空气是从逆温以上的850 hPa附近开始对流抬升,而不是从边界层开始。
吴乃庚林良勋冯业荣刘运策邓文剑
关键词:冷锋逆温切变线条件对称不稳定
华南春季降水异常机理数值模拟诊断
利用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个测站降水资料,应用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成功地模拟了华南春季降水异常情况,分别从对降水造成影响的水汽输送和抬升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数值诊断表明:(1)华南春季水...
吴乃庚温之平袁卓建陈炳洪吴丽姬
关键词:春季降水水汽输送数值模拟
香港对流层低层臭氧垂直交换和跨区域输送特征
近年来,中国城市地区臭氧浓度不断上升,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由于缺乏长时间序列的垂直观测,臭氧的垂直结构和远距离输送特征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香港27年(1994-2020)的臭氧探空观测资料,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和HY...
李婷苑吴乃庚陈靖扬陈柏纬汤静王楠
关键词:对流层臭氧
2012年春节期间广东罕见低温阴雨天气特点及成因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海温监测资料等,初步分析了2012年春节前后广东极端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的特点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具有极端温度低、低温范围广、阴雨时间长的特征;此次罕见天气过程是在"北极涛动"负位相活动和显著"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发生,与欧亚地区持续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建立后,中高纬稳定的"两脊一槽"形势下,有利于短波槽东南移影响华南;同时,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槽加深增强了低纬水汽往华南地区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长时间交绥,造成了持续的低温阴雨过程。过程期间,粤北近地层极端气温低,但中层暖层无论从强度、厚度及持续时间均未有2008年明显,因此过程主要以"低温"和"阴雨"为主,并未发生类似2008年初的粤北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吴乃庚邓文剑林良勋郑璟
关键词:天气学低温阴雨北极涛动
全球变暖背景下江门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对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江门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增多。近50年来,江门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夏季高温出现频率增加,持续性高温也呈增长趋势;“龙舟水”增多明显;雷暴日数增多,年暴雨日数上升;灰霾现象日趋严重。2008年年初,江门市还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阴雨天气灾害;同年4月出现有史以来影响最早的台风。随着全球变暖及城市化发展,江门市极端气候事件未来可能继续出现,甚至更加频繁,城市气候灾害将越来越突出。
胡丽华吴乃庚王伟张贤坤
关键词:气候学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暖冬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