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帆
-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血术野与外科引流被引量:7
- 2006年
- 杨连粤吴帆
- 关键词:止血技术外科引流术野微创外科引流技术外科医师
-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 2006年
- 杨连粤吴帆
- 关键词:非寄生虫性肝囊肿介入治疗
- SIPA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SIPAI(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gene 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0例新鲜HCC标本中SIPA1 mRNA相对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石蜡HCC标本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SIPA1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HCC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在癌组织中SIPA1 mRNA表达下调(t=2.216,P=0.045)。86例HCC中,SIPA1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37/86)和87.2%(75/86)(χ^2=36.96,P〈0.01)。有静脉侵袭的肝癌标本中癌旁组织SIPA1呈低表达(U=647.50,P=0.019)。SIPA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个体差异,低表达组术后复发率较高(P=0.000),生存期较短(P=0.006)。结论SIPA1在HCC中可能发挥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且对抑制HCC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
- 刘合利杨连粤陶一明王伟黄耿文房锋吴帆
- 关键词:肝细胞肿瘤转移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
- SIPA1基因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SIPA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SIPA1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HCC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6例HCC中,SIPA1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37/86)和87.2%(75/8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有静脉侵袭的肝癌标本癌旁表达SIPA1低(P<0.05)。SIPA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个体差异,低表达组术后复发率更高(P<0.01),生存期更短(P<0.01)。【结论】SIPA1在HCC中发挥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且对抑制HCC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
- 刘合利杨连粤陶一明房锋吴帆王伟黄耿文
- 关键词:基因肿瘤转移
- Abi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Abil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0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标本中Abil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标本中Ab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Abil表达水平与HC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bil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1.32±0.75比0.74±0.52,P〈0.05);Abil mRNA在结节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孤立性大肝癌组织(1.72±0.83比1.14±0.57,P〈0.05)。Abil蛋白主要表达于HCC细胞的胞质内,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结节数目、是否有包膜、静脉癌栓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密切相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有无肝硬化及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Abil蛋白高表达组HCC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生存率则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2)。结论Abil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其表达水平与HCC的结节数目、是否有包膜、静脉癌栓、Edmondson—Steiner分级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 刘思宇吴帆陶一明杨连粤
- 关键词:肝肿瘤基因ABL预后
- UNC5b基因表达下调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UNC5b基因在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HCC的肿瘤标本和相应距瘤体1cm外的癌旁肝组织各38例,另取5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采用组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UNC5bmRNA在HCC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离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HUAEC),用HCC组织匀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刺激活化HUAEC,应用RT-PCR方法分析其活化前后UNC5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UNC5b主要表达于正常肝组织以及部分癌旁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在HCC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弱表达或不表达;HCC组织内皮细胞中UNC5b的表达强弱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结节的数目、肿瘤大小、有无包膜、肝硬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癌旁组织内皮细胞中UNC5b的表达与有无包膜显著相关(P=0.003)。UNC5b基因在未活化的HUAEC中呈强表达(0.973±0.012),在联合刺激活化后的HUAEC中表达明显下调(0.451±0.113,P〈0.05)。结论UNC5b基因在HCC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活化后的HUAEC中的表达均明显下调,提示UNC5b的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血管生成相关。
- 张桦吴帆陶一明杨连粤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4年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5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解除梗阻,4例行肿瘤活检术以明确诊断,3例确诊后拒绝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2例.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1%,54.3%和28.3%.3例放弃手术治疗者及3例行肿瘤活检术者均于1年内死亡.4例仅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25%.6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者均于术后短期内复发,仅2例存活1年.5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中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应用单层褥式交锁缝合进行胰肠重建的20例及保留幽门的8例术后经过均良好,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系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应严格掌握肿瘤局部切除术的适应证.
- 吴帆杨连粤韩明刘恕
-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外科治疗肿瘤局部切除术解除梗阻放弃手术保留幽门
- 糖尿病对肝癌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分析研究肝细胞癌(HCC)合并糖尿病(DM)实施肝切除术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1月至2005年4月间410例肝细胞癌及36例合并糖尿病手术病人临床资料,用SPSS软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生存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的HCC病人的年龄明显高于无DM的HCC病人(P=0.002),合并D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DM组(P=0.001),而术后生存时间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417);DM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SLHCC)病人的术后生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DM并不影响HCC手术的整体预后,因而,也对HCC病人包括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影响不大。但对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欧迪鹏杨连粤曾志军陶一明吴帆
- 关键词:肝细胞糖尿病肝切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