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红芳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输血
  • 3篇输血科
  • 2篇血液
  • 2篇品质圈
  • 2篇岗位
  • 2篇安全输血
  • 1篇弹力
  • 1篇血检
  • 1篇血检验
  • 1篇血热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弹力图
  • 1篇血型
  • 1篇血型系统
  • 1篇血液回收
  • 1篇阳性
  • 1篇医院内
  • 1篇异体
  • 1篇异体输血
  • 1篇支原体肺炎

机构

  • 1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11篇吴红芳
  • 11篇苏红梅
  • 11篇任勇
  • 5篇莫建坤
  • 4篇钟丽娜
  • 4篇杨芳菲
  • 4篇罗斯威
  • 2篇刘桂治
  • 2篇梁倩妮
  • 1篇李楠
  • 1篇黎永新
  • 1篇张知洪
  • 1篇周长华

传媒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品质圈在输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上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品质圈在输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品质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质圈活动,规范了血液发放岗位作流程和建立了监督管理,员工自觉提高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服务水平,避免差错事件的发生。结论开展品质圈活动,员工自觉提高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输血科服务的满意度和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莫建坤杨芳菲钟丽娜苏红梅任勇罗斯威吴红芳
关键词:品质圈输血科安全输血
医院内输血前质量控制措施效果的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输血前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规范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每天在交叉配血前用标准血清测定反定型用的标准红细胞上的抗原性,结果出现强凝集说明标准血清的抗体效价、标准红细胞上的抗原性达到标准;用抗RH(D)抗体阳性的红细胞检测抗RH(D)试剂抗体效价。结果从2007年1月到2008年12月的两年时间里输血科共完成18954人次的交叉配血实验,未出现交叉配血差错,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结论建立输血前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莫建坤黎永新苏红梅张知洪任勇吴红芳
关键词:输血管理
流式细胞仪检测HLA-B27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检测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S)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腰背腿痛患者100例,其中经临床检查、X线检查及CT检查确诊为AS的患者40例,腰背腿痛患者60例。另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FCM分析仪检测HLA-B27在AS患者、腰背腿痛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的阳性率。结果 HLA-B27在AS患者中阳性36例(90.0%),腰背腿痛患者中阳性8例(13.3%),健康体检者中阳性1例(3.3%)。结论 FCM检测HLA-B27在腰背腿痛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可为A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苏红梅秦育滨周长华吴红芳任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流式细胞HLA-B27
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 探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该院收治的4312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试管法和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对患者ABO、RhD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试管法相比,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检测4312例体检者的A型阳性1190例,B型阳性1187例,AB型阳性397例,O型阳性1193例、RhD阳性9例;两种抗原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检测受检者血型时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任勇吴红芳苏红梅
关键词:ABO血型系统
在规范和沟通中促进输血科的发展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采用"规范+沟通"方法构建和谐医院、和谐科室,促进医院和科室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对医疗纠纷成因分析,树立正确认识患者投诉的意识,落实规范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流程和规范服务收费,实施"有效的亲情性、信息性和法规性"沟通。通过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输血科取得了长足发展。落实"三个规范"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基石;实施有效的亲情性、信息性和法规性沟通是减少医疗矛盾、化解医疗纠纷的利器。
莫建坤苏红梅任勇吴红芳杨芳菲罗斯威钟丽娜
关键词:沟通
增加辫血热合点提高配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增加供者血袋辫血热合点可否提高供者配血标本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方法在供者血袋辫血上增加热合点,每次配血时均从供者血袋剪下辫血进行配血试验。结果观察组100 U在原热合点间增加热合点后辫血的段数可达6~8段;辫血平均长度分别是8.67、9.07、8.42、8.78、9.10、8.38、8.35、9.70 cm。通过增加血袋辫血的热合点,提高了辫血使用次数,供者血袋与配血标本没有分离。结论在供者血袋辫血上增加热合点,确保了供者配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并且便于管理。
莫建坤刘雁翔杨芳菲钟丽娜苏红梅任勇罗斯威吴红芳
关键词:手术供者标本可追溯性
支原体肺炎患儿TNF-α、IL-6及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TNF-α、IL-6及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对2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6及IL-10 3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分析。分析3种细胞因子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的变化及其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结果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及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及IL-10 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发生密切相关,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及IL-10水平发生显著改变(P<0.01)。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TNF-α、IL-6及IL-10会发生显著升高,3种细胞因子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任勇李楠苏红梅吴红芳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TNF-ΑIL-6IL-10
凝胶卡式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及出现假阳性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临床上在对患者输血治疗前,一定要对输血双方进行血液检查,以保证血液输注安全有效[1-2]。交叉配血试验是进行血液检查的主要方法,通过微柱凝胶来实现,这种技术是把免疫血清技术同凝胶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离心法将血液中的凝集红细胞和游离红细胞进行分离,其在操作、灵活度上都较传统抗人球法有很大进步[3]。但在进行配血试验时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旦标本处理不当,假阳性发生率较高。
苏红梅吴红芳任勇梁倩妮刘桂治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抗体筛查假阳性
自体血液回收和控制性降压两种减少异体输血的方法及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联合控制性降压技术对减少异体输血的价值,并分析其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及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纳入8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予自体血液回收联合控制性降压;对照组常规自体血液回收。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出入量,统计计算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红蛋白(Hb)水平、脑氧耗[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动静脉血样乳酸含量差(ADVL)、持续性降压稳定时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引流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Hb接近(P>0.05),但术后即刻、24 h观察组H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a-jv)O2、CERO2及ADVL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即刻、24 h观察组CER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MAP稳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和控制性降压是减少异体输血量的有效措施,其有助于改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脑氧摄取率,但不会影响脑乳酸代谢。
吴红芳苏红梅任勇
关键词:血液回收控制性降压异体输血乳酸代谢
品质圈在输血科交叉配血岗位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进一步明确在输血科血液交叉配血工作岗位的操作、监控管理,以品质圈形式提高输血科人员在交叉配血过程中的技术技能和服务质量。方法运用品质圈活动的管理方法查找交叉配血出错的可能原因,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质圈活动,规范了输血科交叉配血岗位的操作、监控,并改善流程,提高了员工的自学意识,增强了相互间的协作、学习,达到了持续改进工作的目的。结论品质圈活动的管理方法,提高了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莫建坤杨芳菲钟丽娜苏红梅任勇吴红芳罗斯威
关键词:品质圈输血科交叉配血岗位安全输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