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红安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贲门癌
  • 2篇胃癌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癌患者
  • 2篇保肛
  • 2篇保肛手术
  • 2篇肠癌
  • 1篇代胃
  • 1篇代胃术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囊

机构

  • 10篇红安县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吴超
  • 5篇阮应东
  • 4篇李克剑
  • 4篇汪全新
  • 3篇张保
  • 2篇李华林
  • 1篇顾克非
  • 1篇刘红玲
  • 1篇甘胜红
  • 1篇卢晓明
  • 1篇张楷良
  • 1篇殷桂发
  • 1篇谢迪

传媒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 分析腹腔镜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采用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切除肿瘤,结肠肛管吻合,评估其术后并发症、肛门控便、排尿以及性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出现吻合口漏5例,其中吻合口狭窄3例,全部患者随访24 ~48个月,肝、肺转移7例,吻合口局部均无复发,复发死亡2例;术后6个月60.2% (50/83)患者对排便情况满意,术后1年73.5%(61/83)患者对排便情况满意;术后2年85.4%(70/82)患者对排便情况满意;术后1个月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6%(8/83);男性患者术后1个月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18.0% (9/50),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26.0% (13/50);66.7%(22/33)女性患者术后3个月对性生活满意.结论 应用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术后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的控便、排尿及性功能.
吴超汪全新卢晓明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结肠肛管吻合术
贲门癌380例围术期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体会,以提高疗效。方法: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可切除性评估和切口选择,严格遵循胃癌根治的原则,防止误损伤,妥善行消化道重建,规范手术后处理,加强营养支持,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380例中24例行探查手术;356例行根治性切除,其中312例行D2式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25例行全胃并食管下段切除,15例行全胃切除及脾、胰体尾或胰尾切除术,4例行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过程无医源性损伤。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2例、吻合口狭窄16例、残胃排空障碍3例、吻合口瘘2例。患者存活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已5年余,术后1年生存率78.5%。结论:手术是贲门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探查,细心且规范的手术方法可有效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对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营养不良应不间断干预,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阮应东刘红玲李克剑吴超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手术
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胃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胃癌肝转移患者76例,收集患者患者性别、年龄、肝炎病史、原发灶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9-9、CA125水平等,无肝转移的胃癌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与胃癌肝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原发灶直径、血清CEA水平、血清AFP水平、CA19-9水平与肝转移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血清CEA、AFP和CA19'9水平是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灶大小、血清CEA、AFP和CA19-9水平是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超谢迪汪全新张保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癌胚抗原甲胎蛋白
大肠腺癌中HIF-1α和p14^ARF的表达及意义
2004年
为探讨大肠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14^ARF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例大肠腺癌标本HIE-1α和p14^ARF蛋白的表达。HIF-1α阳性表达率为43.5%(27/62).p14^ARF阳性率为71%(44/62)。HIF-1α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随Dukes分期的不同有增高的趋势,即Dukes D期>Dukes C期>Dukes B期>Dukes A期。HIF-1α阳性表达与癌组织Dukes分期呈显著相关(P<0.001)。p14^ARF表达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均相关(P均<0.01)。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与p14^ARF表达显著相关(γ=-0.392,P<0.01)。结果显示,HIF-1α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癌的浸润和转移,p14^ARF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转移状况相关,p14^ARF可能通过抑制HIF-1α表达的途径抑制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
吴超顾克非殷桂发阮应东张楷良
关键词:大肠腺癌HIF-1ΑP14^ARF基因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
小儿疝气——选择合适时机手术为宜被引量:13
2009年
小儿疝气,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发生疝气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先天性发育缺陷,一种是后天性原因所引起。婴幼儿期发生了疝气,通常是由先天性发育缺陷所造成。先天性发育缺陷指的是腹股沟部结构发育缺陷而言,因为构成疝气通道的腹股沟管是由内口、外口和通道三个部分组成。正常情况下,直接与腹腔相通的腹股沟管内口,在婴儿出生时就应该闭锁了,但有部分婴儿,在出生时,原来包裹着睾丸下降的残余腹膜(称为鞘状突)在内口处关闭延迟或不关闭,使这一通道呈开放状态。当婴儿呱呱堕地,
吴超李华林阮应东
关键词:小儿疝气手术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2例被引量:22
2016年
在肝外胆道结石疾病的治疗方案中,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是较为安全及更能体现微创理念的一种手术,其优点是胆囊结石及其原发或继发胆总管结石可一次完成,无需切开胆总管及行胆总管引流.我科于2013年开始采用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吴超汪全新张保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手术术前、术后7d、术后6个月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1年内进行持续随访。结果80例胃癌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进食顺利,体重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1年的随访期内也无患者死亡。结论在全胃切除后实施连续空肠间置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既能最大限度清除癌变病灶又能保留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减少术后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而且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操作简单,患者生存率较高,十分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吴超汪全新张保
关键词:胃癌临床疗效
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62例
2008年
临床上直肠癌的治疗常采用外科手术配合放、化疗法,以期达到消除原发肿瘤,减少转移及扩散的目的。笔者2003~2007年对62例直肠癌患者实施双吻合器保肛手术,报告如下。
吴超李华林李克剑阮应东
关键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双吻合器手术配合原发肿瘤化疗法
单纯脾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4
2006年
李克剑甘胜红吴超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脾切除术回顾性分析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被引量:1
2009年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手术风险大,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治疗合并症;术中缩短手术时间,保护机体器官;术后防治各种并发症,重点在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吴超李克剑阮应东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