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骁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博士基金宁波市医学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γ的基因多态性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干扰素(IFN)-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IFN-γ在血清中表达水平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关系。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PCR-SSP技术,检测36例AA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血清中IFN-γ启动子基因874位点的多态性变化,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AA组IFN-γ(874T)等位基因频率为33.33%,对照组为10.00%,A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945,P<0.05);AA组IFN-γ含量为(1.760±0.108)μg/L,对照组为(0.721±0.065)μg/L,A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0.418,P<0.05)。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IFN-γ基因874(A腺嘌呤)位点的多态性和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与AA有关,且在AA的病程中有重要作用,IFN-γ启动子基因874T可能是AA易感性基因之一。
- 杨光吴骁曹峰林
- 关键词:干扰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基因多态性
- Kikuchi病1例报告
- 2006年
- 吴骁杨光俞文英邓在春孙士芳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 E6.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附文献复习
- 冯嗣青吴骁杨光
- 文献传递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常规的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研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本文就以上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 杨光吴骁刘忠
- 文献传递
- 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寄生对HCT116增殖的影响,瑞特-姬姆萨染色和吖啶橙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槲寄生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固缩,部分发生核偏位,并使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周期阻止在G2/M期。结论槲寄生对HCT11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 叶孟林蕾王少敏倪曙民吴骁
- 关键词:槲寄生细胞周期大肠肿瘤
- 二氢睾酮诱导小鼠雄激素性脱毛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建立二氢睾酮(DHT)诱导的雄激素性脱毛(AGA)小鼠模型,研究DHT导致AGA发生、发展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HT浓度梯度法对112只正常适龄雌性小鼠进行皮下给药,并通过人工脱毛使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同步化。通过HE染色观察DHT处理后不同时期小鼠毛囊形态结构及毛囊数目的改变,以确定AGA小鼠模型的建立。采用RT-PCR法对影响不同时期毛囊循环再生的相关信号分子的m 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不同浓度DHT处理后的小鼠在毛发生长不同阶段均表现出典型的毛囊小型化和毛发稀疏。在整个毛发生长周期中雄激素受体(AR)的m RNA表达水平几乎都呈上升趋势,而在第40、48天呈下降趋势。通过对毛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m RNA表达水平分析发现,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的m RNA表达水平在毛发生长期-休止期VI期之间呈下降趋势,而CD34的m 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外源性增加DHT剂量,细胞内AR的m RNA表达水平也相应增加,促毛发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Ptch1及Wnt信号相关蛋白的m 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DHT处理后可成功诱导AGA小鼠模型。DHT能够活化真皮乳头细胞中的AR受体,与毛囊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对促毛发生长因子FGFR、IGF-BP5、Ptch1及Wnt信号相关蛋白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
- 林蕾杨梦洁吴骁王少敏倪曙民叶孟高晶
- 关键词:二氢睾酮雄激素受体脱毛信号通路
- 槲寄生凝集素抑制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槲寄生凝集素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mg/L)槲寄生凝集素对细胞COX-2及其产物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影响。结果:槲寄生凝集素可抑制HCT116细胞的COX-2mRNA、蛋白表达及PGE2的水平,其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与PGE2的水平相一致,只在大剂量(1mg/L)时对COX-1mRNA有抑制作用。结论:槲寄生凝集素具有抑制HCT116细胞的COX-2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功能活性等作用,在一定浓度(0.1~1mg/L)和时间范围(3~24h)内,表现出时效与量效关系。
- 林蕾叶孟王少敏倪曙民吴骁
- 关键词:槲寄生凝集素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
- 槲寄生通过抑制NF-κB活性来诱导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槲寄生诱导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凋亡所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调亡,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Western blotting和DIG-EMSA研究细胞调亡途径。结果:槲寄生对HCT11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典型的DNA梯状条带;槲寄生可通过抑制IκBα蛋白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槲寄生可增强羟基喜树碱对HCT116细胞诱导的凋亡作用。结论:槲寄生对HCT11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调亡作用,并且通过抑制NF-κB活性来诱导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凋亡。
- 林蕾叶孟王少敏倪曙民吴骁
- 关键词:槲寄生核转录因子ΚB凋亡
- 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终末期癌痛居家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居家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30例终末期癌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吗啡注射液,治疗组采用吗啡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5 mg/d(共25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疼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止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居家治疗是一种方便、有效、廉价的治疗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倪曙民曾少华吴骁
- 关键词:癌性疼痛
- Castleman病继发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继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少见的Castleman病继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例16岁男性患者,4年前初发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脱发、眼睑浮肿、面部红斑,病理诊断为Castleman病;3年后上述症状复发,并出现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升高,诊断为Castleman病继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 Castleman病可继发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其发病可能与Castleman病导致的免疫异常有关。
- 吴骁张晓红
-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