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森
- 作品数:75 被引量:4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被引量:26
- 2002年
-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演变,从建国初期的"四大阶级"演变为只有工人与农民的"两大阶级结构",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古老的"身份分层"悄然出现。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因素在中国的社会分层过程中的作用急剧增大,但传统的政治资源仍然左右着中国的社会分层格局。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的和必然的现象,适度的社会分层、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要形成适度的社会分层和合理的分层结构,必须使之建立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必须遵循社会分层的客观规律。
- 吴鹏森
- 关键词:社会分层分层结构
- 构建上海和谐的社会结构
- 2005年
-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结构的和谐。在现代社会,和谐的社会结构,也就是现代化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要求将贫富分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中间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从而呈现出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的存在是这种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
- 吴鹏森
-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中间阶层弱势群体
-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及其现代保障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1
- 2008年
- 中国改革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城市中分化出一个规模庞大、数量可观的贫困人口群体。这种城市新型贫困群体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下的"副产品"和"牺牲品",他们与传统的乡村贫困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贫民有根本性区别,他们的生存能力更加脆弱,更需要社会安全网的保护。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建构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代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根据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及其特点,针对当前城市贫困保障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从四个层面构筑城市保障贫困群体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支持体系。
- 吴鹏森
- 关键词:城市贫民
- 上海市社会救助制度调研报告
- 2017年
- 现代社会救助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维护公民基本权益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根本的变化。本文通过梳理改革以来上海社会救助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上海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现状、主要贡献与突出问题,从而探索进一步完善上海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议。
- 吴鹏森
- 关键词: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
- 非传统腐败:中国面临的新挑战被引量:10
- 2009年
- 传统腐败是以公共权力向社会诈取民脂民膏,而非传统腐败则是利用发展过程中"蛋糕"做大的机会获取巨额的不正当利益。与传统腐败相比,非传统腐败具有隐蔽性、间接性和巨量性,甚至披上了合法的、正当的外衣。但这种非传统腐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合法性具有巨大的威胁,它在不知不觉间侵蚀着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在现代化中期阶段,中国将面临非传统腐败的严峻挑战。
- 吴鹏森
- 关键词:执政基础
- “第二代农民工犯罪”:概念辨析与解释模型
- <正>近年来,一个新的话题在犯罪学界、社会学界悄然出现并不断被人提起,这就是第二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那么,第二代农民工犯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与第一代农民工犯罪有何不同?为什么各界都非常关注第二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目...
- 吴鹏森
- 文献传递
- 搞活国企的三个关键
- 1998年
- 写在前面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 开。会议总结了1997年经济形势,提 出了199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 同的,也指出了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存 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表明要对这些 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期我们就国企改革、金融风险防范、经济结构调整三个问题邀清了四名学者进行了笔谈。目的是想为广大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当然,我们所说的“老问题”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其历史渊源,只不过显露出来的时间和程度不同,因而,社会各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就不一样。今年,我国的经济工作的总体方针是“稳中求进”,其中,进,就包括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经济结构调整要有新进展。目前具体方针和措施已经确定,关键就是看落实。我们期待着以上几个问题能够在今年有明显的好转。
- 吴鹏森
- 关键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年薪制农村包围城市
- 大城市实有人口管理的难点及其破解——以上海为例被引量:7
- 2012年
- "实有人口"管理是近年来人口管理部门提出的一种新的人口管理理念和管理举措,它通常和实有房屋管理联系在一起。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当前实有人口管理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破解实有人口管理难题的基本思路。
- 吴鹏森
- 关键词:实有人口实有人口管理
- “十二五”期间影响上海社会稳定的若干重大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社会生活出现大量新矛盾、新问题,上海在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维稳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当前影响上海社会稳定的因素突出表现在社会利益结构失衡、社会维稳环境变迁、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缺陷和社会治理模式落后等几个方面。为此,对"十二五"期间上海的社会稳定提出如下宏观预警:高度重视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特别要关注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日益紧张的劳资关系,特别要注意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新动向,特别要注意新生代农民工所带来的挑战;高度重视"中产阶级"的社会稳定,把解决"白领民生"纳入政府议程;高度重视失意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据此,提出上海"十二五"期间维稳工作的若干建议:进一步平衡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结构和谐;进一步优化社会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规范利益诉求行为;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维稳工作的根本转型。
- 吴鹏森
- 关键词:社会稳定
- 基层政治体系残缺:群体性事件频发背后的社会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是随着改革与发展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增多的。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每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大约几千起,1994年首次突破1万起。到世纪之交,群体性事件开始持续快速增长,1998年突破2万起,1999年突破3万起,2001年突破4万起,2002年突破5万起,2003年接近6万起。
- 吴鹏森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社会机制政治体系频发残缺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