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周康根

周康根

作品数:179 被引量:61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75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8篇化学工程
  • 19篇理学
  • 15篇冶金工程
  • 5篇电气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3篇废水
  • 23篇离子
  • 21篇电池
  • 20篇磷酸铁
  • 18篇氨氮
  • 13篇回收
  • 12篇催化
  • 11篇电池级
  • 11篇硫酸
  • 11篇膜蒸馏
  • 11篇光催化
  • 11篇含氟废水
  • 10篇铜粉
  • 10篇可见光
  • 9篇钛白
  • 9篇离子交换
  • 9篇磷酸铁锂
  • 7篇配位
  • 7篇氟化
  • 7篇氟化钙

机构

  • 162篇中南大学
  • 16篇深圳职业技术...
  • 11篇中南工业大学
  • 4篇湖南中金岭南...
  • 3篇长沙矿冶研究...
  • 2篇湖南大学
  • 2篇湖南城市学院
  • 2篇清华大学研究...
  • 2篇广东中金岭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邯郸学院
  • 1篇昆明冶研新材...

作者

  • 173篇周康根
  • 63篇彭长宏
  • 48篇陈伟
  • 27篇张启修
  • 22篇唐建军
  • 15篇姜科
  • 11篇何德文
  • 10篇张贵清
  • 10篇邹原
  • 10篇胡敏艺
  • 9篇王岳俊
  • 8篇张伟
  • 8篇彭佳乐
  • 7篇杨有才
  • 7篇郭朝晖
  • 7篇李嘉
  • 6篇李程文
  • 6篇刘久清
  • 6篇王崇国
  • 6篇龚丹丹

传媒

  • 8篇全国首届膜分...
  • 6篇水处理技术
  • 5篇膜科学与技术
  • 5篇中国有色金属...
  • 4篇矿冶工程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2001年膜...
  • 3篇工业安全与环...
  • 3篇应用化工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功能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2篇材料开发与应...
  • 2篇稀有金属与硬...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2篇材料与冶金学...
  • 2篇有色金属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12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酸铵镁法循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被引量:4
2007年
提出了磷酸铵镁(MAP)法循环处理氨氮废水的新方法。在对MAP的热分解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AP在100℃左右温度下直接进行热解2 h的产物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研究表明,对于NH4+质量浓度为900 mg/L的废水,虽然随着循环进行氨氮去除率逐渐减少,但第5次循环后氨氮去除率仍然高于70%。此方法的特点是磷酸铵镁(MAP)热分解时,可回收高浓度氨水而不再需要投加大量的镁盐和磷盐,实现氨氮的回收和MAP的循环使用。
赵婷周康根姜科
关键词:磷酸铵镁氨氮
焦磷酸镁的酸解及酸解产物的氨氮沉淀性能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磷酸铵镁热解过程中,生成焦磷酸镁的问题,开展了热解产物中焦磷酸镁的酸解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焦磷酸镁酸解行为的影响,得到焦磷酸根向正磷酸根的转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酸解能有效地使不具备氨氮沉淀能力的焦磷酸镁转化为对氨氮具有高效沉淀作用的磷酸镁,从而实现磷酸铵镁的循环利用。研究还考察酸解产物的氨氮沉淀性能,包括pH值、投加量等对氨氮沉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热解与酸解条件下,磷酸铵镁循环使用5次仍具有90%以上的氨氮脱出性能。
李海波周康根姜科彭佳乐
关键词:磷酸铵镁酸解氨氮
粒径对CaF_2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CaF2溶解实验对Ca2+.F-H+-H2O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进行研究,考察CaF2粒径、pH等因素对CaF2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结合热力学计算得到影响CaF2沉淀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CaF2粒径对溶液平衡总氟浓度有重要影响,CaF2粒径越大,其溶解度越小,溶液平衡总氟浓度越低;当CaF2粒径大于16.97um时,平衡总氟浓度低于8mg/L,而细颗粒CaF2在溶液中的平衡总氟浓度高于25mg/L;化学沉淀法处理含氟废水时,应尽可能增大CaF2沉淀粒径,并将反应终点pH控制在4.0-10.0之间,达到降低CaF2溶解度、强化CaF2沉淀效果的目的。
姜科周康根李程文
关键词:CAF2热力学粒径
一种从氯化物混合液中选择性回收铜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氯化物混合液中选择性回收铜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含铜离子的氯化物溶液中加入氯离子络合剂进行配位反应使铜离子转化成氯化铜分子和/或氯化铜络合物阴离子,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分离溶液中的氯化铜分子和/或氯化铜络...
周康根彭长宏陈伟吴业惠子程钰尧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湿氟石膏改性生产建筑石膏粉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湿氟石膏改性生产建筑石膏粉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湿氟石膏经自然风干或烘干去除部分游离水后,初步破碎至2mm以下,在湿氟石膏中加入一部分由硅铝酸盐、硫酸盐、含钙化合物混和组成的改性剂,在低温80-180...
郭朝晖肖细元周康根张康
文献传递
3β-乙酰氧基-15β,16β-亚甲基雄甾-5-烯-17-酮的合成被引量:2
2003年
在二甲亚砜、四氢呋喃或1,4—二氧杂环己烷溶剂中,当温度为12~30℃时,碘化三甲氧硫锤钅翁((CH3)3S+OI-)与氢化钠(NaH)作用1h生成甲基硫氧叶立德,再与3β 乙酰氧基雄甾 5,15 二烯 17 酮(Ⅱ)反应,产物经分离得到环丙化产物3β 乙酰氧基 15β,16β 亚甲基雄甾 5 烯 17 酮;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溶剂种类、加料方式对环丙化反应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12℃,n((CH3)3S+OI-)∶n(NaH)∶n(Ⅱ)=1.10∶1.05∶1.00,加料方式为叶立德溶液加入到甾体溶液中,溶剂为二甲亚砜和四氢呋喃(体积比为4∶1)时,用重结晶法分离得产物,产率为80.5%.测试了产物的比位移值Rf、熔点、旋光度,并采用IR,MS和1HNMR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刘丰良周康根刘佳佳
TiO2的晶型对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以锐钛矿、金红石及混晶TiO2作光催化剂,以活性艳红X-3B及苯酚作模型污染物,研究了TiO2的晶型对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is/O2条件下,以锐钛矿或混晶TiO2作光催化剂,反应80 min对活性艳红X-3B的降解率近100%,金红石型TiO2的则不到15%;在Vis/H2O2条件下,三种光催化剂均能降解苯酚,且金红石型TiO2显示更高的催化活性,反应180 min对苯酚的降解率达54%.通过对反应体系的荧光光谱分析显示,反应过程涉及.OH自由基的产生和参与;在TiO2可见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由锐钛矿型TiO2经一系列复杂反应产生H2O2,生成的H2O2在TiO2表面形成活性位吸附,从而拓宽TiO2的光吸收范围至可见光区,再在可见光激发下产生.OH自由基等活性物种而对污染物起降解作用.
唐建军范小江邹原邓爱华张伟周康根
关键词:二氧化钛光催化可见光晶型
多层陶瓷电容器内电极镍粉的研究进展
2005年
近年来,贱金属电极片式陶瓷电容器(BME-MLCC)在MLCC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到2002年,世界上已有超过70%的MLCC采用Ni贱金属内电极。介绍了MLCC用镍粉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内电极用镍粉性能对MLCC性能的影响,指出当前镍内电极MLCC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镍粉分散性、抗氧化性差和与陶瓷介质烧结行为不匹配等带来的,同时阐述了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超细镍粉的制备和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
陈瑞英周康根胡敏艺郭朝晖
关键词:多层陶瓷电容器镍内电极超细镍粉表面改性
N/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掺杂过程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以饱和尿素溶液水解沉淀钛酸四丁酯制备水合TiO2,再于400~700℃的空气气氛下煅烧2h,制得淡黄色的N/TiO2光催化剂.对N/TiO2光催化剂的物相、粒径、比表面积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粒径为10~30nm,比表面积为30~70m2/g,能吸收400nm以上的可见光;N/TiO2光催化剂在波长420nm的荧光灯激发下,经180min对2,4-二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率超过40%.通过TG-DTA,FT-IR及XPS等测试,分析了N/TiO2光催化剂的氮掺杂过程,表明掺杂氮源均匀存在于水合TiO2中,并在TiO2从无定型转为锐钛矿型的过程中以T——N化学键的形式进入了TiO2的晶格.
唐建军王岳俊谢炜平邹原周康根
关键词:光催化剂TIO2掺氮可见光催化活性
N1923萃取回收钛白水解废酸中的钛——反萃取参数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研究了N1 92 3萃取回收钛白水解废酸中的钛时负钛有机相的反萃取。选择以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为反萃剂的络合反萃方法对负钛有机相进行反萃取 ,考察了硫酸浓度、双氧水用量、相比、平衡时间等对钛反萃的影响 ,测出了反萃等温线并进行了串级逆流反萃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是钛的良好反萃剂 ,控制适当的操作条件 ,可以有效地实现负载有机相中钛的反萃 ;经 5级逆流反萃取 ,钛的反萃率达 90 %以上 ,回收的反萃液TiO2 浓度达 38g/L以上。
张贵清张启修周康根
关键词:萃取反萃取硫酸双氧水N1923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