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波
- 作品数:102 被引量:1,232H指数:2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内蒙古东北部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物源区示踪被引量:15
- 2012年
-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对内蒙古东北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的物源区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对研究区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常量元素、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的分析表明,哲斯组砂岩样品的常量元素整体上SiO2、Al2O3、Fe2O3含量高(分别为67.87%~71.94%、14.57%~15.61%、2.61%~6.20%),CaO、MgO含量低(分别为0.31%~0.58%和0.80%~1.93%)。微量元素上呈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除Zr、Y外相对较低,并且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明显负Eu异常的特点,其中(La/Yb)n=5.08~8.67,Eu/Eu*=0.56~0.77。认为研究区哲斯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源岩可能为花岗岩,其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环境。
- 董策周建波
- 关键词: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沉积物源区
- 中国东北地区西部~500Ma泛非期孔兹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 本次研究围绕兴安和额尔古纳地块的孔兹岩系展开,在已获得的锆石年代学数据的基础上,对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的孔兹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以探讨该区孔兹岩系的原岩特征、沉积环境及其地质意义。
- 董策周建波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原岩特征沉积环境
- 增生杂岩:从大洋俯冲到大陆深俯冲的地质记录被引量:11
- 2020年
- 增生杂岩形成于洋-陆过渡带的海沟和岛弧之间,一般称其为俯冲带混杂岩.增生楔的结构、组成和形成过程客观记录了大洋盆地演化、洋-陆物质循环以及大陆地壳增生历史等多种信息,被视为研究板块起源和大陆生长的窗口.增生杂岩以块体-基质结构、叠瓦状逆冲断层-同斜褶皱的构造样式、丰富的变质作用类型和强烈的水岩作用而独具特色,也是增生杂岩有别于传统沉积地层的标志.在长达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中,在增生杂岩的识别、组成与形成机制、基质与外来岩块的性质、大洋板块地层层序识别、大洋盆地重建、演化动力学背景以及与俯冲带和造山带类型的关系,特别是大陆俯冲带增生杂岩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在与板块起源相关的古增生杂岩的识别、增生杂岩带精细剖析、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增生作用、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示踪等领域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特别是中国境内发育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造山带与增生杂岩带,开展相关领域立典性工作,为中国科学家创新和引领国际相关研究提供了最佳机遇.
- 周建波
- 关键词:增生杂岩大陆俯冲
- 黑龙江佳木斯地块南端及邻区深部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 2022年
- 佳木斯地块及邻区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的东部,由于受到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牡丹江洋闭合的影响,该地区形成了复杂的构造.为了揭示该区深部电性结构,探讨其动力学机制等科学问题,我们采用基于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的三维大地电磁反演,获得了一个长约400 km的大地电磁剖面电性结构模型,该剖面反映了松嫩地块东北缘、佳木斯地块南端和完达山地体的深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并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和其他地球物理资料,我们对剖面所经过的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展开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松嫩地块东北缘的小兴安岭岩石圈电性结构以巨厚的高阻体为主,可能与多期次形成的花岗岩叠置作用有关;(2)三个地块之间的缝合带下方均存在高导异常,这些高导异常可能与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3)牡丹江断裂、跃进山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可能为地壳尺度的深大断裂,这些断裂可能作为微板块的边界,与块体之间的古缝合带重合;(4)佳木斯地块南端存在大规模高阻异常体,表明古老的佳木斯地块南端具有较冷的刚性块体特征,我们推测可能是冈瓦纳大陆或塔里木克拉通的一部分.
- 杨振梁宏达高锐高锐周建波周建波鲁安然
- 关键词:大地电磁
- 郯庐断裂中段鲁中基底韧性变形带的形成时代被引量:4
- 1998年
- 郯庐断裂中段鲁中基底的韧性变形带可分为两类:(1)北东向韧性变形带,以发育中深层次的构造片麻岩为特征,形成于早中元古代花岗质岩体(2488Ma)侵位之前;(2)北北东向韧性变形带,以中浅层次糜棱岩为特征,形成于晋宁期(941Ma)。文中对以上两类韧性变形带的形成机制和时代进行了初步讨论。
- 周建波胡克孙加鹏
- 关键词:郯庐断裂韧性变形带片麻岩糜棱岩元古代
- 扬子板块俯冲加积杂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根据大别—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系的地质产状,本文将其与高压—超高压岩石一起作为大陆板块俯冲的加积杂岩来考虑,发现它们在岩石类型、变质时代和原岩性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可看作为扬子板块大陆俯冲的加积杂岩。由此根据板块俯冲的加积楔模型,对浅变质岩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地球动力学解释,结果对扬子板块俯冲及其与华北板块碰撞的俯冲带和缝合带位置提供了制约。
- 周建波郑永飞
- 关键词:板块俯冲浅变质岩超高压岩石
- 胶南造山带地球动力学研究
- 地球动力学属于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高度结合的交叉性学科,构成了当代地学研究中的前沿.目前其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汇集控制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描述岩石圈的构造和演化,建立地球物理解释模型;并通过模型演示不同地质单元的深部...
- 周建波
- 关键词:造山带地球动力学
- 大兴安岭地区德尔布干断裂带北段构造年代学研究被引量:44
- 2009年
- 德尔布干断裂带是大兴安岭隆起西侧NE向的重要断裂带,处在海拉尔-拉布达林-根河盆地西缘,是著名德尔布干成矿区东南边界断裂带。为了确定德尔布干断裂带运动性质、活动时间,深入探讨该断裂带与中生代海拉尔-拉布达林-根河盆地及大兴安岭盆山格局、认识德尔布干断裂带多金属矿床成因等问题,本文应用锆石SHRIMP和云母^(40)At/^(39)Ar定年技术,分别对断裂带内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体、韧性变形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白云母石英片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其中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岩浆型锆石SHRIMP谐和年龄300.6±9.3Ma,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海西期的侵位年龄;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黑云母^(40)At/^(39)Ar坪年龄是130.9±1.4Ma,白云母石英片岩的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是115.6±1.6Ma,代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变形年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体岩浆型锆石SHRIMP谐和年龄130.1±1.4Ma,为同伸展构造变形侵位的岩浆事件。上述地质年代说明德尔布干断裂带是早白垩世(110~130Ma)该区最年轻的重大伸展构造变形产物。控制NE向大兴安岭隆起和中生代海拉尔-拉布达林-根河等火山沉积盆地的发育格局、以及中生代以来的地壳演化与成矿类型。
- 郑常青周建波金巍季建清张兴洲马志红丁雪
- 关键词:黑云母花岗岩EXTENSIONALPROTOLITHDUCTILE白云母CRETACEOUS
- 浅变质岩在示踪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中国大别—苏鲁造山带为大陆板块俯冲形成的碰撞造山带,该带北缘和内部产有原岩时代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的浅变质岩。这些浅变质岩对应于扬子板块北缘前寒武变质基底和扬子板块北缘古生代大陆架沉积物,形成过程于印支期扬子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的刮削作用密切相关,与大洋板块俯冲过程中刮削形成的加积楔具有类似的动力学过程。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高压—超高压岩石形成与折返过程,而且确定了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位置位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带的北部和苏鲁造山带的五莲—蓬莱群的北侧。
- 周建波程日辉刘鹏举刘建辉
- 关键词:浅变质岩高压变质岩大别-苏鲁造山带
- 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演化与油气远景
- 张兴洲乔德武迟效国杨建国金巍张梅生刘招君刘立薛林福刘财任收麦张凤旭王成文周建波葛文春
- 该项目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等多学科综合调查,系统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除大庆探区(大庆油田)以外的13个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及其演化规律,对各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石油地质条件做出了综合评价,并为油田的油气...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资源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