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鹰 作品数:5 被引量:3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20 1997年 对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将12个基因型的长约0.5mm的茎尖培养在含有0.2mg/L或2.0mg/L2,4-D的MS培养基上,形成了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因基因型和2,4-D浓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0%~75.7%。一方面,将胚性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在含有2,4-D的MS培养基上,它们形成了处于各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将具有体细胞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体细胞胚发育成植株。再生植株的胚性愈伤组织频率为5.9%~56.4%。另一方面,将培养8周后形成的高系14号和新大紫的胚性愈伤组织用于细胞悬浮培养,建立了增殖迅速、分散程度良好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在含有2.0mg/L 2,4-D的MS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7周后,将直径约1.0mm的细胞团转移到含有2.0mg/L 2,4-D的MS培养基上,并进一步转移到含有1.0mg/L ABA的MS培养基和MS基本培养基上,实现了高频率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在高系14号和新大紫中分别达到100.0%和53.6%,获得了大量再生植株。这些再生植株未有形态学变异。这样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将成为细胞水平突变、体细胞杂交和遗传转化的理想供体。 刘庆昌 米凯霞 鲁迪慧 周海鹰 付哲关键词:甘薯 胚性细胞 体细胞胚胎发生 甘薯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简报) 被引量:3 1992年 观察甘薯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认识它的过程,将为研究甘薯种和种间杂种的遗传提供重要的细胞学基础。但至今尚未见到对其全过程作系统观察的报道。我们于1991年8~9月以在北京地区自然开花的甘薯品种"高自1号"为试材,取其长度为7~10mm 的幼蕾,卡诺氏溶液固定24h,70%酒精保存,醋酸洋红压片镜检,获得以下结果。1)甘薯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经历前期Ⅰ(含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 李惟基 陆漱韵 周海鹰关键词:甘薯 小孢子母细胞 甘薯组(Section Batatas)A系列与B系列种间杂种植株形态变异观察 1993年 通过甘薯组 A 系列野生种 I.triloba(2n=30)和 B 系列栽培种甘薯(J.batatas)(2n=90)种间杂交的胚珠培养获得种间杂种植株。对杂种植株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①杂种植株在叶形、叶色、茎粗细、生根习性、开花习性和抗寒性等方面均产生变异。②杂种植株的花器中,雌雄蕊结构发生变异,全部花朵没有出现雄蕊,雌蕊却有1~5枚。③杂种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动于2n=27—56范围内,观察平均数为2n=37.25,可确定种间杂种为混倍体。 王家旭 陆漱韵 李惟基 周海鹰 王莉莉关键词:种间杂交 杂种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