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玲
-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药复合麻醉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电针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并对针药复合麻醉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予以评价。方法 :选择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 30例 ,分全麻组 (A组 )、针麻组 (B组 )和全麻复合电针麻醉组 (C组 )。分别于麻醉前、转流前、停转流后 30min和术后 2 4h采集外周静脉血 ,测定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NKCA)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2 (IL 2 )的水平。结果 :NKCA于转流前A组明显降低 ;B组却明显升高 ,且明显高于A组和C组 ;C组无明显变化。停转流后 ,3组均明显下降 ,B组明显低于A组。术后 2 4h ,各组进一步降低 ,C组明显高于B组。IFN γ和IL 2水平于停转流后 3组均降低 ;术后 2 4h ,各组进一步显著降低 ,但C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 :电针可增强NKCA ,但针麻不能改善体外循环引起的NKCA、IL 2、IFN γ抑制 ,提示应激性免疫抑制作用具优势效应。全麻复合电针亦不能完全改善体外循环引起的NKCA、IL 2、IFN γ抑制 ,但要优于单纯全麻和针麻 ,提示全麻复合电针对应激反应的良好控制可部分改善体外循环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
- 杨庆国杭燕南孙大金陈锡明王祥瑞许灿然姚建玲
- 关键词:复合麻醉心内直视手术免疫功能心房间隔缺损
- 针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规范化的研究被引量:5
- 1991年
- 我院自1972年首次应用针麻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取得成功后,并于1978年进行230例总结。我们认为针麻的特点是神志清楚,对循环影响较小,术后无肺部并发症,但优良率为69.2%。因此,针麻效果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效果,并将针麻体外循环心内直术的方法加以规范化。
- 许灿然孙大金姚建玲杭燕南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针刺麻醉
- 针药复合麻醉对心脏手术病人IFN-γ、IL-2、IL-6和IL-10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脏手术病人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对针药复合麻醉用于心脏手术予以评价。方法:选择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0例,分为全麻组(A组)、针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电针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转流前、停转流后30min和术后24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IFN-γ和IL-2水平于停转流后三组均降低;术后24h,各组进一步降低,但C组明显高于B组。IL-6和IL-10水平于术后24h三组均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电针不能完全改善体外循环(CPB)引起的IL-2、IFN-γ抑制,但要好于全麻和针麻,提示全麻复合电针对应激反应的良好控制可部分改善CPB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针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反应无影响。
- 杨庆国杭燕南孙大金陈锡明王祥瑞许灿然姚建玲
- 关键词:针刺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