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原

作品数:16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实验性自身免...
  • 4篇实验性自身免...
  • 4篇缺血
  • 4篇自身免疫性脑...
  • 4篇免疫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脑脊髓
  • 4篇脑脊髓炎
  • 4篇脊髓炎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细胞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灌注
  • 2篇凋亡

机构

  • 15篇河北联合大学...
  • 4篇秦皇岛市第二...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唐山市第五医...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作者

  • 15篇孙原
  • 12篇张春阳
  • 12篇石秋艳
  • 5篇范亚霞
  • 4篇田广平
  • 3篇杨斌
  • 2篇史国辉
  • 2篇李艳玲
  • 2篇董科
  • 2篇王翠兰
  • 2篇刘冰
  • 1篇冯晓明
  • 1篇赵毓芳
  • 1篇魏剑芬
  • 1篇田晓
  • 1篇孟晓华
  • 1篇徐湜潺
  • 1篇金秀平
  • 1篇贾伟
  • 1篇陈冬

传媒

  • 5篇中国煤炭工业...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与bFGF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2 d内、7 d、14d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VEGF和bFGF水平,利用头部CT或MRI测量梗死灶最大直径,3个月后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于发病后2 d内、7 d、14 d的血清VEGF和bF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在急性期VEGF水平持续升高,高峰发生在7 d,以后逐渐下降,至14 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血清bFGF水平在发病后2 d内达高峰,发病7 d呈逐渐下降趋势,14 d仍高于正常。(2)血清VEGF和bFGF水平与脑梗死面积有关,血清VEGF和bFGF水平愈高,脑梗死面积愈大(P<0.01)。(3)VEGF和bFGF水平与脑梗死的预后有关,VEGF和bFGF越高,预后越好(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bFGF浓度的变化与病程、梗死面积大小及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VEGF和bFGF浓度与脑梗死后新血管形成关系密切,二者可作为判断梗死面积与预后的新外周指标。
王翠兰石秋艳孙原范亚霞张春阳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MCP-1)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建立EAE模型,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大鼠发病率、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并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体内的表达及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高剂量治疗组大鼠发病率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病理学改变减轻,血清中MCP-1的表达减少。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EAE的临床表现,但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MCP-1的表达有关。
石秋艳田广平高敬华孙原张春阳范亚霞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阿托伐他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2例。每组除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外,A组加用奥拉西坦4g入250ml生理盐水缓慢滴注;B组加用丁苯酞胶囊200mg口服,3次/d;C组加用奥拉西坦和丁苯酞,用法同A组、B组;三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比较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奥拉西坦或丁苯酞治疗组。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孙原王翠兰张春阳石秋艳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药物治疗
肾炎康复片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给予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2.0%、92.0%,高于对照组(44.0%、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率(8.0%)低于对照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GFR)、肾有效血流量(ERPF)、滤过分数(EF)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在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基础上增加肾炎康复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赵毓芳史国辉孙原董科
关键词:肾炎康复片贝那普利老年糖尿病肾病
氯化钴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DF-1α/CXCR4的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SDF-1α/CXCR4表达的变化,观察细胞凋亡探讨缺血缺氧环境中SDF-1α/CXCR4生物轴的脑保护作用及氯化钴预处理的影响。方法将1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模型组(脑缺血组,n=60)、干预组(氯化钴组,n=60)。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72 h 6个亚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个时间点海马区SDF-1α及CXCR4的表达变化,TUNEL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模型组及干预组SDF-1α、CXCR4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于脑缺血再灌注6 h海马区SDF-1α、CXCR4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48 h表达至各时间点最高水平,随后表达逐渐减少,72 h仍有阳性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海马区SDF-1α、CXCR4的阳性细胞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氯化钴可能通过上调SDF-1α、CXCR4的表达,诱导脑缺氧耐受,促进干细胞向缺血组织迁移,间接发挥脑保护作用。
刘春景张春阳孙原李艳玲石秋艳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氯化钴SDF-1ΑCXCR4凋亡
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有视网膜病变53例(DR组),无视网膜病变27例(NDR组),另设健康对照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浆ET和VEGF,硝酸还原法测定NO,并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DR组患者血浆ET为(80.68±13.57)mg/L,高于NDR组[(65.33±11.24)mg/L]及对照组[(45.25±9.0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R组NO为(69.82±14.8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7.85±9.11)μmol/L],但低于NDR组[(77.52±18.5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R组VEGF[(110.52±25.65)μg/L]高于对照组[(82.42±18.47)μg/L]及NDR组[(97.55±25.6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均〈0.05)。结论ET、NO和VECF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王颖孙原魏剑芬金秀平陈冬吴乃君马绍杰贾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内皮素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房纤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房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4.5 h内(后循环梗死延长至6 h)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CG结果分为房颤组及无房颤组。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的Rankin(mRS)评分评价早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房颤组与无房颤组相比,病前卒中或TIA发病率更高(P=0.042),发病时NIHSS评分更高(P=0.023);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根据NIHSS评分在7 d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8.42%和70.73%(P=0.58),根据mRs评分在90 d时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3.15%和63.41%(P=0.47),早期疗效和晚期预后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房颤的卒中患者能够在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房颤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无显著影响。
张春阳石秋艳张会岭孙原
关键词:心房纤颤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自噬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后不同间隔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自噬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30),缺血预处理组再按缺血预处理后不同间隔时间分为1 d、3 d、5d 3个亚组,每组10只。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I、LC3-II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中自噬和溶酶体的激活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P<0.01),IPC组症状评分低于I/R组(P<0.05)。(2)脑梗死体积: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P<0.01);IPC组脑梗死灶体积明显低于I/R组(P<0.01),3 d亚组梗死体积少于1 d、5 d亚组(P<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BECLIN 1及LC3-II阳性表达增多(P<0.01),IPC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1),IPC 3 d亚组阳性表达低于1 d、5 d亚组(P<0.01)。(4)脑组织超微病理形态改变:Sham组细胞正常;I/R组及IPC组可见数量不等、处于不同时期的自噬体和或自噬溶酶体,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可见空泡,各级溶酶体显著增多,可见变形次级溶酶体,高尔基体分裂;IPC组自噬体及各级溶酶体数量较I/R组减少,各IPC亚组间自噬体及各级溶酶体数量无可见变化。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自噬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3 d优于1 d、5 d。
石秋艳刘冰张春阳范亚霞孙原杨斌
关键词:自噬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BECLIN1
苦参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血清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清TNF-α影响。方法建立EAE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及苦参素治疗组,观察苦参素对EAE大鼠的发病情况、病理学变化及血清TNF-α的影响。结果与EAE模型组比较,苦参素治疗组大鼠的发病率降低,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脊髓组织炎症病灶数减少,血清TNF-α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苦参素可能通过下调EAE大鼠血清TNF-α的表达抑制EAE的发病。
孙原田广平石秋艳张春阳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苦参素肿瘤坏死因子
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血脑屏障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按实验计划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2 h后,再灌注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连续5 d进行肢体缺血后处理。比较脑梗死侧的含水量、伊文思蓝(EB)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h A2、β-淀粉样蛋白(beta amyloid protein,Aβ)的表达。结果再灌注72 h、5 d右侧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同时间肢体缺血后处理组;肢体缺血后处理72 h、5 d组比再灌注组同一时间Eph A2及Aβ的阳性细胞数均较低。结论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急性脑梗死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脑梗死周围区Eph A2和Aβ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为保护血脑屏障的机制。
陈历石秋艳张春阳孙原李艳玲杨斌
关键词:肢体缺血后处理大脑中动脉闭塞血脑屏障EPHA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