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新艳

作品数:28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氧化氮
  • 7篇一氧化氮
  • 7篇体外循环
  • 7篇外循环
  • 5篇休克
  • 5篇一氧化氮合酶
  • 5篇诱导性
  • 5篇麻醉
  • 5篇合酶
  • 5篇感染性
  • 5篇感染性休克
  • 4篇动脉
  • 4篇血浆
  • 4篇手术
  • 4篇氨基胍
  • 3篇异丙酚
  • 3篇体外循环期间
  • 3篇氯胺酮
  • 3篇肺动脉
  • 3篇丙酚

机构

  • 27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8篇孙新艳
  • 25篇王俊科
  • 12篇盛卓人
  • 8篇宋冰冰
  • 7篇崔涌
  • 7篇许国忠
  • 5篇马支媛
  • 5篇吕黄伟
  • 4篇马虹
  • 4篇裴凌
  • 3篇虞建刚
  • 2篇张秉钧
  • 2篇张宁
  • 2篇王秋石
  • 2篇王昆鹏
  • 1篇单世民
  • 1篇王国柱
  • 1篇吴新军
  • 1篇熊君宇
  • 1篇郭艳辉

传媒

  • 16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6篇1998
  • 2篇199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治疗一氧化氮相关疾病的研究
宋涛马虹裴凌金镇王玲玲陈晓光吕黄伟王俊科孙新艳王秋石白涛
在临床麻醉的实践中,经常遇到感染性休克、心脑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等情况。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特别是感染性休克病死率高达20%-63%左右。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证实了一氧化氮(Nitric-oxide...
关键词:
关键词:疾病治疗一氧化氮合酶临床麻醉
异丙酚及氯胺酮对大鼠急性缺氧肺保护作用的比较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比较异丙酚、氯胺酮对急性缺氧肺动脉压、肺组织中Ca2 + 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三组 :P组 :静滴异丙酚 8mg kg-1 h-1,15min后吸入气改为混合气 (10 %O2 +90 %N2 ) ,通气 2 0min ;K组 :静滴氯胺酮 8mg kg-1 h-1,其余同P组 ;C组 :为持续静滴等量生理盐水 ,2 1%氧气通气 35min。实验结束时经颈动脉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速取出全肺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肺组织中钙离子含量。每组中随机取肺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急性缺血后P组和K组MAP及PaO2 与C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5 )。P组和K组的MPAP明显高于C组 (P <0 0 5 ) ,而P组的MPAP明显低于K组。P组缺氧后肺组织钙离子含量为 (5 7 5 8± 10 83)mg/g ,明显低于K组 (70 80± 11 40 )mg/kg。而两组均高于C组 (5 1 5 1± 9 19)mg/kg。透射电镜结果显示 ,C组肺组织超微结构正常 ,P组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好于K组。结论 与氯胺酮相比 ,异丙酚可显著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降低肺组织钙离子含量增加 。
马虹王俊科许国忠孙新艳
关键词:异丙酚氯胺酮急性缺氧肺保护作用
自体血回输对病人血浆肝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1
2002年
目的 观察自体血回输对病人血浆中肝素含量的影响 ,探讨肝素在血液回收时的应用。方法 自体血液回输组 (n =32 )与异体输血组 (n =30 )骨科、脑科择期手术病人 ,男女各半 ,年龄 18~ 48岁 ,术前肝、肾、凝血功能均正常 ,无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自体回输血量及异体输血量均超过 10 0 0ml。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中肝素含量 ;ACT Ⅱ型测定仪测定血中活化凝血时间 (ACT)。结果肝素含量 :自体血液回输组 ,术前、输血前、输血后 2小时肝素含量分别为 (0 6 5± 0 2 7)、(0 6 8±0 2 0 )和 (0 72± 0 19)U/ml;异体输血组分别为 (0 6 3± 0 2 4)、(0 6 7± 0 2 8)和 (0 6 9± 0 2 0 )U/ml。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ACT :自体血回输组三个不同时间分别为 (86 10± 2 0 5 4)、(133 5 0± 2 9 6 5 )和 (95 0 5± 2 9 71)秒 ;异体输血组分别为 (88 42± 18 37)、(131 70± 2 7 36 )和(92 86± 14 35 )秒。两组ACT值输血前均明显长于术前 (P <0 0 5 ) ,术前与输血后 2小时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组与异体输血组术前、输血前、输血后 2小时肝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自体血回输中使用肝素抗凝适量 。
孙新艳宋冰冰王俊科张晓光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输凝血功能肝素活化凝血时间
体外循环对转流前后白介素-8变化的影响
1999年
目的:观察手术和体外循环转流前后血浆白介素-8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17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分别在手术前、转流5min时、开放主动脉时、停体外循环后1h,经桡动脉采血2ml,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介素-8。结果:体外循环开始时白介素-8有上升趋势(P>0.05),开放主动脉后白介素-8增加明显,由(31.75±5.05)pg/ml增加到(93.71±30.74)pg/ml(P<0.05),停体外循环后白介素-8仍持续增加为(285.84±186.86)pg/ml(P<0.01)。结论:体外循环期间和术后白介素-8产生增加。
吕黄伟孙新艳王俊科许国忠盛卓人
关键词: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白细胞介素8
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期间白介素-8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1999年
吕黄伟王俊科许国忠孙新艳盛卓人
关键词:地塞米松体外循环IL-8
体外循环下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临床保护措施
吕黄伟马支媛孙新艳白宇袁治国
该项目通过对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顿抑的研究证明:(1)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时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细胞损伤,是引起心肌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氧自由基的形成与感染前性细胞因子(...
关键词: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全身麻醉下急重症手术病人反流原因的探讨
2002年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影响急重症手术病人反流的因素。方法 :对 74例ASA分级Ⅰ~Ⅳ级病人 ,其中急重症 16例 ,近胃手术 5 1例 ,远胃手术 2 3例 ,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后及手术中每 5~ 15min监测食管下括约肌压(LESP)、食管上括约肌压 (UESP)、胃内压 (GP)、咽部pH值和胃容量。结果 :74例病人中有 8例 10次发生反流 ,均为近胃手术 ,反流率为 13.5 %。 16例急重症中有 6例 8次发生反流 ,反流率为 5 0 0 %。急重症组GP(1.84kPa)和胃内容量 (1.4 0ml/kg)高于状佳组 (1.2 7kPa ,0 .80ml/kg) ,LESP和UESP低于状佳组。结论 :急重症病人胃内容量大、GP高 ,LESP和UESP易受麻醉有关用药的抑制 ,导致张力下降 ,是麻醉中易发生反流的主要原因。
宋冰冰孙新艳张秉钧盛卓人王俊科
关键词:反流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转流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2 1例 ,分别在手术前、转流前、转流 5min、转流 30min、停止转流前、停CPB后 1h ,采血样 4ml,用于NO及ET测定。结果 手术前血浆中NO为 (3.6 4± 0 .6 1)nmol/ml,转流前及CPB5min时分别为 (3.6 2± 0 .6 4 )nmol/ml和 (3.5 7± 0 .72 )nmol/ml与术前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NO在CPB30min、停止转流前及停机后 1h明显升高为 (5 .90± 1.11)nmol/ml、(5 .82± 1.2 5 )nmol/ml和 (5 .71± 1.2 2 )nmol/ml,与术前比有明显升高P <0 .0 1。手术前ET为 (11.4 7± 2 .5 8)pg/ml,转流前及CPB5min分别为 (11.16± 2 .39)pg/ml和 (10 .89± 2 .4 3)pg/ml,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CPB30min时ET降至最低点为 (6 .79± 2 .30 )pg/ml,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之后随转流时间增加ET逐渐回升 ,到停止转流前升至最高点为 (14 .6± 3.10 )pg/ml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停机后 1h为 (14 .34± 2 .97)pg/ml仍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结论 CPB是一个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可诱发一系列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可导致血浆中NO、ET浓度显著升高 ,且持续至停机 1h。
孙新艳吴新军马支媛张宁王俊科
关键词:CPB体外循环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全身性炎症反应
内毒素损伤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干扰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损伤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干扰作用。方法(1)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EC—CM)制作:EC—CM1: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孵育融合成单层的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24h,收集上清培养液制成;EC—CM2:以终浓度为1μg/ml的内毒素孵育融合成单层的PAEC1h后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孵育24h收集上清培养液制成。(2)分组及指标观测:将贴块法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分成5组,分别用EC-CM1、EC—CM2、EC—CM2+BMP-2 1ng/ml、EC—CM2+BMP—2 10ng/ml和EC-CM2+BMP-2 100ng/ml孵育PASMC。使用BrdU法测定PASMC增殖率;流式细胞仪分析PASMC细胞周期的变化;3^H—TdR掺入实验检测DNA合成情况;RT—PCR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mRNA的表达量;免疫印迹检测pSmad蛋白量及细胞周期素(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引起PASMC增殖率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DNA合成增加(P〈0.01),同时,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pSmad蛋白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中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Ⅳ组、Ⅴ组中PASMC增殖率显著下降,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DNA合成减少(P〈0.01),同时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pSmad蛋白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EC—CM2诱导PASMC cyclinD1的高表达,促进PASMC增殖;BMP-2可以通过激活Smad1信号转导途径抑制EC—CM2培养的PASMC表达cyclinD1,进而抑制EC—CM2刺激引起的PASMC增殖.BMP2作用在1~100n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裴凌单世民孙新艳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内毒素类肺动脉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内毒素处理鼠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影响
1998年
目的:观察比较iNOS抑制药AG对鼠离体主动脉和肺动脉环张力的影响。方法:测定血管对NE的量-效反应,在LPS(300ng/ml)中孵育4小时后。分为L-NAME(300μmol/L)或AG(100μmol/L)孵育60或20分钟共8组。结果:LPS孵育后动脉环对NE的反应明显降低,给予L-NAME或AG后均升高以10^(-6)mol/L NE作比较,L-NAME组主动脉20分钟时反应性明显高于AG组。L-NAME组肺动脉较AG组明显升高(P<0.01)。AG60分钟组主动脉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肺动咏组(P<0.01)。L-NAME引起的血管收缩高峰时间较AG组出现的早,且峰值高。结论:L-NAME和AG部可增加已降低的对NE的反应性;但AG仅使主动脉环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王俊科宋冰冰盛卓人崔涌孙新艳
关键词:内毒素主动脉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