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黑土
  • 7篇肥力
  • 4篇施肥
  • 4篇土壤
  • 4篇培肥
  • 4篇肥料
  • 3篇施用
  • 3篇土肥
  • 3篇培肥技术
  • 3篇黑土肥力
  • 3篇肥力特性
  • 2篇氮肥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养分
  • 2篇玉米
  • 2篇山参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配合施用

机构

  • 15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16篇尚惠贤
  • 16篇李军
  • 15篇孙宏德
  • 11篇刘淑环
  • 10篇朱平
  • 6篇安卫红
  • 4篇刘成祥
  • 4篇宋雅茹
  • 4篇刘翔
  • 3篇吴广礼
  • 3篇王柏涛
  • 2篇宋钢
  • 1篇高洪军
  • 1篇吴海燕
  • 1篇张为政
  • 1篇任军
  • 1篇陈依峰
  • 1篇彭畅
  • 1篇景喆

传媒

  • 6篇吉林农业科学
  • 3篇东北农业科学
  • 2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特产研究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土壤肥料

年份

  • 1篇2004
  • 3篇1995
  • 3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3
  • 1篇198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研究 第1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培肥增产效果被引量:6
1991年
黑土是我国主要的耕地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滨北及滨平铁路线的两侧,呈漫岗波状起伏。海拔150~220m,无霜期110~1.40天,年降水量450~600mm,有效积温1600~3000℃。耕地面积约9000万亩左右,主产玉米、大豆和小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土开垦较晚,自然肥力较高。但由于春风大,降水又高度集中于夏季,致使水蚀、风蚀较重,部分地区出现了“破皮黄”。春季易旱,夏季易涝,一遇灾害,产量下降20~30%,重灾区颗粒不收。近年来,由于轻视有机物料的投入,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由原来的4%以上下降到2~3%,中低产土壤面积趋于扩大。若不尽快采取得力措施,肥沃的黑土就会越种越薄,直接影响农牧林业的持续发展。
孙宏德李军尚惠贤朱平刘淑环宋雅茹
关键词:黑土肥力肥料增产
黑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研究
朱平孙宏德彭畅高洪军任军刘翔刘淑环李军尚惠贤王柏涛安卫红刘成祥吴国俊吴广礼吴海燕张为政宋雅茹景喆陈依峰
“黑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自选科研项目。1980-1986年得到省农科院、省科技厅、省农委的经费资助;1987-1990年列入国家计委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八五”、“九五”为农业部重点项...
关键词:
关键词:黑土肥料效益
山参生态环境和土壤特性的调查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山参是驰名中外的珍贵中药材,现只产于长白山林区。多生长在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地,针阔混交林植被,土壤为暗棕壤和白浆土。表层富含有机质,物理性状好,团粒结构,透水通气。全量养分丰富,速效养分适中,生理微生物活跃,酶活性较强。下层(12—22cm)土壤有机质急剧减少,质地较粘,保水托肥,有利于促成横灵体等山参特有的形态品质。
孙宏德李军朱平尚惠贤刘淑环安卫红
关键词:人参生态环境土壤
黑土肥力特性及其培肥技术的研究——第三报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被引量:1
1983年
从1979年开始,我们以中部商品粮基地的黑土为重点,调查研究了土壤肥力特性及其培肥技术,初步明确了黑土肥力特性和以增施优质农肥、实行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和技术措施。现将秸秆还田技术及培肥效果报告如下。
李军孙宏德尚惠贤王柏涛宋钢
关键词:秸秆肥秸秆直接还田腐殖化系数基础肥力
参地土壤的酶活性被引量:9
1990年
参地土壤有其与大田耕作土壤不同的特性,但参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与大田耕作土壤的趋势相同。山参生长地自然植被条件下,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呈“T”形分布,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30厘米土层中变化不大。参地土壤酶活性随土壤肥力的高低而变化。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其它土壤肥力因素与土壤酶活性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朱平孙宏德李军尚惠贤
关键词:酶活性人参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研究 第三报 施肥及种植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7
1993年
黑土开垦种植后,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单施化肥能提高作物产量,但土壤孔隙性、结构性较差。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呈增加趋势,有利于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善。玉米与大豆、牧草、绿肥等轮作、间作也有利于物理性状的改善。
孙宏德李军安卫红尚惠贤朱平刘淑环宋雅茹
关键词:施肥土物理性质黑土
玉米连作黑土培肥效果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活性有机质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的贮备和供应强度。与单施化肥区比,土镶N·P·K增加4%~11%。土壤物理性状趋于好转,总孔隙度、田间持水孔隙、通气孔隙增加3%~27%,容重下降12%~17%。土壤微团聚体发育良好,颗粒边缘光滑,疏松多孔,呈松散柔和的絮状分布。土壤生物活性提高,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活跃。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增加25%~124%,微生物总量高8%~27%。玉米高产稳产,公顷产玉米8500kg左右,比单施化肥提高10%以上。籽粒蛋白质和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也有所提高。
孙宏德李军尚惠贤朱平刘淑环安卫红吴广礼
关键词:玉米连作施肥
应用^(15)N示踪研究黑土施用尿素和硝铵后氮素的去向
1991年
在我省当前农业生产中,尿素和硝铵是主要的氮肥肥料。为摸清尿素和硝铵施用后氮素在土壤中的去向及探索提高其利用率的途径,我们于1988年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利用同位素15N示踪的方法对黑土施用尿素和硝铵后氮素的去向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朱平孙宏德李军尚惠贤刘淑环宋亚茹
关键词:黑土尿素硝铵氮素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研究 第二报 黑土玉米秸秆还田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0
1992年
黑土风蚀、水蚀较重,加之近年来重用轻养,忽视有机物料的投入,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为探索用养结合,有机无机并重的培肥增产施肥技术,我们于1982年始。
孙宏德李军尚惠贤朱平刘淑环安卫红宋雅茹吴广礼
关键词:黑土肥效肥料
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分析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
1990年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分析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得回归方程 y=540.78+22.15x_1+58.34x2+27.15x3+3.67x4-0.44x1x2+7.44x1x3+2.44x1x4+4.25x2x3-3.75x2x4-1.25x3x4-3.86x1~2-8.29x2~2-6.86x3~3-9.42x4~2,并可化简为(?)=540.78+22.15x1+58.34x2+27.15x3+7.44x1x3+4.25x2x3-3.86x^2-8.29x2~2-6.86x3~2-9.42x4~2;通过回归方程计算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吻合,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 R=0.9966,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黑土上,种植作物的高产因素主要由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构成,有机肥与磷肥、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效果较好。在施 N20公斤/亩,P_2O_210公斤/亩,K_2O5公斤/亩左右,并配合施有机肥1吨/亩左右,此时玉米产量达到最高,经济效益也最大;最佳施肥量区域是亩施N12—20公斤,P_2O_57—10公斤,K_2O3—5公斤,有机肥1吨左右。
朱平孙宏德李军尚惠贤
关键词:施肥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