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良鹄

作品数:203 被引量:1,12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35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生物学
  • 33篇医药卫生
  • 19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37篇基因
  • 29篇SNORNA
  • 24篇细胞
  • 22篇分子
  • 17篇生物学
  • 15篇酵母
  • 13篇进化
  • 13篇非编码
  • 13篇分子生物
  • 13篇分子生物学
  • 12篇蛋白
  • 11篇冬凌草
  • 11篇甲素
  • 11篇核苷酸
  • 11篇RNA
  • 10篇冬凌草甲素
  • 10篇药物
  • 10篇核酸
  • 8篇粟酒裂殖酵母
  • 8篇裂殖酵母

机构

  • 192篇中山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广东省微生物...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暨南大学
  • 4篇广东药学院
  • 3篇教育部
  • 3篇厦门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作者

  • 200篇屈良鹄
  • 97篇周惠
  • 65篇陈月琴
  • 13篇陆勇军
  • 12篇董博文
  • 11篇施苏华
  • 11篇张宏达
  • 10篇李泰辉
  • 10篇翁桁游
  • 10篇黄慧琳
  • 9篇郑凌伶
  • 8篇郑燕芳
  • 8篇张积仁
  • 7篇钟翎
  • 6篇庄丽
  • 6篇杨建华
  • 6篇戴欣
  • 6篇杨建华
  • 5篇黄立南
  • 5篇李斌

传媒

  • 44篇中山大学学报...
  • 10篇科学通报
  • 8篇第九届全国核...
  • 5篇自然科学进展
  • 4篇中国科学(C...
  • 4篇生命科学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科学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第四届全国R...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Acta B...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8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2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过cDNARDA法分离和识别盐藻(Dunaliella salina)盐胁迫相关基因被引量:19
2004年
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 (RDA)技术 ,对盐藻在盐胁迫时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分离鉴定 .在分离到的 10个基因中 ,有 5个与已知基因同源 (包括叶绿素a b结合蛋白基因、蛋白磷酸酶I催化亚基基因和 3个核糖体蛋白基因 ) ,还有 5个未知功能基因则是首次在盐藻中被分离 .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这 5个已知基因的功能都与细胞分裂或盐胁迫有关 .结果表明 :取样时盐藻细胞仍处于恢复阶段 ,所分离到的基因对于盐藻耐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磷酸酶I的下调表达可能是盐藻调节离子平衡的一个重要过程和细胞分裂受阻的原因所在 ;盐藻减缓细胞分裂速度可能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 ,以留出足够的能量来应对盐胁迫 ;其它 5个未知基因可能也与盐藻适应盐胁迫机制有关 .
方孝东黄薇林栖凤李冠一屈良鹄
关键词:盐藻盐胁迫
棕囊藻赤潮原因种的分子鉴定和起源分析被引量:21
2002年
测定了发生于我国东南海域赤潮原因种Phaeocystissp.及相关种类P globosa和P pouchetii18SrDNA序列,并以Phylip35分析软件构建序列距离矩阵和分子系统发育树图.结果表明,该赤潮原因种与球形棕囊藻P globosa18SrDNA序列完全相同,从分子水平鉴定了该原因种为P globosa.分子系统发育树图表示的P globosa和P pouchetii的分化顺序表明,分布于我国东南海域的P globosa可能是一种本地起源的暖水种.Phaeocystisglobosa不同株系的形态差异,可能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结果.根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对有害赤潮藻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设计用于有害赤潮藻快速鉴定的特异性分子探针,对赤潮的监控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陈月琴王宁周惠屈良鹄杨练锋吕颂辉齐雨藻
关键词:分子鉴定棕囊藻赤潮分子生物学
二种淡水微囊藻rDNA16S-235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20
1999年
本研究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的方法,对我国淡水铜绿微囊藻有毒株(M8641)和另一低毒的种类惠氏微囊藻(M574)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了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可以作为一个精细且稳定的指标,用于微囊藻的分类和鉴定。并从分子水平提出了铜绿微囊藻与惠氏微囊藻在种系发生上有较近缘的关系。本文首次对微囊藻属Microcystis rDNA基因间隔区全序列作了报道,为微囊藻属的鉴定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
陈月琴何家菀庄丽曾陇梅屈良鹄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RDNA基因间隔区
The computational RNomics platform for ncRNAs and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s in eukaryotes
The eukaryotic genome contains varying numbers of non-coding genes which play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s in t...
郑凌伶屈良鹄
文献传递
鉴别赤潮球形棕囊藻的核苷酸序列、核酸分子探针和方法
本发明属于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海洋环境微生物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rDNA间隔区核苷酸序列及来源于该序列的核酸分子探针,以及利用该探针鉴别海洋自然水域棕囊藻种源的方法...
陈月琴邵鹏周惠屈良鹄
文献传递
新疆北鲵的分子特征及进化生物学研究
<正>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是一种仅分布于我国新疆西部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珍稀两栖动物,对小鲵科的分类、系统演化等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已被列入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合会红皮书.自从1866年被俄...
陈月琴张鹏王宁王秀玲屈良鹄
文献传递
基于肿瘤特性的新联合用药思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正>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恶性难治性疾病,具有无限增殖、抵抗凋亡和易侵袭转移等诸多特点。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细胞周期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阻滞药物的联合使用,但该用药方案不仅毒性大、价格高昂,更重...
董博文黄巧娟梁子睿李斌翁桁游黄慧琳周惠屈良鹄
文献传递
Disruption of CREB1 leads to dysregulation of lncRNAs involved in cell cycle and migration due to transcriptional and coactivator competitive defects
<正>The CREB1 gene encode transcription factor involved in development and human disease.Previous studies have ...
李斌Li-Si ZhengChen-Min ZhangYan-Hua GuoLu-Qing WangYe-Ya TanShu-Rong LiuHui Zhou屈良鹄
文献传递
一种捕获全长非编码RNA测序文库的构建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捕获全长非编码RNA测序文库的构建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步骤S1、获得待测样本的RNA,并在RNA的两端分别连接3’DNA接头和5’RNA接头,得到RNA连接产物;步骤S2、将RNA连接产物与靶向非目标...
杨建华李斌屈良鹄
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细胞免疫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究特异性抗HPV16E6核酶的转染对宫颈癌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脂质体法将抗HPV16E6 ribozyme、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 ,命名为CaSKi R、CaSKi P细胞。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 3种细胞HLA 1、HLA 2、B7 1和B7 2基因的表达 ,分析CaSKi细胞转染核酶后免疫学特性的变化。诱导制备NK、LAK、CD3AK和肿瘤细胞共激活杀伤细胞 ,检测各种免疫细胞对CaSKi R、CaSKi P、CaSKi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CaSKi和CaSKi P细胞中HLA 2、B7 1、B7 2表达都很低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CaSKi R中HLA 2、B7 1、B7 2表达率均明显升高。 3种细胞中HLA 1表达率都很高。NK、LAK、CD3AK细胞对CaSKi R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CaSKi细胞 ,CaSKi、CaSKi R分别与rIL 2共激活杀伤细胞 (称CASKI和CASKI R)的杀伤活性无明显差别 ,对CaSKi R的杀伤活性高于CaSKi细胞。而各种免疫细胞对CaSKi P细胞的杀伤率与CaSKi细胞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抗HPV16E6 ribozyme的导入能使宫颈癌CaSKi细胞易于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杀伤 ,难于免疫逃避 ,但不能增强其免疫原性。
郑燕芳张积仁屈良鹄周惠
关键词:核酶子宫颈肿瘤宫颈癌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