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爱利
- 作品数:109 被引量:1,75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2004—202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对中国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深入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Poisson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报告事件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 2004—202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5 229起,总体呈波动性下降;报告事件总数居前5位的地区是重庆、湖南、贵州、广西、甘肃;报告事件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发生地主要在小学和初中;事件报告较及时,但处置时间较长(最短30 d)。2008年全国开展1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后各年报告事件起数未超过2008年水平;实行2剂疫苗接种的北京、上海、天津报告事件数较少;2008—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事件数均高于同期实行2剂免疫策略的麻疹、风疹,提示免疫接种对防止疫情暴发产生了一定的效果。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报告数量达到报告以来最低,提示我国在采取严格防范措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也预防了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因素Poisson回归发现,突发事件的数量与各地年报告发病率和免疫接种策略有关,1剂免疫接种地区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是2剂地区的3.924~32.284倍。结论接种疫苗是防止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从2020年6月开始实施2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预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量呈进一步下降趋势。
- 王媛崔爱利许文波王英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免疫策略POISSON回归
- 2008-2010年C4a人肠道病毒71型在中国大陆的广泛传播和流行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2008-2010年流行于中国大陆的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enterovirus71,HEV71)病毒和2008年安徽阜阳株的进化关系以及C4a进化分支病毒在中国大陆各省、区的传播和流行情况。方法从GenBank上获得2008-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份流行的具有完整VPl(≥891bp)或近似完整VPl(≥876b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信息的HEV71毒株序列,采用MEGA5.0软件,构建种系发生树,分析2008-2010年流行于中国大陆各省、区的C4aHEV71病毒与安徽阜阳株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结果中国大陆2008-2010年流行的HEV71分离株除了8株属于A型,一株属于进化分支C4b外,其他均为C4a;目前流行于中国大陆各省、区的C4a病毒与2008年安徽阜阳株同源性较高(96.5%~100%),其溯源可至1998年的C4b病毒。2008年的阜阳株所引发的传播链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湖南、山东等省市。结论中国大陆2008-2010年流行的HEV71分离株以C4a进化分支病毒为绝对优势病毒,阜阳株传播链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以安徽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 石晶张燕周剑惠朱贞毛乃颖许松涛崔爱利檀晓娟祝双利张勇严冬梅孔晓慧许文波
- 关键词:肠道病毒属种系发生疾病传播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型别鉴定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 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爆发进行血清学证实,鉴定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腮腺炎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临床诊断为腮腺炎患儿的血清和脑膜炎病人脑脊液(CSF)标本中的IgM抗体;从脑膜炎病人CSF标本中提取核糖核酸(RNA),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方法扩增病毒小疏水蛋白(SH)基因255个核苷酸片段;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的8个基因型代表株做亲缘性关系树分析。结果 15份血清中11份腮腺炎IgM阳性,5份CSF中2份IgM阳性。5份CSF标本中2份PCR扩增产物阳性。SH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2株病毒为F基因型,与1995~1996年中国流行的腮腺炎野病毒基因型一致。结论 此次疫情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爆发,部分病例合并有病毒性脑膜炎。
- 吴宏伟崔爱利许松涛朱贞姬奕欣张燕刘中华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病毒性脑膜炎
- 2020—2023年我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对2020—2023年全国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剂次含流腮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s,MuCV)的免疫策略下我国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基于2020—2023年全国流腮监测数据,对2004—2007年(未实施MuCV时期)、2008—2019年(实施1剂次MuCV时期)和2020—2023年(实施2剂次MuCV时期)三个不同时期全国流腮发病水平以及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020—2023年全国流腮年发病率为6.48~9.20/10万,年报告病例数为91303~129120例。在实施2剂次MuCV免疫策略后,我国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2004—2007年,2008—2019年相比,2020—2023年流腮的传统季节流行模式消失,全年无明显的流行高峰;流腮发病水平无明显地区差异。15岁以下的青少年依然是流腮的主要发病人群(占比85.46%),其中5~9岁儿童占比45.07%。和2004—2007年,2008—2019年相比,2020—2023年0~4岁组流腮病例构成比呈上升趋势,10~14岁组流腮病例构成比呈下降趋势,40岁以上成人病例构成比也有所增加。流腮最高发病率所在的年龄组由7岁前移至4岁。结论2剂次MuCV免疫策略有效降低了我国流腮的发病率,但仍需加强对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流腮疫情监测。
- 池旭靖罗淼淼朱贞毛乃颖张燕崔爱利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免疫策略
- 2011年甘肃省幼儿急疹病例中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情况及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阐明2011年甘肃省幼儿急疹病例中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情况及病毒基因特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对2011年甘肃省收集的169份幼儿急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HHV-6初筛,对HHV-6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U90基因PCR扩增、序列测定以及病毒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在169份幼儿急疹病例标本中,有60份标本检测为HHV-6病毒核酸阳性,获得了10条HHV-6B U90基因序列。HHV-6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婴幼儿,病例年龄中位数为9月龄。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HHV-6B可分为分支a和b。其中分支a又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分支(亚分支a-1、a-2和a-3),不同亚分支之间呈现一定的地域聚集性。本研究获得的10条HHV-6B序列分散在系统发育树的不同分支上,分属于亚分支a-1和a-2以及分支b。在10条序列中未发现基因重组现象。结论甘肃省存在着多个HHV-6B分支/亚分支病毒同时流行,病毒呈现出序列多样性。通过本研究首次阐明了甘肃地区幼儿急疹病例中HHV-6B基因特征,填补了我国HHV-6B分子流行学研究的空白,同时也为全球HHV-6B研究积累了数据。
- 周杨子刘建锋赵晓虹张燕崔爱利陈瑛
- 关键词:幼儿急疹基因特征
- 618例小儿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9
- 2021年
-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为其病原学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618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患儿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标本。应用病毒分离、细菌培养、飞行时间质谱和PCR/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核酸和蛋白质谱。结果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为7~12月龄小儿。发病多集中在冬春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6.15%(347/618);检出一种病毒病原阳性73.49%(255/347),其中前5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7.8%)、甲型流感病毒(23.9%)、乙型流感病毒(16.1%)、鼻病毒(12.2%)和偏肺病毒(10.2%);两种病毒阳性19.88%(69/347);3种病毒阳性4.32%(15/347);4种病毒阳性2.31%(8/347)。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占29.77%(184/618),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95.65%(176/184)。细菌感染17.31%(107/618),以肺炎链球菌(39.25%,42/10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30%,26/107)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7.61%(47/618),其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病毒混合感染分别为40.43%和34.04%。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I分别为7.71和4.56~13.04、2.43和2.02~2.93、3.53和2.56~4.86);病毒混合感染36.96%(34/92)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35.29%出现胸腔积液。结论长春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病毒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优势病原,肺炎支原体次之,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多病原混合感染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 黄艳智孙利伟刘宇奇马英伟田玉玲赵艳玲王利武姜洪波崔爱利张燕许文波
- 关键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儿童
- 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和亚型趋势分析被引量:55
- 2009年
-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1993~2006年本土麻疹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流行趋势。方法依据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病毒学监测数据库,分析中国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993~2006年,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748株麻疹病毒,其中743株为H1基因型,1株为H2基因型,1株为A基因型,3株为疫苗相关A基因型。在H1基因型中,684株为H1a基因亚型,50株为H1b基因亚型,9株为H1c基因亚型。从29个省分离到H1a基因亚型(西藏、湖北省未开展),H1b基因亚型只从10个省分离到,H1c基因亚型在1993~1994年从4个省分离到。自2000年以来,H1a基因亚型逐年成为优势流行亚型,并呈上升趋势;H1b基因亚型逐年转为弱势,其传播于2006年被阻断;而H1c基因亚型的流行自1995年已经消失。结论通过对1993~2006年中国29个省流行的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系统研究,阐明了在麻疹控制和加速控制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变异规律,以及病毒基因型别在地域和年代上的分布,证实H1基因型是中国近14年麻疹病毒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其中H1a逐渐成为中国近几年流行的绝对优势基因亚型。
- 张燕姬奕昕朱贞许松涛蒋小泓毛乃颖崔爱利许文波
- 关键词: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H1基因型基因亚型
- 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人腺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我国河南省漯河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基因特征。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SARI病例中鉴定的HAdV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后,扩增并测定其Hexon基因的Loop2区域,初步鉴定病毒分离株型别。然后根据初筛结果,分别使用HAdV各型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株3个靶基因(Penton base、Hexon和Fiber)的序列全长,并与各型原型株以及国内外相应型别代表株进行系统发育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确定HAdV病毒株型别并了解其基因特征。结果从河南省漯河市783份SARI病例中鉴定的27份HAdV阳性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获得18株病毒分离株,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这些毒株分属于B亚属(HAdV-3、HAdV-7和HAdV-55)、C亚属(HAdV-1、P1H2F2、Px1/Ps3H5F5、P89H5F5和HAdV-6)和E亚属(HAdV-4)。其中C亚属HAdV-1分离阳性率最高(33.3%),其次为B亚属HAdV-3(22.2%)和C亚属P1H2F2(11.1%)。本研究4种HAdV病毒株(HAdV-3、HAdV-4、HAdV-7和HAdV-55)基因组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显著的保守性和稳定性特点,而HAdV-C鉴定了3种基因重组模式(P1H2F2、Px1/Ps3H5F5和P89H5F5),其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HAdV感染主要以C亚属为主,其次为B亚属和E亚属,该数据为当地腺病毒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蔡建林徐瑾赵升张智博刘莹冯意江洁崔爱利张燕许文波朱贞毛乃颖
- 关键词:人腺病毒基因分型基因特征
- 一种用于风疹病毒全长基因组检测的捕获探针及其试剂盒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风疹病毒全长基因组检测的捕获探针及其试剂盒和应用,属于基因组测序技术领域。一种用于风疹病毒全长基因组检测的捕获探针,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79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
- 朱贞毛乃颖崔爱利张燕 钱程 刘莹 高艺轩 李崇扬 林怡彤
- 三种不同原理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诊断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比较不同原理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诊断中的应用,以便研制开发更先进的诊断试剂,应对可能发生的SARS再次流行。方法对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送检的正常成年人血清标本44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住院SARS患者血清标本62份,宁夏回族自治区CDC送检SARS患者及疑似患者血清28份,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原理的间接ELISA试剂进行抗体检测:①美国CDC采用全病毒灭活抗原包被,检测血清IgA、IgM、IgG抗体的试剂;②国内某公司采用全病毒灭活抗原包被,检测血清IgG及IgM抗体试剂;③基因工程表达并纯化刺突蛋白(spikeprotein,S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蛋白)抗原包被,检测血清中IgM及IgG抗体的试剂。结果通过比较研究显示:试剂①与试剂③的特异性较高,3种试剂的敏感性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由于全病毒裂解抽提液作包被抗原其生产过程存在生物安全隐患,要求条件高,所以基因工程表达并纯化的蛋白来制备SARS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有自身的优越性。由于N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各毒株之间的变异又很小,因此以体外基因重组N蛋白代替全病毒裂解液蛋白,是SARS抗体检测试剂的发展方向。
- 朱贞张燕毛乃颖刘中华崔爱利蒋小泓陈彪韩玉霞詹军吴立平许文波
- 关键词: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