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彤
- 作品数:59 被引量:3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近视眼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非球面性及其与角膜球差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非球面性(Q值)及其与角膜球差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16例(116眼),年龄18—45岁,球镜度-1.25-10.75D,柱镜度0.00-3.50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前、后表面6、7、8、9mm直径下的Q值及角膜球差进行测量。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角膜前、后表面Q值与球差及其他参数的相关性,以及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建立角膜前、后表面相应范围Q值与球差的回归方程。结果在6~9mm取值范围下,角膜前表面Q值分别为-0.24±0.09、-0.29±0.09、-0.33±0.09和-0.39±0.10;后表面Q值分别为-0.12±0.12、-0.21±0.11、-0.30±0.10和-0.38±0.10。前表面Q值较后表面Q值偏向负值方向,6—8mm前后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6.68、-3.46,P〈0.01)。6~9mm取值范围下,角膜前、后表面Q值均呈正相关(r=0.30、0.37、0.40、0.42,P〈0.01)。Q值与球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6mm角膜直径下,前表面回归方程为SA=0.663Q+0.415,后表面回归方程为SA=0.159Q-0.177,前表面Q值为-0.60时,球差接近零。6-9mill取值范围下.前表面Q值与与柱镜度均呈正相关(r=-0.28、0.27、0.25、0.22,P〈0.05)。后表面7—9mm范围内的Q值与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18、-0.21、-0.24,P〈0.05)。Q值与年龄、性别、眼别无相关。结论近视眼角膜前、后表面均呈长椭圆形,前表面较后表面的长椭圆形特点更显著。Q值与球差存在正相关关系,Q值越负,球差越小。
- 侯杰王雁耿维莉金颖左彤
- 关键词:角膜近视Q值球差
- 折射/衍射球柱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设计被引量:3
- 2009年
- 为了提高白光下人眼的视觉质量,设计了一款折射/衍射球柱有晶体眼人工晶体(PIOL)。根据实际人眼的角膜地形图、眼内各组分的轴向间距和波前像差,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了个性化眼模型;然后,运用该模型,设计了球柱PIOL和折射/衍射球柱PIOL。研究表明:与球柱PIOL相比,折射/衍射球柱PIOL能够全面提高人眼的白光调制传递函数(MTF)和非中心波长下的MTF,有利于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研究还表明:折射/衍射球柱PIOL只需要在4 mm区域设计二元面就能够满足要求。最后,分析了加工工艺问题。折射/衍射球柱PIOL在先进视觉矫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王肇圻饶丰王雁左彤赵堪兴
- 关键词:色差调制传递函数
- 飞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手术前后散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近年来新兴的屈光手术方式,其术后的视觉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散射光是一项评价视觉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不同屈光手术前后散射光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研究飞秒LASIK手术后散射光的变化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飞秒LASIK手术前后散射光的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飞秒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5例109眼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和6个月应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测量的散射光计量值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各时间点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与术前年龄、等效球镜度、瞳孔大小和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关系,分析术后各时间点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与残余角膜植床厚度(RBT)、RBT/CCT、切削深度、切削比、设定瓣厚度、角膜瓣直径、蒂宽、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飞秒LASIK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和6个月测得的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0.90_+0.19、1.10-+0.19、1.02_+0.18、0.96±0.16和0.94±0.15,各时间点间所测散射光计量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99,P=0.000),术后1周的散射光计量值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17),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眼的散射光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9,P=0.437),术前和术后6个月散射光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7,P=0.062)。术前散射光计量值与年龄、等效球镜度、瞳孔大小和CCT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与切削深度均呈负相关(r=0.226、-0.228、-0.241,P〈O.05),与切削比均呈负相关(,=-0.149、-0.219、-0.255,P〈0.05)。结论飞�
- 刘洋辰王雁李晶左彤王璐鲍锡柳魏升升
- 关键词: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散射光
- 飞秒激光LASIK术后早期不同部位角膜敏感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LASIK术后早期角膜中央和周边区敏感性的恢复情况。方法观察飞秒激光LASIK手术的患者40例(71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使用Co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检查角膜中央、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五个部位的敏感性,统计方法采用Kruskal WallisH秩和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飞秒激光LASIK手术后早期,在五个测量部位,术后1周、1月、3月角膜敏感性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3月各个时间段,角膜上方敏感性均高于其他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中央区角膜敏感性小于其他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角膜敏感性与角膜中央切削深度、中央角膜厚度、术前等效球镜度无相关性(r=0.005;-0.105;0.03,P=0.97;0.38;0.80)。结论飞秒激光LASIK术后早期角膜敏感性明显下降,角膜瓣蒂所在位置的敏感性较其他位置下降程度低,中央区角膜敏感性的恢复慢于其他位置,角膜中央敏感性与中央切削深度、角膜中央厚度、术前等效球镜度无相关。
- 魏升升王雁耿维莉金颖左彤刘洋辰薛超
- 关键词:飞秒激光LASIK角膜敏感性角膜
- 显然验光与不同瞳孔直径下波前像差验光的比较
- 2012年
- 目的采用波前像差仪进行客观验光,比较分析显然验光与不同瞳孔直径下含有不同高阶成分的波前像差验光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1例(62眼),利用基于Hartmann.Shack原理的波前传感系统进行波前像差测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不同瞳孔直径下仅有离焦的屈光度,包含离焦及球差的屈光度和含有离焦、球差及二级球差的屈光度.并应用Friedman检验分析临床显然验光与这些波前像差验光屈光度的关系。结果2、3、4、5、6mm直径瞳孔下的波前客观屈光度分别与临床显然验光屈光度比较,仅含有离焦时的屈光度差异最小,球镜度差异的中位数分别为-0.540、-0.473、-0.422、-0.407、-0.29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9.29,P〈0.01);柱镜度差异的中位数分别为0.193、0.142、0.119、0.078、0.0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25,P〈0.01);平均散光轴差异的中位数分别为-2.41、-2.89、-3.03、-1.94、-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42,P〉0.05)。含有高阶成分的屈光度与临床显然验光差异较大。结论由波前像差计算得到的屈光度与瞳孔直径和高阶像差参与的多少有关。纳入较高阶球差后等效屈光度降低,较大瞳孔直径下无高阶像差参与的波前屈光度与临床显然验光较接近。波前验光散光轴向与主觉验光较接近。
- 左彤杨晓艳方利华耿维莉金颖
- 关键词:瞳孔验光波前像差屈光散光
- 角膜手术后眼模型的构建和人工晶状体设计被引量:3
- 2009年
- 根据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角膜地形图、眼内各组分的轴向间距和波前像差,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了术前的个性化眼模型.结合角膜屈光手术后实际测量的波前像差,建立了术后个性化眼模型.运用该模型,为角膜屈光手术眼设计了双球面人工晶状体.研究表明:对于角膜屈光手术后人眼,用术后个性化眼模型计算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可靠.该模型还能够为术后眼设计矫正像散和其他高阶像差的人工晶状体,同时可以用来评估角膜手术联合白内障术后人眼的光学性能,以及手术中各类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 饶丰王肇圻王雁左彤赵堪兴李博研
-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眼视光学人工晶状体角膜屈光手术
- 基于波前像差的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测定被引量:8
- 2007年
- 提出了一种计算复色光下人眼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的方法.利用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测量的波前像差数据,求得眼睛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利用CSV-1000测试仪和VAF-1000视锐度测试仪分别测量同一只眼睛的全眼对比敏感度函数以及视锐度,由调制传递函数、对比敏感度函数以及视锐度之间的关联获得复色光下人眼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曲线.结果表明: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曲线与眼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无关,并且正常人眼(无视网膜疾病)的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值相近.因此多眼的空间像调制度曲线的统计平均值可以作为标准,用来评判人眼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
- 王伟王肇圻王雁左彤
- 关键词:调制传递函数
- 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SBK)前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特点。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高度近视患者36例(65眼),年龄19~34岁,平均(22.9±3.6)岁,等效球镜度-6.375—12.50D,平均(-8.35±1.21)D,所有患者均行SBK。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对患者的模拟Goldmann眼压(IOPg)、角膜补偿眼压(IOPcc)、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滞后量(CH)及内向压平时间(Timeln)和外向压平时间(TimeOut)进行测量和分析。应用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IOPg、IOPcc、CRF、CH、Timeln、TimeOut和TimeOut—Timeln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多重回归和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因素。结果术前IOPg、IOPcc、CRF、CH和TimeIn、TimeOut及TimeOut.Timeln分别为(17.5±3.0)mmHg、(17.6±2.9)mmHg、(11.1±1.4)mmHg、(10.5±1.3)mmHg、(8.0±0.4)ms、(18.6±0.2)ms和(10.7±0.4)ms,术后1个月分别为(12.4±3.5)mmHg、(16.4±3.3)mmHg、(7.0±1.2)mmHg、(7.5±1.0)mmHg、(7.2±O.5)ms、(18.4±0.2)ms和(11.2±0.5)m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4.2、3.5、28.1、24.9、17.4、16.2、-10.7,P均〈0.01)。aIOPg、aCRF与切削量(AD)呈正相关(r=0.247,P=0.047;r=0.298,P=0.016),而aIOPcc、aCH和/XTimeln、ATimeOut及a(TimeOut-Timeln)与AD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K矫正高度近视会对角膜生物力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术后角膜生物力学信号发生一系列变化,与激光切削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 谢丽丽王雁左彤耿维莉金颖张琳
- 关键词:近视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角膜生物力学
- 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特征及与全眼高阶像差的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角膜高阶像差的特点及与全眼高阶像差的相关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216例(216眼),应用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仪与全眼波前像差分析仪(Schwind)在4mm与6mm瞳孑L直径下分别对角膜与全眼进行波前像差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角膜与全眼各主要高阶像差项的差异,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患者角膜主要高阶像差项与球镜度、柱镜度、年龄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散光顺规组与逆规组组间角膜高阶像差对比情况。结果4mm和6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总球差、水平彗差(C3+1)、球差(C40)在角膜与全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mm:t=-2.364、-7.587、-2.197、-6.320,P〈O.05;6mm:t=-4.794、-7.631、-7.945、-7.413,P〈O.01)。4、6mm的角膜C40(顺规组与逆规组)与球镜度呈明显正相关(顺规组:r=O.211、0.255,P〈0.01;逆规组:r=0.697、0.562,P〈0.01);逆规组各瞳孔直径角膜C3+1与柱镜度呈正相关(r=0.470、0.429,P〈O.05)。6mm的顺规组与逆规组间的垂直彗差(C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直径范围下角膜高阶像差各Zernike项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斜向三叶草、水平三叶草.与全眼像差排列顺序不甚相同。角膜与眼内像差可能存在补偿或迭加作用。顺规组与逆规组角膜高阶像差值略有不同,即使全眼散光表现为逆规,但角膜散光多为顺规,且与像差之间具有一定特异性关系。
- 祖培培王雁王璐左彤耿维莉金颖
- 关键词:高阶像差角膜近视散光
- 正常人、LASIK及Epi-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
- 张琳王雁侯杰左彤金颖耿维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