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仙慧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阿米替林
  • 3篇麻醉
  • 3篇局部麻醉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局部麻醉
  • 2篇半数有效浓度
  • 1篇丁哌卡因
  • 1篇动脉
  • 1篇行为学
  • 1篇胸背部
  • 1篇胸背部疼痛
  • 1篇腰胝丛
  • 1篇镇痛作用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学
  • 1篇疼痛
  • 1篇痛觉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康仙慧
  • 5篇宋莉
  • 5篇刘慧
  • 3篇杨邦祥
  • 3篇杨帆
  • 2篇肖红
  • 1篇柴云飞
  • 1篇上官王宁
  • 1篇文传兵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阿米替林抗大鼠坐骨神经痛觉过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局部注射阿米替林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阿米替林外周抗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3只,体重(200±20)g,按照Bennett等的方法制备CCI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n=8):NS组、A2.5组、A5组、A10组、A15.9组和Aip组。Aip组为腹腔注射阿米替林2.5mg,NS组、A2.5组、A5组、A10组和A15.9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注射生理盐水0.5mL以及2.5、5.0、10.0、15.9mmol/L阿米替林0.5mL。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2、4、8、12、24、48h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并根据Hwang等运动评分进行患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48只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伤口感染、肢体瘫痪及导管脱落等现象发生。A2.5组、NS组和Aip组大鼠运动功能均无明显改变,运动功能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5组在2h内、A10组在4h内、A15.9组在8h内均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评分与NS组、Aip组及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后运动功能均完全恢复。注药前6组大鼠MWT和TW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5组在2h内,A5组在4h内,A10组和A15.9组在24h内各时间点MWT及TWL较注药前、NS组和Aip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A2.5组、A5组、A10组随阿米替林给药浓度的增加,MWT和TWL逐渐升高,持续时间逐渐延长。A15.9组与A10组间及Aip组与NS组间注药后各时间点MWT及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旁注射不同浓度(2.5~15.9mmol/L)阿米替林均可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MWT和TWL,具有外周抗痛觉过敏的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和封顶效应;5.0~15.9mmol/L阿米替林可产生运动阻滞,但均可完全恢复。
宋莉杨邦祥康仙慧肖红杨帆刘慧
关键词:阿米替林机械痛阈
阿米替林对大鼠静脉局部麻醉效应的半数有效浓度
2008年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对大鼠静脉局部麻醉效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健康雄性大鼠90·只,体重190~240g,随机分为3组(n=30):阿米替林组、布比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将大鼠鼠尾均分成上段(近心端)、中段、末段(远心端)三部分并做标记。尾静脉穿刺置入套管针并接肝素帽,用驱血带从尾尖驱血至鼠尾上段和中段交界处,于驱血带上缘处固定止血带,随后各组于10s内分别注入规定浓度的阿米替林、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各0.5ml,均以0.9%生理盐水稀释,10min后松开止血带。采用序贯法进行实验,阿米替林组第1只大鼠尾静脉注射0.05%阿米替林,相邻浓度比值为1.414;布比卡因组第1只大鼠注射0.03%布比卡因,相邻浓度比值为1.667;利多卡因组第1只大鼠注射0.08%利多卡因,相邻浓度比值为1.250。计算各组的EC50和95%可信区间。于给药前1h(基础状态)、给药后3min和2d时测定甩尾反应时间(TFL)。观察大鼠是否出现局麻药神经毒性反应(烦躁不安、惊厥、死亡等)和鼠尾局部组织损伤。结果阿米替林组、布比卡因组及利多卡因组的EC50分别为0.111%(95%可信区间0.092%~0.133%)、0.058%(95%可信区间0.048%~0.078%)及0.129%(95%可信区间0.103%~0.160%);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布比卡因组EC。降低(P〈0.01),利多卡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布比卡因组比较,利多卡因组EC50升高(P〈0.01)。与基础值比较,各组给药后各时点鼠尾上段T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min时鼠尾中段TFL升高(P〈0.01),给药后2d时T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均未见神经毒性反应和鼠尾局部组织损伤。结论阿米替林产生的静脉局部麻醉效力低于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相似。
康仙慧宋莉柴云飞杨邦祥杨帆上官王宁刘慧
关键词:阿米替林
阿米替林局部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康仙慧宋莉刘慧
关键词:阿米替林局部麻醉药丁哌卡因腰胝丛镇痛作用抗伤害作用
主动脉夹层误诊1例
2007年
康仙慧宋莉刘慧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强直性脊柱炎胸背部疼痛误诊进行性加重剧烈疼痛
大鼠静脉局部麻醉模型的建立与阿米替林静脉局部麻醉作用的研究
背景:静脉局部麻醉(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IVRA),又称BierBlock,于190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成人的四肢短小手术,具有经济、简便、效果确切、无神经创...
康仙慧
关键词:静脉局部麻醉阿米替林半数有效浓度麻醉作用局部毒性
文献传递
反复(慢性)注射阿米替林和布比卡因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行为学及神经病理学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局部反复(慢性)注射阿米替林和布比卡因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及神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探讨其对外周抗痛觉过敏作用及神经组织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0)g,按照Bennett等的方法制备CCI模型,5d后随机分为3组(n=8):阿米替林组(A组)、布比卡因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模型制备后5、7、9d分别经留置导管给予0.5mL的0.5%阿米替林、0.5%布比卡因及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根据Hwang等标准行运动功能评分;于注药前及第3次注药后1、3、5、7d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于模型制备后16d取坐骨神经标本,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采用Estebe评分方法行组织学评分。结果大鼠均存活至行为学实验观察完成。A、B组大鼠于每次注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运动障碍,A组在8h内、B组在2h内运动功能评分与C组和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注药A组在8h后、B组在2h后大鼠运动功能均完全恢复。A组第3次注药完成后1、3d的MWT和TWL较注药前及注药后5、7d显著升高,也较1、3d的B、C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MWT和TWL与注药前及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坐骨神经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可见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完整,轴索排列大致整齐,无明显脱髓鞘改变,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各组坐骨神经组织学评分均为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局部反复(慢性)注射0.5%阿米替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具有外周抗痛觉过敏的作用,其作用具有累加效应,且未见坐骨神经发生明显病理学改变。
宋莉肖红杨帆杨邦祥康仙慧文传兵刘慧
关键词:阿米替林布比卡因神经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