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护理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术
  • 3篇冠状
  • 2篇心电
  • 2篇心电门控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容积CT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门控
  • 2篇脑胶质瘤
  • 2篇护理配合
  • 2篇胶质

机构

  • 6篇华北电网有限...
  • 5篇北京电力医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康群凤
  • 6篇齐旭红
  • 6篇周全红
  • 3篇毕冬梅
  • 3篇康枫
  • 3篇温智勇
  • 3篇赵建华
  • 3篇赵建华
  • 3篇毕冬梅
  • 2篇李娟
  • 2篇郗尊青
  • 2篇毕冬梅
  • 2篇陈世光
  • 2篇陈世光
  • 2篇张雪梅
  • 2篇张雪梅
  • 2篇康枫
  • 1篇温志勇
  • 1篇周凤兰
  • 1篇刘炎

传媒

  • 5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中国CT和M...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焦解决模式在腹部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腹部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在该院行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检查的患者128例,按单双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的5个步骤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检查中的遵医配合度,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检查结束时记录两组患者完成检查用的时间。结果护理结束时,观察组的遵医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完成腹部动态增强检查用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对提高腹部动态增强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可以改善检查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检查。
康群凤郭惠平
关键词:聚焦解决模式
高压注射器在容积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2
2011年
CTA增强扫描在CT诊断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对疾病的诊断、定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CT检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高压注射系统注射对比剂,可很好地显示各部位血管的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病),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我院2008年8月-2010年3月共行CTA增强扫描50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操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康群凤周全红毕冬梅张雪梅康枫齐旭红
关键词:血管成像高压注射器容积CT护理
64排螺旋容积CT成像技术在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容积CT(VCT)成像技术在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血管,观察病变血管显示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VCT血管重建成像均能清晰下肢动脉病血管不规则钙化、扭曲、囊袋样扩张、管壁僵硬、迂曲等,能清晰显示术后金属支架及人工血管全貌。VCT扫描时间为22s、25s、28s,扫描间隔时间3s,通过后处理软件,均能显示下肢动脉及主要分支,使下肢动脉能完整显示,无任何骨骼干扰,完全符合临床诊断。结论64排128层螺旋V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作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周全红温志勇康群凤毕冬梅赵建华刘炎高爽陈世光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回顾分析44例患者同期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 CT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29%,MRI检查3D TOF法血管平均狭窄率35%;黑血法血管平均狭窄率28%。MRI检查发现钙化45处,CT发现81处;CT检查显示的36处小点状钙化MRI未能显示。结论 CT与MRI均能判断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显示,CT优于MR;综合多序列扫描影像特点,可以提高MR诊断准确率。
齐旭红毕冬梅李娟张雪梅康群凤周全红康枫温智勇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MRICT
磁共振成像检查5668例的管理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总结磁共振检查患者的护理管理体会。方法:对5 668例磁共振受检者实施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全方位护理体会。结果:经过有效护理管理均能顺利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取得良好的影像资料。结论:细心、周到的检查前准备和有效的全方位护理是配合完成检查的保证。
毕冬梅康群凤张雪梅赵建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颈部动脉3D TOF-MRA与心电门控颈部斑块扫描的成像技术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3.0T 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特点,探讨联合应用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行3.0T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的患者30例并对检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30例3D TOF-MRA检查中,A级25例,占83%;B级3例,占10%;C级2例,占7%。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中A级20例,占67%,B级6例,占20%;C级4例,占13%。结论 3D TOF-MRA技术可明确诊断绝大部分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但也存在的不足,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可明确诊断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对颈部3D TOF-MRA成像的有效补充,二者的合理应用及结合可以从多方面来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弥补相互间的不足。其在颈部血管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安全的、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
周全红康枫齐旭红康群凤于洋陈世光邵秋霖刘炎温智勇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时间飞跃法心电门控
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神经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评估基于FSE的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神经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例疑似脑胶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R常规、3D-ASL及MR脑灌注-动态磁敏感对比成像(DSC)。分别测得DSC和3D-ASL两种方法中的肿瘤实质部分最大相对血流量(r TBFmax)。将这两种方法得到的r TBFmax做差异分析(t检验);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别比较ASL及DSC产生的r TBFmax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35例患者中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高级别胶质瘤18例(WHOⅣ级11例,Ⅲ级7例),低级别胶质瘤13例(WHOⅡ级)。r TBFmax值在3D-ASL和DSC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 D-A S L法测得的r T B Fm a x值,高、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2.3 4±1.2 1)、(0.69±0.36),DSC法测得的r TBFmax值分别为(2.55±1.06)、(0.72±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ASL可成为胶质瘤血流动力学的常规评估方法,将其与常规MRI扫描联合用于术前胶质瘤级别的评估会提高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准确性。
苗娜齐建国周全红国宇陈世光康群凤康枫
关键词:磁共振灌注成像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脑胶质瘤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高心率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冠状动脉追踪冻结(SSF)技术对快心率患者降低辐射剂量及保证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60例患者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率为73-80次/分。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选择管电流为230-750mA,管电压为100-120kV。扫描后分别采用SSF重建及不采用SSF重建。计算患者的有效剂量(ED),并将其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参数模拟计算的ED进行对比。采用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对其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与不结合SSF技术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1±0.59)分和(2.55±1.45)分(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的ED分别为(4.86±0.80)mSv和(15.80±2.50)mSv(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并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
周全红康枫康群凤秦红军陈世光毕冬梅赵建华刘焱李凯闫川王斌
关键词:X线计算机人体质量指数
128层螺旋CT冠脉造影成像质量与护理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周凤兰康群凤赵建华毕冬梅
静脉滴注甘露醇过敏反应1例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康群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