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坤
- 作品数:27 被引量:197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军团菌病被引量:32
- 2003年
- 军团菌所致的医院获得性军团菌性肺炎和社区获得性军团菌性肺炎等军团菌病是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具有暴发流行的特性 ,因此强化对军团菌病的认识是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一件大事。本文就军团菌病有关研究近况进行了初步阐述。
- 胡大林廖建坤杨光欧阳小明
- 关键词:军团菌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胸部X线检查红霉素
-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总结分析该院 4年来对广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 336例现场急救、安全运送处理的急救资料。
- 田进段梅珍吴金辉廖建坤黄玻汤寿春
- 关键词:交通伤急救高速公路
- 心肺复苏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 目的对心肺复苏仪在院前急救中应用进行探讨,比较其与人工心肺复苏的不同及优点。方法将院前心跳呼吸骤停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病例。对观察组采用萨博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而对对照组采用2...
- 廖建坤唐增辉何玉华朱国清
- 30例创伤的院前急救体会
- 2010年
- 目的分析创伤的院前急救措施,以期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对30例创伤患者加强院前急救,包括畅通呼吸道、止血、输液、固定等综合性措施,并对其进行急救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观察。结果加强急救后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6.67%,并且通过相应急救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加强院前急救能够有效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为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 朱国清廖建坤
- 关键词:创伤院前急救
- 苯与DNA损伤及细胞凋亡被引量:5
- 2002年
- 胡大林廖建坤欧阳小明彭晓春
- 关键词:苯DNA损伤细胞凋亡毒理学
- 高渗盐/甘露醇液对创伤患者血TNF-α及ICAM-1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高渗盐 /甘露醇液 (hypertonicsaline/mannitol ,HSM )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细胞间黏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2 0例 )、HSM治疗组 (观察组 ,2 0例 )。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 5h血浆中TNF -α及ICAM -1的变化。结果 HSM可使血浆中TNF -α及ICAM -1水平降低。结论 HSM可降低血浆中TNF -α及ICAM -1水平 ,减轻创伤后组织器官的损伤。
- 廖建坤廖红梅
- 关键词:创伤TNF-ΑICAM-1
- 急诊住院患者伤害的构成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急诊伤害住院患者的伤害构成 ,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研究方法 ,抽取某医院急诊伤害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 416份 ,摘录伤害构成的有关信息 ,按国际疾病分类法 (ICD -9)进行伤害的归类统计 ,对患者的伤害构成进行分析。 结果 急诊伤害住院患者中不同年龄组的男女性别构成不同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前两位伤害类型分别为交通事故和锐器伤 ;职业构成以外来工为最。 结论 以外来工为重点的预防伤害的宣教工作及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
- 胡大林廖建坤唐焕文夏旭
- 关键词:急诊住院交通事故锐器伤
- 急诊伤害住院患者的三间分布分析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急诊伤害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 ,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研究方法 ,抽取某医院急诊伤害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 3 17份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 ( 1CD— 9)进行伤害的分类统计 ,获取有关的流行病学基本信息 ,分析急诊伤害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 结果 交通路面为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 ;人群分布中 ,男性伤害患者的构成高于女性 ,且以外来民工所占比例为最 ;伤害发生的时间高峰为下午 5点到晚上 9点。 结论 急诊伤害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三间”
- 黄强廖建坤胡大林罗亦娟
- 关键词:急诊住院流行病学
- 个体差异与TB患者预后
- 2002年
- 目前 ,对结核患者成功的临床化疗 ,消除传染源 ,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重要手段 ,而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复杂 ,本文就患者的年龄、营养与休息、心理、妊娠、生活习性及患者的结防知识等个体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作出阐述。
- 胡大林荆春霞廖建坤夏旭全俊
- 关键词:结核病TB患者预后
- 合并症、并发症与TB患者的预后
- 2002年
- 胡大林廖建坤全俊
- 关键词:结核病合并症并发症TB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