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健

作品数:27 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骨折
  • 8篇关节
  • 5篇复位
  • 4篇手术
  • 4篇肱骨
  • 4篇内固定
  • 4篇老年
  • 4篇骨折固定
  • 4篇骨折固定术
  • 4篇固定术
  • 3篇入路
  • 3篇术后
  • 3篇肘关节
  • 3篇肱骨骨折
  • 3篇后外侧
  • 3篇骨干骨折
  • 3篇骨折治疗
  • 3篇PILON骨...
  • 2篇引流
  • 2篇张力带

机构

  • 26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26篇张健
  • 20篇蒋协远
  • 10篇李庭
  • 10篇王满宜
  • 7篇龚晓峰
  • 7篇郭祁
  • 6篇公茂琪
  • 5篇张玉富
  • 4篇韩巍
  • 4篇李宁
  • 4篇田伟
  • 4篇吴新宝
  • 4篇黄强
  • 4篇李绍良
  • 3篇杨明辉
  • 3篇晓牧
  • 3篇孙宁
  • 3篇杨慎达
  • 3篇朱仕文
  • 3篇黄晓文

传媒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医刊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为达到稳定的骨折固定,牢固的骨性愈合,满足患者术后即刻开始功能康复的要求,使用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的方法治疗未累及关节面的髌骨下极粉碎骨折,观察其并发症并评价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使用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15例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4.5±6.9)岁,平均伤后(4.5±1.4)d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情况、骨折的类型等进行记录和分析,患者行术前CT检查以判断和测量下极骨折块的形态和大小,术后对患者进行连续随访,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并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在最终随访时进行功能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13.1±2.1)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26.7°±6.9°,与对侧肢体相比,屈曲活动范围平均减少10.3°±8.8°。根据Bstman评分系统评判,优良率达100%,平均(28.9±1.1)分。结论:对于未累及关节面的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可首先通过纵向钢缆捆绑复位并且维持复位,同时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可提供非常可靠的骨性固定,操作简单、安全,能够满足术后即刻开始功能康复的要求,膝关节功能可得到很好的恢复,疗效满意。
张健蒋协远黄晓文
关键词:髌骨骨折
后外侧入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评价在Pilon骨折治疗中后外侧入路的作用和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分期手术治疗15例Pilon骨折,AO/OTA分类B3型2例,其余均为C型骨折,均合并明显移位的后踝骨折。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37.9岁(21~51岁)。所有患者I期急诊手术使用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Ⅱ期固定时首先通过后外侧入路固定腓骨,同时辅助复位和固定胫骨远端的后方骨折块,通过前内侧或前外侧入路复位和固定胫骨远端。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12~17个月),13例骨折顺利愈合,2例需Ⅱ期自体髂骨植骨。后外侧伤口均未出现软组织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14例关节面残留移位小于2mm。根据Baird-Jackson评价,优2例,良7例,可4例,差2例。结论:作为Pilon骨折前方入路的辅助切口,通过后外侧入路可以有效显露及固定后踝骨块及腓骨骨折,为前方骨折块的复位提供了标志,操作安全、简单、有效。
张健蒋协远王满宜龚晓峰李庭
关键词:PILON骨折踝关节
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16例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患者,其中对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28个月。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正中人路。术中尽量对桡骨头骨折和冠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对尺骨近端的固定,7例采用单纯钢板,2例钢板加克氏针,3例钢板加克氏针张力带,1例克氏针张力带加螺钉。结果末次随访时均无明显疼痛及肘关节不稳定。患肢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平均为100°(0°-14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平均为119°(0°~17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平均为93.1分(67~100分),优良率92.3%。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为88.8分(53~100分),优良率76.9%。结论对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要注意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的关键要重建尺骨近端长度和对线,尽量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
李庭蒋协远张健曹奇勇张力丹刘兴华公茂琪滕星王满宜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肘关节脱位
Monteggia's骨折脱位的相关内容回顾被引量:6
2004年
Monteggias骨折脱位是指任何部位的尺骨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这种累及前臂和肘部的损伤并不常见,其发生率约占前臂骨折总数的5%。本文通过回顾Monteggia’s骨折脱位的历史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其定义分型、损伤机制和治疗原则,并对现有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价标准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治疗的关键是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使尺骨获得优良的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另外必须重视对发生在肘关节水平的合并损伤的处理,包括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肱尺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等。而尺骨的粉碎骨折合并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都将明显影响预后。
蒋协远张健王满宜荣国威
关键词:MONTEGGIA手术内固定
临床病例讨论——Bad0ⅡA型孟氏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8
2009年
患者,男性,41岁,摔倒致右肘肿痛、活动受限1d,于2009年8月8日急诊入院。1d前行走不慎滑倒,自述当时右肘处于半屈曲位,以右手掌先着地急速摔倒,摔伤后即觉右肘剧痛,屈曲不能,受伤后4h被送当地医院急诊救治,该院予以右肘手法复位、屈肘功能位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患者自觉疼痛明显缓解,但固定后摄x线片,发现骨折移位未纠正,
王军强龚晓峰张健蒋协远王满宜
关键词:孟氏骨折临床病例急诊入院急诊救治手法复位
1139例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8
2016年
目的探索跌倒所致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及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对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113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以及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住院天数、转归以及治疗费用等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男343例,女796例(男女比例为1:2.32);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413例,股骨颈骨折726例(1:1.76)。女性患者平均年龄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1854)。髋部骨折患者中70~79岁年龄组的比例最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治疗费用方面显著低于股骨颈骨折组(P=0.000),但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8513)。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更易发生在女性、70~79岁人群中,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股骨颈骨折相比,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发病年龄高,但手术损伤小、围术期并发症低、治疗费用较低。针对老年人应加强跌倒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治,降低跌倒风险,减少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
张健蒋协远黄晓文
关键词:骨折老年髋部
后外侧入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在Pilon骨折治疗中后外侧入路的作用和并发症.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分期手术治疗15例Pilon骨折,AO/OTA分类B3型2例,其余均为C型骨折,均合并明显移位的后踝骨折.其中男12例,女3...
张健蒋协远王满宜龚晓峰李庭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情况初步调查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10日至12月1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40岁以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术中直视观察方法调查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情况,总结其发生率、性别比、年龄分布及骨折分型分布等。结果共收集14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1.95岁,男女比为1:2.3,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为46.2%(66/143),其中肩袖撕裂发生率为23.1%(33/143)。肩袖损伤患者与无肩袖损伤患者的年龄、男女比和骨折Neer分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撕裂患者与无肩袖撕裂患者的年龄和骨折Neer分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肩袖撕裂患者中女性占比(84.8%,28/33)高于无肩袖撕裂患者中女性患者的占比(63.6%,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合并肩袖损伤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岁以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合并肩袖损伤比较常见,其中约半数损伤类型表现为单纯磨损或磨损加退变,半数表现为肩袖撕裂,肩袖撕裂患者中女性患者较多见,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张玉富米萌张健郭祁韩巍孙伟桐黄强蒋协远
关键词:肱骨骨折肩关节老年人撕裂伤
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
目的 为达到稳定的骨折固定、坚强的骨性愈合,满足患者术后即刻开始功能康复的要求,使用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的新方法,治疗未累及关节面的髌骨下极粉碎骨折,观察其并发症并评价其疗效。
张健蒋协远
关键词: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
桡骨头成形术被引量:3
2004年
蒋协远张健
关键词:金属假体手术指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