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兴安

作品数:150 被引量:1,254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7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2篇麻醉
  • 48篇芬太尼
  • 44篇靶控
  • 42篇靶控输注
  • 32篇静脉
  • 30篇手术
  • 29篇异丙酚
  • 29篇静脉麻醉
  • 29篇丙酚
  • 27篇丙泊酚
  • 25篇舒芬太尼
  • 22篇药物
  • 21篇瑞芬太尼
  • 14篇术后
  • 13篇药代
  • 11篇药动学
  • 11篇镇痛
  • 11篇二异丙酚
  • 10篇血流
  • 10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135篇广州军区广州...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广州军区总医...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
  • 3篇广州市花都区...
  • 3篇广州市亿福迪...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市龙岗区...
  • 2篇深圳圣诺医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50篇张兴安
  • 58篇徐波
  • 40篇吴群林
  • 35篇邵伟栋
  • 32篇施冲
  • 26篇屠伟峰
  • 18篇陈宇珂
  • 12篇王若松
  • 11篇钱传沐
  • 11篇肖彬
  • 9篇戴永忠
  • 9篇窦建洪
  • 8篇毋楠
  • 8篇唐轶洋
  • 8篇王捷
  • 7篇纪宏新
  • 7篇刘礼胜
  • 6篇聂煌
  • 6篇赵高峰
  • 6篇曾晓晖

传媒

  • 2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5篇广东医学
  • 14篇临床麻醉学杂...
  • 14篇中国药房
  • 13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中国药物与临...
  • 5篇中国新药与临...
  • 4篇医疗卫生装备
  • 4篇循证医学
  • 4篇中国药理学会...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国临床药学...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5篇2014
  • 13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5篇2007
  • 3篇2006
  • 13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I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程控性闭环靶控输注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 评价Narcotrend指数(NI)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程控性闭环靶控输注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4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程序性调控组(P组)和人工调控组(A组).采用效应室模式进行靶控输注.选择丙泊酚初始靶浓度后根据公式确定瑞芬太尼靶浓度;A组根据麻醉医师经验人工调控丙泊酚靶浓度2 ~4 μg/ml和瑞芬太尼靶浓度3~4ng/ml.术中间隔5 min调控药物浓度,维持NI值26 ~ 46.记录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剂量、平均维持剂量、初始、最高和最低靶浓度、平均NI值、NI值目标范围维持时间比率、苏醒时间以及HR或MAP波动超过基础值20%的发生情况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2组均未见术中知晓发生.与A组比较,P组麻醉诱导时间缩短,瑞芬太尼诱导剂量增加,初始靶浓度升高,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平均维持剂量和最低靶浓度降低,NI值目标范围维持时间比率升高,苏醒时间缩短(P<0.05或0.01),丙泊酚诱导剂量和初始靶浓度、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最高靶浓度、平均NI值、HR或MAP波动超过基础值2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NI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程控性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安全有效,精确化用药效果优于人工调控靶控输注法.
李柳旬徐波吴宗泽张兴安邵伟栋
关键词:二异丙酚哌啶类脑电描记术药物释放系统
罗哌卡因与布托啡诺配伍在持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的镇痛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上肢手术45例,随机分成镇痛对照组(C组,n=15),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n=15)以及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镇痛组(B组,n=15)。术后C组患者按常规每天1~2次肌肉注射哌替啶60~80哗止痛;R组和B组分别先给0.15%罗哌卡因和0.1%罗哌卡因复合0.0025%布托啡诺10ml负荷剂量,接着以5ml/h速度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后0,2,4,6,8,12,16,24,36和48h进行VAS记分,R组和B组在术后4h还采用进行感觉和运动阻滞强度描述。结果R组及B组镇痛效果均佳(VAS〈3),组间无明显差别,且明显好于C组(P〈0.05),B组运动阻滞强度轻于R组。结论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使用0.1%罗哌卡因复合0.0025%布托啡诺不但镇痛效果好而且运动阻滞轻微,是一种较好的配方,可在临床选用。
徐波侯连兵张兴安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托啡诺臂丛阻滞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用于急性创伤后镇痛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急性创伤后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大于8分的肢体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术前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1或吗啡0.1mg·kg-1,给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评估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记录镇痛、镇静效果,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两组各观察时点VAS评分均下降(P<0.05),T1时舒芬太尼组VAS评分低于吗啡组(P<0.05),T2、T3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均未发生过度镇静,患者均有短暂轻微眩晕发生。两组患者给药后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均降低(P<0.05),T2、T3时舒芬太尼组Sp O2高于吗啡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用于急性创伤后镇痛,起效快,效果与吗啡相当,不良反应轻微。
邵伟栋周扬张兴安王文军屠伟峰
关键词:舒芬太尼镇痛
Narcotrend指数指导下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Narcotrend指数(NI)指导下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与单通道对比。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仰卧位非心脏手术患者100例,年龄65~80岁,体质指数(BMI) 18~25 kg·m-2,ASA分级为Ⅰ~Ⅲ级,术后住院时间≥7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通道组(S组)和单通道组(D组),每组50例。S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均采用靶控输注(TCI),在NI指导下采用固定比例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目标麻醉深度; D组丙泊酚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采用恒速输注模式。由麻醉医师按照身高和体重等指标,经验性地调节丙泊酚靶浓度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维持目标麻醉深度。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进行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各组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7 d MMSE评分显著下降(P <0. 05);而与术后3 d相比,各组术后7 d MMSE评分显著升高(P <0. 05);组间比较,S组术后3 d和7 d MMSE评分显著高于D组(P <0. 05)。术后3 d和7 d,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NI指导下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与单通道麻醉相比,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马丽徐波邵伟栋张兴安
关键词:NARCOTREND指数靶控输注术后认知功能老年患者
咪唑安定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的预测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 (MDZ)靶控输注镇静时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与脑电指标双频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95 %SEF)预测镇静深度的临床价值及MDZ在区域麻醉靶控输注镇静中的适宜目标浓度。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14例 ,以血药浓度作为靶控输注目标浓度。第一阶段靶浓度为 5 0ng/ml,继以 5 0ng/ml浓度梯度递增 ,每一阶段维持 15分钟 ,至镇静评分 (OAA/S评分法 )达 1分后停药 ,观察并双盲记录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BIS、95 %SEF、血液动力学和镇静评分各指标至患者清醒 ,用Spearman’s等级相关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镇静起效期(0AA/S5~ 1)OAA/S与BIS、95 %SEF、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735、0 4 15、- 0 4 87和 - 0 6 89(P值均 <0 0 0 1)。镇静恢复期 (0AA/S1~ 5)分别为r =0 6 14、0 2 94、-0 5 5 1和 - 0 4 97(P值均 <0 0 1)。不同镇静评分时各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血液动力学指标未见与镇静评分相关。结论 MDZ靶控输注镇静时 ,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BIS和 95 %SEF均可用于镇静深度的预测 ,镇静评分与BIS相关最好 ,镇静深度宜维持在OAA/S评分 2~ 3分 ,目标血药浓度 10 0ng/ml左右 ,BIS在 77~ 81之间。
聂煌吴群林张兴安屠伟峰
关键词:咪唑安定靶控输注血药浓度双频指数
腰硬联合麻醉下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用于下肢手术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比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下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PCS)与常规泵注方法用于下肢手术的镇静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科160例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CS组(82例)和常规组(78例)。腰硬联合麻醉完善后,对PCS组患者进行右美托咪定PCS(负荷量2 ml+背景输注量1.5 ml/h+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20 s),常规组患者按说明书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维持量0.5μg(/kg·h)]。记录两组患者泵药前(T0)、泵药后1 min(T1)、泵药后3 min(T2)、泵药后5 min(T3)、泵药后7 min(T4)、泵药后10 min(T5)、手术开始(T6)、手术开始后10 min(T7)、术毕(T8)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药物剂量。观察PCS组患者的按压次数/有效次数。结果: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在T1~T8时间点均显著下降,MAP在T1~T3时逐渐升高,T5~T8时逐渐降低,气道评分和BIS值在T3~T7时显著下降(P<0.05)。与常规组比较,PCS组患者在T1~T8时间点的气道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3~T7时间点的BIS值较高(P<0.05)。PCS组与常规组达到适宜镇静的时间分别为(7.4±1.6)min、(6.1±1.2)min,剂量分别为(9.9±3.1)ml、(10.8±2.7)ml。患者自控镇静过程中,平均按压次数为(112.09±65.72)次,平均有效次数为(21.00±9.06)次。术毕时,PCS组与常规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剂量分别为(16.1±3.0)ml、(26.7±4.6)ml,BIS值分别为95.6±3.2、93.3±2.7。结论:在下肢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下右美托咪定PCS可实现个体化用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钱传沐张兴安毋楠任莉徐波邵伟栋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药动学
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评价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1—64岁,ASA Ⅰ或Ⅱ级,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体重修正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8ng/ml)10min,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mg/L),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8ng/ml),术毕前30min停止输注。分别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前、输注舒芬太尼1、3、5、10、20、40、60、90、120和150min时取桡动脉血3ml/次,采用ELISA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计算偏离度、准确度,中央室容积(v1)与体重(m)作直线回归分析,并修正药代动力学参数。余12例患者选用上述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行临床麻醉,计算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准确度、分散度、摆动度。结果采用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为16.7%、准确度为42.0%;体重修正后参数为:V1(L)=0.147m+2.82,K10=0.0645min^-1、K12=0.1086min^-1、K21=0.0245min^-1、K13=0.0229min^-1、K30=0.0013min^-1;采用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准确度分别为4.0%、22.3%,较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小(P〈0.05),分散度、摆动度分别为-4.4%/h、20.4%。结论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中央室容积偏大,体重修正后嵌入靶控输注系统,可提高靶控输注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可维持较准确的血药浓度。
张兴安肖彬陈宇珂吴群林邵伟栋施冲
关键词: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药物释放系统
右美托咪定含服用于患儿面罩吸入麻醉诱导前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测定右美托咪定含服用于患儿面罩吸入麻醉诱导前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与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选择ASAⅠ级接受面罩吸入麻醉诱导的患儿,年龄2~6岁,体重指数18~25 kg·m^(-2),预计40例。麻醉前1 h口内含服右美托咪定,根据预计试验起始剂量设为3μg·kg^(-1),剂量按改良序贯法进行调整,根据上一例患儿吸入麻醉诱导时面罩接受时的镇静效果,下一例患儿增加或减少0.25μg·kg^(-1)。重复此过程至出现第七个交换点即研究结束,镇静效果以面罩接受满意程度四分法进行评估。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右美托咪定的ED50和ED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入选患儿31例,年龄(4.57±1.46)岁,体重指数(22.13±2.66)kg·m^(-2)。患儿接受面罩的镇静效果满意15例,不满意16例,右美托咪定含服镇静的ED50为3.04μg·kg^(-1)(95%CI:2.77~3.67μg·kg^(-1)),ED95为3.67μg·kg^(-1)(95%CI:3.35~6.16μg·kg^(-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麻醉前1 h右美托咪定含服用于患儿面罩吸入麻醉诱导前镇静的ED50和ED95分别为3.04μg·kg^(-1)和3.67μg·kg^(-1)。
纪宏新苗艺译毕莹刘力李安学张兴安
关键词:儿童
咪达唑仑临床药动学参数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的临床药动学参数。方法:选择14例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异氟醚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以恒速20μg·kg-1.min-1静脉泵注咪达唑仑20min,于给药前,给药后1、3、5、7、10、15、20min,停药后5、15、30、45min及1、2、4、6、12、18、24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mL,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咪达唑仑的浓度,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咪达唑仑给药后药-时曲线可用开放性三房室模型描述,其中权重系数为1,t1/2α=9.5842min,t1/2β=85.3677min,t1/2γ=339.7365min,中央室分布容积(V1)=0.1821L.kg-1,CL=119.4344mL.h-1.kg-1,K10=0.0458min-1,K12=0.0863min-1,K21=0.0175min-1,K13=0.0133min-1,K31=0.0024min-1。结论:t1/2α、t1/2β、t1/2γ、CL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但V1偏小,用药易于达到平衡,而清除速率较快,可能更符合中国人的药动学特征。
徐波张兴安
关键词:咪达唑仑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TCI麻醉深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麻醉深度的智能控制,其目标就是在麻醉过程中有效和适当地控制手术中病人的麻醉深度,指导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药物的输注,预防术中知晓和麻醉过深,保障病人手术安全,减轻麻醉师的负担。方法:本文将以人体异丙酚的药代药效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基于麻醉靶控输注的给药方式,提出一种以80C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PID控制算法对麻醉深度进行智能控制的系统,着重介绍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以及控制器的硬件、软件实现技术。结果:医生只需在PC机的控制系统界面上输入病人的基本信息和设定的目标BIS值,通过命令提示即可指导医生对麻醉深度进行自动控制。实验中以病人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BIS值为50为控制目标,利用此系统进行麻醉输注和智能控制,也可采用手动控制来对控制命令进行设置;系统较平稳,能较好地进行麻醉深度的自动控制。结论:本文设计的系统为麻醉深度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麻醉深度进行智能控制。由于人体差异性和生理模型的复杂性,还需搜集更多的数据,改进参数模型,完善控制算法,并进行大量的实验才能被真正应用于临床。
董亮张兴安熊冬生吴效明窦建洪陈峻邹庭松
关键词:麻醉深度TCIPID控制控制系统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