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利军

作品数:31 被引量:396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成像
  • 8篇动脉
  • 7篇血管
  • 7篇磁共振
  • 7篇磁共振成像
  • 6篇肿瘤
  • 5篇血管造影
  • 5篇胰腺
  • 5篇造影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细胞
  • 4篇颈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成像
  • 3篇多排螺旋CT
  • 3篇血管成像
  • 3篇细胞癌
  • 3篇卵巢
  • 3篇冠脉

机构

  • 30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30篇张利军
  • 17篇曾蒙苏
  • 13篇缪熙音
  • 12篇陈刚
  • 10篇周康荣
  • 10篇陆秀良
  • 9篇陈财忠
  • 6篇沈继章
  • 6篇李卉
  • 6篇周建军
  • 6篇严福华
  • 5篇杨姗
  • 4篇陈祖望
  • 4篇刘豪
  • 4篇纪元
  • 4篇王建华
  • 3篇陆怡
  • 3篇陈锦
  • 3篇陈惠明
  • 3篇曾良斌

传媒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2009中华...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评价迭代重建法与滤过反投影法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对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原始数据应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与滤过反投影法(FBP)两种方法的图像进行比较,旨在了解迭代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临床疑似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320排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利用AIDR重建的常规X线剂量方案扫描,对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分别用AIDR和FBP两种方法进行图像重建。测量升主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前降支近段及左回旋支近段的CT值、背景SD并计算分析SNR、CNR值。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结果:26例患者都在一次心动周期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在血管各节段测得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S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计算得到的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DR(3.73±0.49)、FBP(3.59±0.61)(P<0.01)。结论:应用AIDR重建法的图像质量优于FBP重建法,迭代重建技术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影像质量并具有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
严诚陈刚丁玉芹杨雪陆秀良张利军曾蒙苏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研究被引量:41
2004年
目的 确定合理的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随机选择 6 1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分为 2个步骤研究 :(1) 2 1例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剂总量为12 0ml,注射流率为 5ml/s,分别测定胰周主动脉、胰周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 ,确立最佳的多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延迟时间。 (2 ) 4 0例行MSCT胰腺移床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剂总量和注射流率同上 ,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  (1)同层动态扫描结果提示 ,胰周主动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30s(延迟时间 2 0s时胰周主动脉CT值已达 2 0 0HU左右 ) ,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4 0s ,胰周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4 5s ,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6 0s(6 0~ 80s,基本处于一平台期 ) ;(2 )胰周大动脉于动脉期显示率为 10 0 %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2 93~ 2 95 ,胰周其他主要动脉期显示率为 78%~ 98%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0 85~ 2 6 3;胰周大静脉于胰腺期显示率为 10 0 %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2 80~ 2 88,胰周其他主要静脉胰腺期显示率为 90 %~ 10 0 %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1 0 8~ 1 90。结论 MSCT行胰腺检查 ,须进行?
李卉曾蒙苏周康荣陈刚缪熙音张利军殷允娟汤敏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1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较增强前提高程度 ,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的情况 ;同时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中 ,胰腺期胰腺实质密度较平扫提高程度最为明显 ,胰腺期与动脉期及胰腺期与肝脏期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0 1)。对于胰周大动脉显示率 ,动脉期与胰腺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对其显示程度 ,则差异非常显著 ,动脉期明显优于胰腺期 (P <0 .0 0 1) ;对于胰周大静脉、胰周主要动、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动脉期与胰腺期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SCT胰腺检查 ,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若已于MSCT检查前明确为不可切除性胰腺癌 ,亦可行双期增强扫描 :胰腺期及肝脏期。
李卉周康荣曾蒙苏陈刚缪熙音张利军陆怡陈惠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动脉期
单次屏气及自由呼吸TSENSE技术对心功能测量及图像质量的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TSENSE技术在不同加速因子及自由呼吸状态下测量心功能的准确性及图像质量。方法:15例患者真实稳态自由进动(trueFISP)全心短轴位电影检查。检查序列包括多次屏气trueFISP结合GRAPPA,不同加速因子(2-4)单次屏气TSENSE和自由呼吸TSENSE(R=3)。测量并比较各种序列所测心脏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结合乳头肌水平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对各序列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GRAPPA相比,TSENSE各序列所测心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结果具有一致性。各序列图像均具有诊断性,以GRAPPA和R=2时TSENSE图像质量最佳。结论:单次屏气和自由呼吸TSENSE技术全心扫描能准确评价左心室容积大小,以R=3时TSENSE序列最适合临床运用。
杨姗曾蒙苏张志勇金航陈财忠沈继章李轫晨张利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冠脉严重钙化节段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CT减影冠状动脉血管成像(subtraction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SubCCTA)在具有严重钙化节段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同时接受320层减影CCTA扫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27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对照DSA检查结果,分别计算常规CCTA(conventional CCTA,Con-CCTA)和Sub-CCT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两种成像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冠脉病变节段的狭窄分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采用Kappa系数描述两种成像方法与DSA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对于剪影前后的图像质量采用4等级评分法,并行t检验对比两者成像质量差异。结果共评估严重钙化节段52个,其图像质量在Con-CCTA和Sub-CCTA中的得分分别为2.8±0.5和3.4±0.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P<0.05)。Con-CCTA与DSA对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0.55;Sub-CCTA与DSA之间的一致性为0.81。Con-CCTA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1.0%、63.1%、63.1%、81.1%及70.8%;Sub-CCTA各值分别为90.5%、85.2%、82.1%、92.0%及87.5%。与Con-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0.84(95%CI:0.70~0.93)相比,Sub-CCTA为0.96(95%CI:0.86~1.00),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Sub-CCTA可以提高严重钙化节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减影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严重钙化斑块产生的伪影,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过伟锋曾蒙苏钱菊英黄浙勇顾君英张利军陆秀良郭帅杨姗
关键词:CT冠状动脉成像减影技术钙化斑块
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TU)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腺癌的CTU表现,包括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等。结果 8例病理诊断均为腺癌或黏液腺癌。CTU均表现为脐尿管与膀胱交界区囊实性或实性软组织肿块,肿瘤与脐尿管长轴一致。4例肿块同时向膀胱腔内外生长,4例肿块位于腔外。肿块形态不规则,7例伴有周围膀胱壁增厚、强化,肿瘤密度欠均匀,5例肿块内可见多少不等钙化,6例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增强扫描示7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论 CTU能够反映脐尿管腺癌特殊的发病部位及其特征性CT征象,有利于术前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分期。
丁玉芹何德明张利军宋凤祥周建军曾蒙苏
关键词:脐尿管腺癌
猪颈动脉MSCTA与DSA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比较猪全程颈动脉MSCT血管成像与DSA成像的检查方法和图像质量,评价MSCT在颈动脉检查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用中科院实验动物猪10头,分别作颈动脉MSCTA和DSA后,人工建立颈动脉血管腔内和腔外血管狭窄模型,再做MSCTA和DSA检查。MSCTA扫描层厚选用1.3mm层厚组,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和容积显示两种成像方法。从两种检查方法的风险性、对诊断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根据显示血管的整体性、颈动脉血管的边缘情况、颈动脉的密度和分支级别显示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用盲法评价。结果在颈动脉起始段的显示、血管整体性、任意角度观察以及受血流影响等方面,MSCTA优于DSA;在血管边缘以及分支血管光滑度等方面,MSCTA不如DSA。结论MSCTA血管密度均匀,可以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血管;辅助以横断面图像,对血管壁及血管腔外病变有意义。
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安乐张国富张利军
关键词:颈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血管和肝实质的一次性MRI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在MR3D序列中应用GRAPPA技术对原位肝移植受体血管及肝实质实行一次性评价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受体术前接受MR检查,常规2D平扫后,利用GRAPPA技术一次屏气完成3DFLASH和3DVIBE增强扫描,利用3DFLASH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分析肝动脉、门脉及肝静脉解剖及病理情况,与手术结果对照,利用3DVIBE序列图像评价肝实质强化及病灶检出情况,结果与手术标本对照。结果:19例患者检查成功。肝动脉解剖变异2例,9例可见门脉病理改变(包括侧支循环形成,门脉癌栓),4例患者可见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栓子形成,2例可见右副肝静脉,上述血管情况与手术结果符合;20例患者于3DVIBE序列中有16例达到优化动脉期的要求,HCC病灶检出准确率达到80%。结论:联合应用GRAPPA技术和3D序列对原位肝移植受体血管及肝实质实行一次性评价是可行的,并且为临床前选择合适受体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徐鹏举严福华王建华纪元樊嘉陈财忠沈继章张利军李韧晨
关键词:并行采集技术原位肝移植影像学评价
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中智能触发监测点的合理选择被引量:40
2005年
目的比较4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位置对多层螺旋CT(MSCT)颈动脉成像的影响,以期获得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合理的智能触发监测点。方法通过排列区分组法随机将120例分入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肺动脉主干4个监测组内,根据120条颈动脉、颈静脉的3段感兴趣区(ROI)强化情况综合评价,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盲法评价,对比4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对成像的影响。结果30例颈总动脉智能触发组中,11例触发失败,19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升部智能触发组中,触发失败7例,23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降部智能触发和30例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组全部触发成功。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和肺动脉主干各组触发成功时分叉水平颈动脉强化值分别为318.1、275.8、301.2、293.9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88.7、147.4、257.5、91.7HU;触发失败时,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强化值分别为279.6、247.4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285.4、74.1HU。结论4组比较,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不仅成功率高,且静脉回流程度最轻,是颈动脉MSCTA的理想触发点。
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东陈惠明陈刚陈锦缪熙音刘豪陆秀良许红莲张利军
关键词:颈动脉血管造影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触发点监测点主动脉弓
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MRI表现(附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肿瘤的MRI表现,评价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MRI表现,包括囊性病灶均匀度,病灶的位置,病灶的大小,病灶信号特征,有无分隔和附壁结节等。结果:组织病理证实有4例囊腺癌,2例囊腺瘤;病灶直径为4-10cm,平均7cm;1例囊腺瘤病灶均匀,其余病灶不均匀;4例位于肝脏左叶,2例位于肝脏右叶;5例病灶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例为短T1短T2信号;6个病灶均存在分隔,3例囊腺癌存在结节,并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MRI可显示肝胆管囊腺肿瘤形态学上的特征表现,对于诊断和确定肿瘤范围有较大价值。
徐鹏举纪元严福华王建华陈财忠沈继章张澍杰张利军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肿瘤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