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红
- 作品数:12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肠黑变病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张向红朱晓玲金永兰冉繁荣
-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结肠镜检查
- 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2年
- 张向红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HP感染
-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出血45例
- 2004年
- 张向红佟晗时冰金永兰
- 关键词:高频电切术术后出血结肠息肉结肠镜
- 血管造影诊断小肠出血15例被引量:2
- 2001年
- 0 引言
小肠长度占全消化道的70%-75%.与胃肠道其他部位出血相比,小肠出血虽然不常见,但也并非罕见[1-8].自1994年起,我们对15例临床上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急性期或择期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如下.
- 朱晓玲佟晗杨立李艳刘瑞雪张笑娟陈海鸥张向红李胜昔
- 关键词:小肠胃肠出血血管造影术
- 埃索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第2、3、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镜下胃炎愈合情况。[结果]症状改善情况及胃炎愈合情况,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张向红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HP阳性疗效观察
- 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介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介入组32例,常规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行介入治疗,经肠系膜上、下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介入组患者治疗后1d,排便次数即明显减少,随访4~8周观察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介入组结肠镜下病变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肠系膜上、下动脉药物灌注是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向红朱晓玲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系膜动脉介入治疗
-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50例被引量:26
- 2002年
- 目的:进一步观察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脾亢)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白细胞在PSE后1-3d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7d后降至正常.血小板1-3d后开始升高,4-14d继续升高,2wk后达到正常并趋于平稳.血红蛋白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2-6wk后门脉宽度有意义地缩小,6-12mo后继续缩小,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术后2-6wk脾脏大小变化不明显,6-12mo后显著性缩小.术前25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患者,术后仅1例复发出血.1例并发脾脓肿,其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SE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朱晓玲刘瑞雪佟晗李胜息陈海鸥张向红李艳杨立
- 关键词:部分脾栓塞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PSE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6
- 2007年
-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含过量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的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发生于非手术胃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他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
- 张向红
-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7
- 2008年
- 目的评价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2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服小剂量奥美拉唑148例(观察组),口服埃索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共112例(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及嗳气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嗳气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饱胀症状分级评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疗效肯定,与埃索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效果相近,而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FD首选用药。
- 张向红刘瑞雪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
- 帕罗西汀与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1例治疗观察
- 2002年
- 张向红朱晓玲刘影刚
- 关键词:帕罗西汀奥美拉唑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