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业
- 作品数:27 被引量:4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西南地区土地整理工作中沉沙池设计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分析当前西南地区土地整理工作中沉沙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其设计。结果表明,在西南地区的土地整理工作中,沉沙池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通过分析现有设计的弊端,并参考相关国家规范,设计出两种沉沙效果好、耕地占用少的沉沙池模型。并且在实践中,新型沉沙池无论是在沉沙效果、成本,还是耕作方便上,都远远优于传统沉沙池,其值得广泛推广。
- 张伟张伟张宏业
- 关键词:沉沙池设计
- 对土地竞租曲线形态及其变化的再认识被引量:3
- 2009年
-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日益受到重视。土地竞租曲线是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完善和深化对土地竞租曲线形态及其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土地利用变化内在机理的认识,为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土地竞租曲线形态研究的两种基本模式,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文章力图将理论推导和数学推导这两种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土地竞租曲线的形态及其变化进行解释,分析土地竞租曲线中关键参数的变化及其现实意义,以加深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解。通过分析,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①O’Sullivan提出的灵活/不灵活经济人假说存在诸多不足,不宜用于解释土地竞租曲线的形态及其变化;②技术进步是影响土地竞租曲线形态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驱动力;③土地集约度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加深对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及其影响的认识,对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与布局研究有重要意义。最后,文章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 张伟张伟张宏业张义丰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技术进步土地利用集约度
- 北京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与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房山区平原地区为例被引量:16
- 2003年
- 选择北京市房山区平原地区作为研究样区,在采用"渐变尺度空间结构度量方法"对该地区建设用地格局进行定量化研究的结果之上,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廊道效应"的观点,对该种建设用地格局所引发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据此,提出了有关北京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优化的一些观点。
- 陈晓军张宏业任国柱
- 关键词:建设用地生态环境效应
- 天津市不同后备水资源对比评价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为了缓解天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境,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水资源保证程度、调水协调难度、可供水量、工程成本、供水管网改造成本、水质、水处理成本、污水处理难度、生态环境风险等角度对天津市主要后备水源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评价结果认为海水淡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地下咸水开发、海水直接利用可以作为天津市理想的后备水资源开发方案;上游水库调水、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引黄调水可以作为应急后备水源方案;污水处理后主要用作灌溉、生态、景观用水。
- 李晓峰张宏业邓小文高鹭王媛
- 关键词:水资源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 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及其战略构想被引量:9
- 2011年
- 北京具有强大的综合创新优势,有条件、有必要在实现经济体系高效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做出表率,大力开展首都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论文介绍了我国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情况,深入分析了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北京的7个山区(县)作为建设范围,以"两山、五河、七组团"为空间结构,以"一区、三基地、一平台"为框架性目标,努力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最后,文章提出了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即以准确的区域功能定位和科学的规划为前提,以维护首都生态安全为基础,在沟域经济等山区发展理论的指导和支撑下,构建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生态经济体系,将首都山区打造成为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经济区。
- 张义丰刘春腊张伟张伟张宏业穆松林贾大猛
- 建立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机制的思考被引量:8
- 2009年
-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土地整理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二者的协调机制。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协调的现象。为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应建立和完善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协调机制。研究结论:应着重从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做好规划的编制与协调、建立统一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来建立和完善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协调机制。
- 张伟张伟张宏业
- 关键词: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
- 新疆伊犁新垦区农业土地利用优化方式初探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分析2008年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状况,未来农林牧土地利用优化涉及的土地为原有的耕地、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中的沙地和盐碱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为试图控制其面积不变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维持农业持续发展,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草地和农田防护林的比例应逐渐扩大;在种植业优化中,以粮食作物的生产利润为目标函数,同时以保持粮食作物基本单产量和传统农作物基本播种面积比例为约束条件。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较理想的农林牧比例大致为4∶1∶5。在种植业优化中,稻谷、小麦、玉米和豆类4种粮食作物的种植比约为:1∶4∶3∶2。
- 王秀红杨阳张宏业张红旗
- 关键词:农业土地利用
- 伊犁地区农林牧业平衡发展与生态保护——以察布查尔县为例被引量:7
- 2009年
- 本文分析了察布查尔县的自然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探讨了察布查尔县土地开垦和灌区扩大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生产的影响。文章指出,察布查尔县种植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林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失调,并对地区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认为:①应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扩大饲草种植,减轻草场的压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②灌区扩大可以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盐碱危害。但不合理的灌溉也会引起盐渍化、沼泽化、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减轻对环境的危害;③应该将扩大灌溉面积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灌区内现有农田的生产力。
- 张宏业张伟张伟王秀红张红旗
- 关键词:生态保护灌区
- 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本文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85年~2008年间,新疆伊犁河谷新垦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思路,分析了20多年来,新垦区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空间和结构上的变化。结论如下:①1985年~2008年间,研究区耕地不断增加,但草地有退化为盐碱地或沙地的倾向;②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6.19%。在新垦区今后的农业开发中,一方面,应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防止过度开发引起的草场沙化、湖泊与湿地萎缩、土壤侵蚀加重及农田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应通过种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这说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基于谢高地价值系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结果在本区域内有较高的可信度。
- 张伟张伟张宏业王秀红张红旗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生态城市系统的演化机理与调控措施被引量:1
- 2012年
- 根据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系统学理论和观点,探讨了生态城市系统的演化机理与调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城市系统的演化轨迹,就是生态城市系统从一个较低级的耗散系统,在竞争与协同这两大驱动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正/负反馈律、确定/随机律、变异/稳定律、渐变/突变律等一系列的内部自组织/他组织演化机制,推动着其生态流的平稳与涨落、系统功能的冲突与协调、空间结构的自构与被构,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轨迹发展成为更高等级的耗散系统的过程。要推动生态城市系统的良性发展,应从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合理调控。
- 张伟张宏业张义丰祝炜平
- 关键词:生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