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涛

作品数:13 被引量:9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盆地
  • 6篇油气
  • 6篇成岩作用
  • 5篇柴达木盆地
  • 4篇江汉盆地
  • 3篇硬石膏
  • 3篇油气勘探
  • 3篇石膏
  • 3篇热力学分析
  • 3篇最大有效力矩...
  • 3篇勘探
  • 2篇油田
  • 2篇砂岩
  • 2篇碎屑
  • 2篇碎屑岩
  • 2篇白垩系
  • 2篇储层
  • 1篇氮化合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2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作者

  • 13篇张文涛
  • 11篇关平
  • 4篇莫午零
  • 4篇郑亚东
  • 3篇熊金玉
  • 3篇何国源
  • 3篇杜彬彬
  • 3篇谭彦虎
  • 2篇于红娇
  • 2篇李元奎
  • 1篇罗曼
  • 1篇韩定坤
  • 1篇李丽
  • 1篇王颖嘉
  • 1篇李多丽
  • 1篇李正斌
  • 1篇吴雪松

传媒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第七届全国地...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新思路被引量:26
2007年
柴达木盆地有大量储油构造和良好的盖层条件,却缺乏足够的理想储集层,寻找裂隙性储集层分布区,很可能是实现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根据对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构造的野外考察,其南北两翼为陡倾的共轭膝褶带,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共轭膝褶带间的夹角为110°,所夹持的背斜具有箱状平顶的几何特征。膝褶带外岩层近水平,带内岩层近直立,局部倒转,普遍顺层剥离、张开和剪切,形成层间张裂隙和切割层理的小型低角度逆冲断层。边界断层和膝褶带内断裂普遍充填石膏脉,局部油浸,表明膝褶带一度为高压流体活动的水压致裂带,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由于该构造微向北倒,近核部南侧的膝褶带肩部成为高点,建议在该高点布一深井,探明可能的岩性油气聚集带,并控制北翼主膝褶带的总体产状,然后沿该主膝褶带布一斜井,以期发现与膝褶带相关的裂隙型油藏。
郑亚东莫午零张文涛关平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成岩作用的热力学相图分析方法及在江汉盆地的应用
对各类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及物理一化学环境的讨论,是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研究热衷的话题。而热力学相图是考察矿物之间相互反应平衡关系和控制因素的有力的工具,它可以从理论上考察各种成岩作用发生的介质环境和控制因素,并推动成岩作用...
张文涛
关键词:成岩作用砂岩江汉盆地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第三系油源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由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第三系的烃源岩属不纯泥岩,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因此目前对该区烃源岩的认识和评价结果尚存争议,同时,柴西北区的油源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划分出有效的烃源岩,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这比直接采用参数的平均值更为科学。据此发现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层位是N12和E23,最重要的生油区域位于小梁山—南翼山—油泉子一带。根据油源对比结果,认为柴西北区的原油并非来自茫崖凹陷,而是来自本区的N12和E23烃源岩,原油以自生自储和短距离的垂向、侧向运移为主,这是因为研究区缺乏油气长距离运移的地质条件;小梁山凹陷及其周缘不管是深层还是浅层,均是本区的一个重要的生油中心;这一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勘探指明方向。
何国源谭彦虎关平李元奎张文涛杜彬彬
关键词: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3^1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31地层普遍发育了很好的碎屑岩,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为了认清柴西北区E31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在岩心观察、显微分析和各种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划分了本区成岩作用序列,并通过热力学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本区主要存在四次较大规模的成岩作用,第一次是白云石胶结及交代作用,第二次是方解石的胶结与交代作用,第三次是胶结物的溶解,第四次是晚期硬石膏的胶结及交代作用,而油气充注发生在溶解作用之后硬石膏胶结作用之前。另外,压实和压溶作用贯穿整个成岩作用过程。各种成岩作用都是在一定的热力学体系下进行的,通过细致的热力学推导,绘制出包含方解石、白云石和硬石膏等矿物相在内的五组分相图,从而得到了成岩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杜彬彬关平谭彦虎张文涛于红娇何国源
关键词:成岩作用方解石硬石膏
成岩作用的热力学分析及应用实例被引量:13
2007年
介绍了通过热力学计算来绘制热力学相图的基本原理,采用从多维相图中切取不同平面的方法来研究多组分体系中各变量的影响关系.并应用此方法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成岩作用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并估算出其发生硬石膏胶结与交代作用时的环境介质条件:pH值应该在4—5之间,[Ca2+]在10-3—10-2mol.L-1之间,[HCO3-]在10-3—10-1mol.L-1之间,[SO42-]在10-2.9—10-1mol.L-1之间,[Ca2+]/[Mg2+]<5.
张文涛关平熊金玉
关键词:成岩作用砂岩
用于六分量地震仪的高灵敏度干涉型光纤陀螺
本文分析了双偏振光纤陀螺对温度和磁场变化不敏感的原理,并且利用噪声抑制技术将20km双偏振光纤陀螺的灵敏度提高至3.3 nrad/s/√Hz,基于此精度开展了一系列新型实验,包括地震探测、环境噪声监控和六分量地震仪等,实...
操玉文张丁凡朱兰鑫李丽张文涛李正斌
关键词:干涉型光纤陀螺学术价值双偏振光纤环地震仪
文献传递
江汉盆地白垩系储集层中硬石膏的成岩作用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被引量:13
2007年
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渔洋组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储集物性除受沉积微相控制外还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各种常见的成岩作用类型在研究区均有出现,其中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与交代作用对储集层孔渗性起破坏性作用;而溶解作用形成大量粒间、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对改善储集层性质起到了较好的建设性作用。研究认为,引起区内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的关键成岩作用是硬石膏的胶结与交代作用,形成硬石膏的硫酸盐来自新沟咀组烃源岩中的膏盐段,其中的硫酸盐随油气的运移一起进入储集层,硬石膏的出现范围预示着油气的到达位置,因此它对研究区的油气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熊金玉关平韩定坤张文涛王颖嘉罗曼李多丽
关键词:江汉盆地硬石膏储集层物性成岩作用
江汉盆地白垩系渔洋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江汉盆地白垩系渔洋组砂岩存在五种类型的成岩作用。其中,与油气运移有关并对储层孔隙演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硬石膏的胶结与交代作用和后期方解石再次胶结作用。为了更好的研究成岩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以及成岩环境的变化,我们通过细致的热力学推导,绘制出包含方解石、白云石和硬石膏等矿物相在内的五组分相图。通过相图分析可以看出,pH 值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胶结及交代作用代表了偏中性或碱性的成岩环境;而硬石膏的胶结及交代作用则表明成岩环境由中性或碱性向酸性转变,例如酸性的油气前锋流体的注入。另外,成岩环境中阳离子(Ca^(2+)、Mg^(2+))和阴离子(CO_3^(2-)、SO_4^(2-))的浓度对方解石、白云石和硬石膏的胶结、溶解及交代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关平张文涛吴雪松熊金玉
关键词:成岩作用硬石膏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思路——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在油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正>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始于1954年,从“生、储、盖”油气藏形成的三大基本要素分析和预测,该盆地蕴藏大量的油气资源量。然而,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所探明的油气储量与预测的资源量相距甚远。问题的症结很可能是理想的岩性储集...
郑亚东关平莫午零张文涛
文献传递
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热力学分析——以江汉盆地为例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对成岩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多的进展。成岩作用对碎屑岩储层的物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研究各种成岩作用发生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解释和预测成岩作用的空间展布。本文介绍了通过热力学计算来绘制热力学相图...
张文涛关平
关键词:油气成藏储层成岩江汉盆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